返回第三十章:二人对赌,击掌为誓!(1 / 1)喝汤喝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二人对赌,击掌为誓!

造福民生,增加岁收,保卫边疆,壮兴大明!

朱标这番话虽然说得振聋发聩。

但,大殿之中,并没有几个人相信他说的话。

包括他老爹朱元璋。

“标儿是不是有些吹过头了?”

朱元璋心里嘀咕一句。

毕竟,仅靠改变一个科举制度,就能给大明朝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大帝,一时间也和胡惟庸一样,完全没看懂朱标的操作。

这四项标准,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君臣的毕生心愿!

帝王要是完成了这几项功业,那就是明君圣君。

臣子要是做到了这些,必当留名千古,彪炳史册。

然而,千年以来,有几个人做到这一点?

胡惟庸终于忍不住发笑,这一次,太子殿下大夸海口,自己完全不怕!

要是一个小小的科举制度改革就能完成这些伟大的功绩。

那他胡惟庸也认栽了!

“既然如此,臣便与殿下一言为定!”

胡惟庸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主动凑到朱标身边,摆起右掌,“太子殿下,何不击掌为誓?”

他这么做,完全是变相地在嘲讽朱标。

不怕跟你打赌,而是怕你输不起!

“啪”的一声脆响。

朱标爽快地击掌。

“臣斗胆问一句,殿下若是输了赌约.......”胡惟庸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从今往后,再也不提科举改革一事!”朱标斩钉截铁道。

他深知,教育是振兴民族之本,要想使得大明强大,必须先从科举开始!

“胡大人,要是你输了的话,又该如何?”朱标反问道。

“殿下日后若要改革科举,我等再也不插手!”

“对,我们绝不干涉!”

“自当全力支持太子殿下......”

不等胡惟庸开口,几名文官先后站出来表示,太子爷您要改革科举,想怎么倒腾就怎么倒腾。

朱标瞟了这些人一眼,暗想这些人唯胡惟庸马首是瞻,要想让文官集团屈服,还得看胡惟庸的意见。

“胡大人,你意下如何?”朱标直直望着胡惟庸。

这时,胡惟庸忽地狡黠一笑:“如若输了赌约,臣自然和诸位同僚一样,鼎力相助太子殿下改革科举。”

“不过,”他话锋一转,“至于科举最后能不能改革成功,此事还须陛下过问。”

朱标顿时一怔,心中暗骂胡惟庸一声。

老狐狸果然狡诈多端,竟然巧妙地把责任推到皇帝身去了!

胡惟庸打的主意很简单。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太子赢了赌约,可你能过皇帝那一关吗?

然而,胡惟庸千算万算,终究还是遗漏了一件事。

他完全低估了朱元璋对于朱标的信任!

朱标造反,朱元璋不但丝毫不怒,甚至打算鞭炮庆祝!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皇帝啊!

古往今来,任何皇帝都不能容忍东宫太子谋反。

偏偏朱元璋朱标这对父子,就是其中的异类!

胡惟庸当然不知道,朱元璋就是这样的奇葩皇帝.......

果然,胡惟庸话刚说完,坐在金銮的朱元璋悠悠说了一句:

“胡大人啊,你以后可别在拐弯抹角耍小心眼了,咱掏心窝子和你说,太子做出的任何决定,只要于国有利,咱从来不会过问......”

殿下朱标一听,差点没忍住发笑。

老爹给力啊!

胡惟庸当场错愕,紧接着一张老脸憋成猪肝色,半天语塞说不出话来。

这皇帝宠儿子是不是有点宠过了头?

这可是科举啊,陛下能不能三思一下?

另一边,眼看着胡惟庸吃瘪,在场一干文臣武将唏嘘不已。

此次胡惟庸对战太子殿下,可谓一波三折。

胡惟庸屡次诘难太子,没想到,每次都被后者绝地反击!

就连陛下都来神助攻!

这场看去原本有些荒诞的赌约,现在看起来,似乎有实现的可能啊.......

胡惟庸心里百般不是滋味,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好像又被太子摆了一道?

他心里的小九九,仿佛都被朱标看穿了......

不多时,朝会结束,百官一一出殿。

但,今天朱标和胡惟庸的赌约,未来必定掀起轩然大波!

文官集团当然千方百计想着阻挠太子实施改革。

至于其他人,基本都是抱着吃瓜看热闹的心态。

“李相,真的不打算和老夫再赌一次了?”

刘伯温眯着眼,面带微笑。

李善长避瘟神似地离开他几步,谨慎道:“不赌!你这神棍,本官再也不你的当了!”

出了大殿后,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后,李善长突然来了一句:“今天胡大人的表现,似乎有些太扎眼了。”

刘伯温缄默不言,只微微一笑。

“老神棍,你不妨卜几卦,本官想看看,这次赌约,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李善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虽然位列宰相,但论及人脉关系。

他恐怕不如胡惟庸。

刘伯温哈哈大笑道:“李相,天机不可泄露啊!”说罢扬长而去。

“你!”

李善长气得吹胡子瞪眼,急忙追了去......

......

另一边,大殿中,朱元璋父子并没有离开。

“标儿,你走近些,给咱好好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朝朱标招了招手,示意他走御阶。

朱标凑近了老爹,笑道:“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父皇,儿臣心里想些什么,您老还不知道?”

朱元璋有些摸不着头脑:“咱知道个啥,你这小子,让咱也越来越糊涂了。”

“胡惟庸代表了所有文官的心声——科举绝不能改,一旦大改,他们手中的权力必会大大削减。”

“这一点咱心里清楚。可是咱没明白的是,改革科举,真有你说得那么厉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