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中毒(1 / 1)一日风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连走了两三个时辰司马安已经不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但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淮河,一行人正在鱼贯走入泥泞的芦苇荡中!

从这些人的口音中,司马安能听出来这些人明显操着中州口音(河南话),应该是南下的流民,只不过比刘虎威好一些起码渡过了淮河!

司马安一直在不经意的观察着四周的环境,周围的芦苇荡有一人多高,因为是冬天的原因芦苇已经枯黄。

这群人在芦苇荡中找了一个开阔地然后建造了一些蜗牛庐遮风挡雨,看到他们回来自蜗牛庐中跑出来一群小孩子。

“把大家带来的粮食都分下去”

“大首领,宁郎君呢?”司马安急忙问道。

“把他们关起来,然后请徐先生给他们看看,一定不能死”

司马安给带到了一个用芦草搭建的蜗牛庐里,潮湿的地上垫的一些干草,很快徐先生就被带了过来。

司马安以为这疾医徐先生起码有四五十岁,但进来以后才发现只有刚刚二十出头,身上居然还穿着青色宽松长袍,头顶带着镶着白玉的南华巾,腰间背着一个瓠芦,在司马安的印象里只有道士才有这种打扮。

“道士?”

“在下徐熙字仲融,幼年学道,后援道入医”

司马安的心咯噔了一下,本来对魏晋的医术就不是很信任现在又是一个援道入医的郎中。

道士在隋唐之前可都不是好惹的,自张道陵在巴蜀建立二十四治以后便出现了正一威盟道,巴蜀实际上成为了****的地方,而张道陵之孙张鲁更是带着几万信徒于洛阳开始传道信徒广布。

汉末天师道没少发动农民起义,一代枭雄曹操都非常忌惮,就连东晋的亡国也有天师道的影子。

道士乱国频现,奇怪的是后世的那些道士居然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说什么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

这句话很显然是出自道士之口,本就是一个山上的狐狸非要显出自己高大。

这群道士里还有一群化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研究和探索居然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这群人援道入医司马安怎么可能放心。

顾不得司马安的犹豫徐熙已经来到了宁安然面前,摸了一下脉象又摸了一下额头异常滚烫。

“这位郎君中毒了”

“中毒?”

“脉沉,高烧不退昏迷不醒,症状很像广陵的一种蛇毒”徐熙说道。

“那怎么办不会有生命危险吧”司马安的心提了起来。

“外伤无碍,蛇毒三五日蔓延全身必死无疑,我去找一些草药”

说完徐熙便潇洒的离开,颇有古人坐而言起而行的风范。

坐在干草堆上靠着墙角一边担心宁安然,一边想着自己的处境,现在他的安危就全部交给了兄长广陵王司马章,两人中只要有一个人露馅他们就危险了。

流民中识字的不多,只有那个狗头军师能书善写,以至于当书信送到广陵郡王府时送信的人根本不认识头顶广陵郡王四个字!

司马章接到信后上下打量着这个送信的人,浑身干瘦五官凹陷显然是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而且听他说话还是中州口音(河南话)显然是自北方来的流民。

从小司马章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干,南渡之后依然能够在南方门阀之间游刃有余自然聪慧过人,看到书信连就知道了司马安想要干什么。

“如何称呼”司马章问道。

“我叫孙二,我们大头领晁晃”

“不巧的很宁郎君的父亲刚刚离开不过这封信我会代为转交,但粮食要送到什么地方”

司马章想要打听出这群流寇驻地所在,也方便他一网打尽,不过很显然孙二在来之前就得到了授意。

“你不要想从我嘴里打听出我们住在哪里,粮食装船以后我带路就是”

“宁郎君家住海陵郡,而且五千壶米不是个小数筹集起来最少也需要五天,那就劳烦你在府上住一阵子,我好就好肉招待着你”

本来孙二得到的命令是跟着去海陵郡的,但一听到好就好肉咽了一口口水。

在孙二被带下去好酒好菜招待以后,心细如发的司马章弯腰在孙二站着的地方捡起来一小搓的东西看了看。

“芦苇!”

找来了郡王府长史魏述魏子安,他算是司马章最得力的助手,府上以及郡里不少事情都是他在处理。

“子安,我稳住了这送信的人,你马上去趟海陵郡准备好”

“第一船装上粮食,其余的船上装些稻草,然后兵丁藏于其间这样如何?”魏述问道。

“就这么办,这几天你在遣人沿着淮河暗中搜查,看看哪里的芦苇比较多但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这群以晁晃为首的流寇隔三差五就会来看看司马安和宁安然,在没有拿到粮食之前这两位可得伺候好了,一日三餐顿顿不缺。

可是宁安然的毒越来越严重高烧持续不退,司马安只能用在布帛沾着凉水贴在他额头上为他降温。

在担惊受怕中终于等来了采药归来的徐熙,司马安原本还想如果徐熙拿来一些来历不明富含元素周期表的丸子的话那是绝对不能吃的,但这些草药熬成汤药后灌了下去,当晚宁安然的脸色就有了一些红润。

司马安觉得自己还是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宁安然的毒有了一些好转后他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这两天在驻地里看了看这片芦苇荡里足有四五百人,老弱妇孺都有,而且都操着同样的中州口音(河南话),显然是来自同乡同里举族渡淮,只有徐熙口音有明显不同。

“徐先生和外面的那些人似乎不是一个地方的”司马安问道。

“我来自东莞郡姑幕县(山东境内),孤身一人南下在晁晃首领这里挂单”

“这些流寇以劫掠为生必定遭致大祸,徐先生既然与他们非亲非故最好还是尽早离去为好”司马安劝道。

“他们也都是些可怜人,本想躲避兵灾渡淮以后以为可以缓一口气,没想到被裴盾的军队追赶驱散不允许入城,只能在这芦苇荡中求生”

“实不相瞒,在被掳来的当日我正在裴府上,劝解裴盾开淮水引万民渡淮”

司马安将原本给裴盾的信件递给了徐熙,只不过掐掉了一角落款。

看完以后徐熙这才另眼相看,并且朝着司马安抱拳拱手行礼。

“裴盾担心这些流寇搅乱徐州因此并未答应,在我看来其实堵不如疏。

这些人本就是洛阳附近的农户出身,一路南下只求片瓦遮身顷田糊口,如果能让他们安定下来那便是顺民”

汉人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好的人,只要有口饭吃就绝对不会造反。

“郎君看问题透彻,如果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在下一定襄助,此事做成当为千秋功业,福生无量”

司马安有一种错觉,如果他在忽悠下去徐熙会不会和后世的文学巨匠一样,心生出学医不能救大晋的想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