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战事基本上告一段落,只有西部和北部,实在是地域太广阔了。光是走路走完都要大半年,更不要说打仗了。
但是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解决了大部分的战事,还是很令董书恒欣慰的。
当初董书恒就就夸下海口说,消灭满清只是复兴军的一场武装大游行,现在看来也的确如此。
黄河的决口,算是一个变数,的确花费了复兴军的很多精力,但是并没有挡住复兴军的脚步。
江宁的一帮大佬已经全部乘船到达京师,随之而来的还有复兴军总部机关。
随即复兴军在京师召开大会,除了前线的军官意外,主要的官员全部参加。每个行省都至少派出五名以上的代表参会。
董书恒并没有花心思去建立一个稳定的制度。他继续沿用了复兴军的制度。
在他的规划中,他不会一直在这个位子上做下去。
华夏只是他倚重的一个家。但是他不想左右华夏今后的发展。
他从未来回来,自然是向往未来的生活。他不想因为自己改变这个未来。
他现在做的这些只是希望未来的华夏能够少走弯路。能够在未来发展的更好。
这是每一个热爱华夏的儿女的殷切期望。
他依然做华夏的总统,因为现在他需要这样的权力去做很多事情。
只有拥有这些权力,他才能更快地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
事了拂衣去,华夏有其自己的发展轨迹,他只是想用十年或者更久一些时间,将华夏的基础打牢。
有了资本积累的华夏,才有更好的基础。以后华夏重新走上自己的路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的坎坷。
同时,董书恒需要利用华夏的力量在全世界拓展华人的生存空间。
到了一定时候,董书恒会自动退出,他相信没有了自己,华夏一样会走上正途。
那时候有了世界上众多的华人兄弟国家。华夏作为一个大国才能更好地发展。
在内政方面,复兴军基本上沿用之前的制度,在总统之下设置内阁负责政府具体工作,内阁由总理负责牵头,总理及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决策,对总统负责,总理及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
设置复兴军总部,除了原来各个部,还增设陆军部、海军部。军部由总统兼任总司令,下设副总司令若干人,分别为左季高、彭玉麟、刘青南。
随即董书恒让刘青北派人通知各国的使节,到京师参加就职大典,为了留下充足的时间,董书恒将大典定在十一月十一日。
董书恒保留了满清的理藩院,让他们继续处理藩属国事宜。
满清藩属国最多时有19个,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挝)、缅甸、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兰芳共和国(今加里曼丹岛西部)以及吕宋、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
南亚地区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与拉达克(归驻藏大臣管辖)等国。
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与干竺特等国。
董书恒不清楚现在还有多少国家承认自己是满清的藩属国。就连理藩院的人都不知道。
因为很多小国离京师路途遥远,四五年才会来朝贡一次,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很久就没有朝贡过了。
其实董书恒也知道,满清的很多藩属国只是充门面而已,人家只是来蹭点贡品,还不一定将满清当作的自己的宗主国。
不过这次,董书恒还是让理藩院派出一队队使节出发,每支使节团队中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情报人员另外还有特战队和警卫负责安全。这样每支使团达到了一百多人。
这些使团不光是到藩属国邀请他们来参加就职典礼,更重要的是要探查清楚,这些藩属国的情况。
英、法一直在南亚、东南亚拓张殖民地,原本的一些藩属国可能都成了别人的殖民地。还有一些也许因为更换了政府,转变了对华夏的态度。
董书恒现在就是要先摸清楚这些地方的情况。现在是1855年,董书恒不清楚英法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扩张具体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东南亚还好,复兴军在东南亚有很多农场,也有很多商业往来,大概得情况都了解。
南亚那边几乎是一无所知。骆秉章那里已经派了一支队伍去高原。去招降满清驻高原大臣。
同去的还有一支在西川组建的军队,那里同样是高原,只有这些人才能适应高原的气候。
现有的条件下,复兴军要是上高原,非战斗减员就得让董书恒肉疼。
新政府成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董书恒最终还是决定将都城定在京师,他决定将其改名为新京。
新政府依然是一个集权的国家,保留了行省制度,相比于满清,加强了对基层的控制。之所以要这样,就是为了打破几千年来皇权不下乡的弊端。
在行省一级之外设立市,市直接归华夏政府直接管理,作为一些重要的中心来建设。第一批设立的市是新京市,包括现在的京师、天津卫、永平府这个靠近渤海的三角地带。
原本京师的位置将作为今后的政治中心。新京的商业中心将放在天津卫地区,工业中心则放在永平府,这两个地方都适合建设大型港口。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集中在一起发展。北方的水资源匮乏,不适合发展超大型城市。
另外还有沪市,沪市囊括了原来的松江府、太仓州,这里将作为东南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发展,同时还是对外贸易的窗口。
徐州府和海州府将合并成为徐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发展。
漳州府和泉州府分离出来组建厦门市,作为南方的一个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
川东的重庆府、顺庆府、绥定府、夔州府、忠州、酉阳州、石柱厅组建东川市作为西部的工商业中心发展。
接下来就是大搬迁工作,淮海书院将一份为二,一部分师生将北上组建新京书院,至于校址暂时放在了规模仅次于皇宫的恭王府。
董书恒也不住在紫禁城中,他将紫禁城交给魏源改造成华夏大博物馆,这里以后甚至会对百姓开放。
原本京师的老城,将建成一个文化中心。这里将集中建立书院、博物馆、图书馆。原有的城池将会保留下来。
他将总统府选在了夏宫。对于总统要住到城外去,底下的官员很多都站出来反对,他们觉得这是不是董书恒要开始享乐了?
不过董书恒随后宣布在新京城西北的园林集中区筹建新城,新城不建城墙。原本的园林除了夏宫之外,全部改成公园,房舍用作官府的办公用房。
这下大家才放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火枪火炮发展了之后,城墙的作用越来越弱了,华夏的建设部早已要求地方不得再建造新的城墙,除非是边境的要塞堡垒。
原有的城墙可以保留,也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拆毁一部分。只有那些年代久远的城墙,政府才会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很快董书恒的家人都搬来了新京,全家进入了夏宫居住,这里面有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有造型别致的景观,众女都非常的喜欢。
陈氏见到了六个月大的华儿,十分的欢爱,整日含饴弄孙,几乎不再过问其他的事情。
魏玉珍、杨兮妹和慧儿都都已经有身孕在身,暂时也不出去工作了。
妇女互助联合会的工作,暂时交给了吕飞燕接手,有傅善祥的辅佐,吕飞燕做的顺风顺水。
董书恒的生活越来越像皇帝,整日埋在文件堆中,现在不比以前管着几个省。
这么大的地盘,现在有是刚刚占领。事情多如牛毛,侍从室不得不再次扩大。
现在董书恒身边的侍从室就像是一个小内阁,有不同的科室对口相应的部门条线。
各个部、各个条线汇报上来的文件都交给相应的科室整理汇总后,再由魏玉祥传给董书恒。
夏宫的南部原本是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
现在这里就是董书恒的办公地,他独占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原本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则交给了侍从室使用。
今天,董书恒正在勤政殿见一位日本人,一个曾经被他俘虏来的日本人,此人正是齐彬。
“什么,你要做我的家臣?”董书恒有些惊讶地看着眼前之人。
董书恒对岛津齐彬的认识不多,除了知道他在萨摩藩的新政非常的前卫,而且颇有失效,如果让他在日本发展下去,真有可能让日本崛起。
刚开始抓住齐彬的时候,董书恒发现他是一个病秧子,估计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就将他扔在了淮海书院。
这次书院派了大量的人员北上筹建新书院。齐彬就是跟着这一批人一起北上的。
“是的,总统大人。”齐彬一口汉语官话,说得非常标准。
“总统大人,您一定非常奇怪,在下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下是总统大人的手下败将,但是我并不怨恨总统,因为您是堂堂正正打败了我。之前我不愿意跟人交流是我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那是我的自负心理在作怪。”
“后来我看了总统的大华夏共荣圈的规划,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我想追随总统,去实现大华夏共荣圈的伟大目标。”
齐彬说着,眼中流露出渴望的目标。他曾经也算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都以实现政治目标来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
董书恒只是看着他,但没有讲话。说实话,董书恒也看不出齐彬所说的话到底是真还是假。政治家之间所说的话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判断真假。
董书恒的心理格局并不大,甚至有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
日本以后虽然是各坏孩子,但是目前来说,很多坏事他还没来得及做,按理说董书恒不应该对他们有那么强的恶感。
正如刚开始的时候打算的那样,日本将是董书恒大华夏共荣圈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非常适合去为董书恒干脏活。
齐彬跪坐在地上,虽然他现在以华夏人自居,但是很多习惯已经保持了几十年,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掉。
比如他跪坐在地上跟董书恒说话,刚才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正好双手交错顺势跪俯在地。
见董书恒半天没说话,齐彬再次开口道:“齐彬愿意以自己的祖先和子孙后代的名义发誓,齐家世代忠于总统一脉,做总统的家臣。”
“齐彬先生,请起,我刚才在想事情,并非是拒绝你,事实上我对先生的才华颇为佩服。”
“总统过奖,齐彬之才不及总统之万一。齐彬也就只能够在萨摩一地小打小闹罢了,而总统是着眼整个世界。”
董书恒也没有戳穿齐彬的马屁。在董书恒的眼中,人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种,至于忠诚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背叛的代价来解决。
“齐彬先生,你觉得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董书恒带着考校的意味问道。
“在下觉得总统应该尽量韬光养晦,迅速平定地方,建立一套稳定的秩序。尤其华夏北方的草原地区,西部南的高原地区,以及西北的沙漠戈壁地带。那些地方地域广阔,但是却是华夏的屏障,不可有失。”
董书恒点了点头,看样子齐彬平时没少研究华夏。北方和西部现在看起来的确实很荒凉,他们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华夏地理上的屏障。
只是董书恒则看的更远,这些地方的地底下都埋藏着无穷的宝藏,不久的将来,也许东部这些发达的地方还要靠着他们输送能源和原材料。
“你说的很对,但是有人不会给我们时间的。”
“总统是说罗刹国?”齐彬还是依照现在民间的习惯称其为罗刹国。
“是的,五月了,北边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罗刹人一定会采取行动的,虽然他们派不出大部队到东边,但是他们的在草原西部和北部的力量依然比我们更强。”
“总统有没有想过用蒙古人去对抗罗刹人,我研究过一些罗刹人的历史,他们向东扩张也不是全靠自己的力量,就比如他们手下的哥萨克就有很多是其他民族的游牧部落。他们跟沙皇之间更像是一种雇佣关系。”
董书恒点头表示赞许,齐彬的学问确实非常的渊博。能够看到这种程度已经是不错了。
“蒙古的王公大臣一直是跟满清穿一条裤子,我们大军才刚刚开拔,说不定要一路打下去,将他们给打服了才能收服这些蒙古人,所以需要时间啊!。”董书恒点出问题的所在。
齐彬见跟董书恒交谈非常的自然,也渐渐进入了状态。
“总统,我在书院的图书馆看过满蒙之间关系的介绍,满清和蒙古之间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关系跟宗教以及草原西北方向罗刹人的威胁都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取代满清,我们能够提供的武力保障更加的强大,加上商业上的束缚,让草原离不开我们。那些草原上的王公贵族,总统想让他们消失没有问题,只要保留他们的宗教就行,现在在草原上真正做主的是宗教。”
董书恒非常满意,齐彬的建议跟董书恒想的一样,看样子他是专门研究过华夏现在面临的问题。
复兴军蔡树森部已经占据了张家口,董书恒将直隶的省会迁移到张家口,将察哈尔北边的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盟都划给直隶管辖,这两个盟因为之前被复兴军扫荡过已经没有多少人了。
以后那里也不会放置多少人,造定都新京,董书恒不得不考虑环境问题,以后直隶的北部会建造很多林场,为新京建立一道风沙的屏障。
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乌里雅苏台,那里有乌里雅苏台将军驻守,这个将军职位一般都是由满清宗室担任。
现在如何让乌里雅苏台臣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派兵去打,那里地域广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到时候沙俄必然会插手进来。乌里雅苏台也有这人跟沙俄一直眉来眼去。
到时候那些人引狼入室,复兴军就得出重兵远赴草原深处与之相抗。这对华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