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标儿,你给咱赚点钱啊!(1 / 1)喝汤喝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标儿,你给咱赚点钱啊!

大明刚建立时,中原、江南、闽广地区虽然归属明朝,但其他地方,还被大大小小不同的政权占领着。

明升占据四川,建立政权,国号为夏;元朝宗室盘踞云南;

秦晋关陇地区,还有一小部分军阀割据;

元顺帝虽然从元大都退到都,但还保留一部分的政府机构和军事力量。

另外,东北地区,还有元丞相纳哈率领二十万元军屯驻在金山一带。

所以,朱元璋建国后不久,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扫平四方残余势力。

从洪武二年开始,朱元璋陆续部署常遇春、徐达、汤和、傅友德等将领出征。

两年之内,元朝残余势力全部被剿灭,关陇地区也被收复。

大明周边,只剩下云南和四川暂时没有攻下。

不久前,朱元璋下令汤和、蓝玉二人,从南北两路出军攻打四川。

南路军由汤和率领,北路军由蓝玉率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川蜀一带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两军对峙,旷日持久。

夏国背靠天府之国,自然不愁粮食军饷,可大明这边,很快就出现问题了。

一方面因为天气原因,粮饷迟迟未到;

另一方面,由于国库吃紧,军饷也见不到影子。

明军士兵士气低落,北路军甚至出现了军队哗变的现象!

不得已,汤和蓝玉二人只能连发奏章,请求朝廷拨款拨粮。

“标儿,你现在知道咱家为何头痛了吧?”朱元璋询问道。

朱标点了点头,现在国家的确遇了大难题。

别看他前些日子通过政策协商会弄到了五百万两。

可这笔钱是用来改革科举的,要是挪去充当军饷,自己岂不白忙活一场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前线告急,情况更严重,更缺钱!

所以,朱元璋才犯难了。

“咱虽然支持你改革,可是国库实在没余粮了.......标儿,咱爷俩商量商量,要不国库那新进的五百万两银子,先用来救四川水火之急?”

“至于改革嘛,等到下一轮科举再改也不迟.......”朱元璋带着商量的语气说道。

朱标当场傻眼了?

等下一轮再改革?

科举三年一次,还要我再等三年?三年又三年,谁知道下一个三年,国库还有没有钱支持自己改革呢?

朱标当然不可能答应了。

他现在也该为钱发愁了.......

“父皇,教育乃兴国之本,断然不能拖延,恕儿臣不能答应。”

朱标一口回绝。

朱元璋的犟脾气当场就来了:“你这孩子咋这么倔呢,咱不是说了吗,等下一轮科考,咱再改革也不迟.......”

“现在汤和蓝玉在四川打仗,将士们吃不饱饭,拿不到军饷,仗还怎么打?”

“难不成让朕下令撤兵?那我大明颜面何存?”

“咱不管,要么你挪出五百万两充当军饷,”朱元璋忽然低声一笑,“要么,你给咱弄出这笔军饷来......”

“咱知道标儿身怀大才,略施小计,肯定能弄来不少钱.......”

朱标人傻了。

敢情自己被老爷子套路了啊?

老爷子拐弯抹角说了半天,不就是想让我筹这比军费出来?

先前倒腾出政策委员会,轻而易举就让国库赚个盆满钵盘。

自那以后,老爷子肯定是尝到了甜头,把自己当成了摇钱树啊!

朱标欲哭无泪,这不是坑儿子吗?

朱标叹了一声:“父皇,您要是想让儿臣筹措军饷,不妨直说嘛,何须如此......”

朱元璋露出得意大笑:“咱这不是不好直说嘛.....”

“标儿,快跟咱讲讲,你可曾想出生财之道了?”

看着自家老爹那双放光的眼睛,朱标算是明白了。

普天之下,谁也别想从这个男人手里占到半点便宜......

朱标想了一会儿,终于说:“办法倒是有一个。”

朱元璋忙问:“吾儿快说!”

朱标没急着说,反倒问朱元璋道:“父皇可知全天下中,哪些人最有钱?”

朱元璋虽然不知道朱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还是回答了:“必是商人无疑。”

“咱听说有个叫沈万三的江南巨商,腰缠万贯,富比石崇。应天府外那堵城墙,就是这人给朝廷修建的。”

朱元璋很快就明白了朱标的意思:“标儿,难道这一次,咱又要从商人身搜刮银两?”

朱标顿时无语:“父皇,那怎么能叫搜刮呢......”

朱元璋大笑:“标儿说得对,是咱冒失了......快给咱讲讲,你打算如何筹措这笔军饷......”

朱标伸出两根手指,道:“两个字,商屯。”

“商屯?”朱元璋听得云里雾里。

军屯和民屯朱元璋倒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个商屯是什么意思?

所谓军屯,无非寓兵于民,农忙时或没有战争时,军中士兵解甲归田。

等到战事来临,这些将士又重要新拿起武器回到战场,

至于民屯就更简单了,说白了,就是让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到人少地多的地方去种地。

比如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迁移苏州、嘉兴、湖州、杭州一带四千多户百姓,前往安徽濠州种田,朝廷还给这些百姓发放种子、农具、耕牛,并且三年不征收赋税。

之后更加夸张,又将江南一带十几万百姓迁到凤阳屯田。

总而言之,哪里人少田多,朱元璋就下令从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抽人补充哪里。

这也正是后世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百姓存在同宗同源现象的原因所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