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放神情激动,变得异常紧张,连连催促三人离开。
包拯一阵莫名其妙,正想问其中的缘由。
忽然。
房顶一道黑影闪出,一个黑衣蒙面人,手握利剑,笔直的朝着蒙放头顶刺了下来。
这一幕极是凶险,也出乎包拯等人的预料之外。
包拯和包母同时喊了一声:“小心!”
而蒙放则是一把将常雨推开,紧接着身形一闪,极是迅捷,手里也不知何时多出了一柄剑,与蒙面人斗将起来。
包拯从未见过蒙放出过手,不想他竟身负绝技,且武艺不俗,就厅中与那蒙面人斗得难舍难分。
只是,那蒙面人武艺极是精湛,三三五回合,蒙放胸前吃了狠狠一脚,身子倒飞回去,将座椅撞得粉碎,挣扎了几下,再也动弹不起来了。
常雨大惊:“哥……”
却被包拯拉住。
“你要是杀我好了,不管他们的事!”蒙放吃力的说道。
那蒙面人手中的剑指着蒙放,而目光却凶狠地看向身后的包拯三人:“这里的人,一个也休想离开。”
作为一名穿越者的包拯,就是寻常的打架也很少见,更别说是见到这等凶险的场面了,一颗心扑通直跳。
尽管如此,包拯还是壮着胆子道:“你终于露面了?”
面对突如其来刺杀的蒙面人,包拯并不意外,因为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那人脸色微微一怔,面带杀意,道:“你知道我要来?看来你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份。”
包拯道:“如果没猜错的话,院士和杨大人是你杀的。”
包母和常雨却是啊地一声,实难相信,因为他们一直以为蒙放才是真凶,凶手怎么突然间变成了蒙面人,他又是谁?
蒙面人笑了笑,又面露杀气地说道:“没错,可惜你知道得太迟了。”
言外之意就是,不仅蒙放要死,在场的人也要死。
包拯不禁也吓出了一身冷汗吗,以前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吓得咽了咽唾液,壮了壮胆子,道:“你之所以要杀院士和杨大人,目的便是要引出蒙放,对吗?”
“你的确很聪明!不愧是庐州第一才子。”蒙面人阴险一笑。
“你觉得,你今天杀了我们,你逃得了吗——都统大人!”包拯语带恐吓地说道。
“笑话,你们敌得过我么?只要杀了你们,谁还知道是我做的,这件事情即成为悬案。”
蒙面人见包拯说出他的名字,于是将黑色面纱摘下,像是看笑话一样看着包拯。
包拯笑了笑:“木都统,你的计划的确很好,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以为你十七年前欠下的累累血债,便可以逃过天理循环么?”
蒙放、常雨和包母三人都以为包拯是在恐吓木都统,他当真是异想天开了,有什么用?
木都统乃是沙场宿将,而且心狠手辣,当年能为了宝藏可以灭了侉仡族,现在还怕多杀几个?
就见木都统狠厉道:“好了,我不想听你废话了。我能不能活过今天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们马就要去见阎王了。”
言罢,亮了亮手中锃亮的白刃,徐步朝着包拯几人走来。
包母和常雨早已花容失色,跟着木都统的步伐连连后退。
“且慢!”
包拯却站在原地不动,忽然一声高喊。接着道:“都统大人,你眼里就没有王法吗,就没有朝廷吗?”
木都统步步逼近,哈哈大笑道:“老子就是王法。朝廷?你以为朝廷管得了本都么?”
包拯目光忽然朝着木都统的身后看去,脸露出了一丝笑容,道:“木都统,请你睁开你的眼睛,看看你身后。”
木都统却懒得回头,道:“你小子想耍什么……”
一言未了,只见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木都统,你好啊!”
众人都大感意外,木都统却吃了一惊。
回头看去,只见木都统身后竟冒出了三个人。
两名便衣打扮的魁梧男子,各自抱着双手,手里拿着一柄宝剑,簇拥着一名身穿华服的中年男子。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八贤王。
“八贤王?”常雨和包母异口同声的唤道,顿觉不可思议。
“八……八王爷?”
见八王爷像是从天而降,木都统却傻眼了。他藏在蒙放屋中也有一会儿功夫,怎么没发现有其他人。
而且,八王爷什么时候到的庐州,又如何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个地方?
赵德芳依旧是双手抱在胸前,看着木都统,脸一阳一阴地说道:“朝廷委以你重任,要的是你保护地方百姓,你都做了什么?你对得起庐州的百姓吗?你对得起你这身官服吗?”
木都统退后了几步,深知事情败露,在劫难逃,于是咬了咬牙,将心一横,手中剑光一闪,便要劫持包拯。
不料八贤王身旁的护卫琪瑞却身形一闪,抢在了前面。刀不出鞘,用剑柄在木都统手腕一击。
木都统只觉手臂一麻,失去知觉,手中剑哐当落地,丝毫没意识到琪瑞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毫无还手之力。
木都统瞪了瞪眼睛,还想做垂死的挣扎,当即凌空一跃,想从房顶逃走。
不料,琪瑞再次凌空飞起,抢在前面,当胸一脚,直接将其踹飞下来,跌落八贤王身前。
另一名护卫“呛”地抽出宝剑,寒光闪烁,架在他脖颈之。木都统自知不敌,再也不敢动分毫。
看到这里,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本王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你还有什么话说?”八王爷波澜不惊,仿佛就像是在看一个跳梁小丑演戏,心平气和的问道。
“既然落在八王爷的手中,我还有什么可说的,要杀要剐任凭处置。”
八王爷微微吸了口气,道:“你欠下血债累累,就这么杀了你,似乎太便宜你了。我看也就不必惊动朝廷了,将他暂押府衙牢房,明日午时押缚刑场,活剐了吧!”
护卫应声:“是!”将木都统押了下去。
八王爷此时才看着包拯道:“包拯啊,你又立了一大功啊。”
包拯道:“学生不敢居功,包拯还要多谢八王爷解围,否则今日……”
话犹未了,八贤王已笑道:“你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本王舍不得你死。几天前,你曾寄信给本王,本王就知道庐州出了大事,快马加鞭赶了过来。看来不算太迟。”
此时,大家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一切,包拯早有安排。
包母奇道:“黑炭,你什么时候给王爷寄的信,娘怎么不知道?”
“我发现山洞的时候。”
包拯其实是第一天见到常雨的时候,就写信了。
他断定侉仡族诅咒一案早晚会发生,他不想重蹈覆辙,让蒙放和常雨的悲剧演。
而如果提前揭露蒙放的身份,木都统一定会跳出来。于是提前寄信给八贤王,请他帮忙。
毕竟木都统手握重病,而且武艺高强,如果不惊动八贤王,谁能制服得了他。
包拯这个计策的确有些凶险,却也值得。
八王爷似乎也还有一些地方不明白,奇道:“包拯,你又是如何知道十七年前的元凶巨恶。”
包拯顿了顿,道:“我查过资料,院士是当年的户籍官,杨大人是庐州府尹,只有他们知道侉仡族的宝藏。
但是,凭他们两人,不可能做下这么大的案子,一定有人支持。除了当年的庐州总兵木都统外,还有谁有这么大的权利?”
八王爷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又问道:“侉仡族宝藏的传闻呢?他们又是如何得知?”
蒙放此时悠悠站起来,道:“知道宝藏秘密的这个人,是一名江湖术士,游走四方,是他告诉杨企山的。”
八王爷道:“此人现在何处?”
蒙放道:“已被木都统所杀,我昨夜去过山洞,发现了他的尸首。”
木都统之所以要杀瞎子,很多原因,最有可能的是杀人灭口。
听到瞎子已死,包拯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了下来。
这算是最完美的结局了吧!
蒙放和常雨报了血海深仇,也不用自杀了。
八贤王不禁感慨起来:“身为父母官,为了一个传说中的宝藏,竟不惜残杀无辜,真真该死。”
提到宝藏,包拯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王爷,其实侉仡族的宝藏并非只是传闻。”
“哦?莫非真有宝藏?是什么?”
包拯不紧不慢的道:“可以燃烧的铜油!”
八贤王以为是金银财宝,没想到竟然是毫无利用价值的铜油,心下更加替侉仡族人的死感到惋惜。
如果早些揭开宝藏的秘密,那也就不会招来横祸了。
包拯见八王爷的神色,他似乎对铜油不感兴趣,于是说道:“王爷可能不知,铜油的价值堪比真金白银。”
大宋朝或许并不知道铜油的用途,但包拯却无比清楚。
如果朝廷合理开采利用于对外的战争,足以让大宋的战斗力提升十倍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