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被一群冤鬼吓得摔在地,一张黝黑发亮的脸,现在却变得惨白难看。
事先,他没有一点准备,而且那些冤鬼的到来也毫无半点征兆,因此才无所适从。
好在那些冤魂是冲着木都统的尸骨和血肉来的,也没有发现包拯能看得见他们,因此才没有攻击。
“包拯!”
“包大哥!你怎么了?”
见包拯摔倒下去,脸色也很难看,蒙放、公孙策以及常雨都吃了一惊,连忙扶起来。
“可能是太血腥了,我晕血。”
包拯定了定神后,方才掩饰道。他总不至于说,青天白日见鬼了。
随着木都统的死,事情总算平息,各自都散去了。
而八贤王也表示要赶回朝廷,一刻也不想多停留。
临别时,八贤王又郑重嘱托包拯和公孙策两人专心应付下个月的殿试,言语中透露出对两人的期待。
这让包拯和公孙策很是感激,能够得到八贤王的赏识和期许,算是莫大的幸运了。
到了傍晚,蒙放和常雨在得月楼请了包拯、张桂芳、公孙策饮宴,一来表示对三人的感激,而来也算是给自己践行。
蒙放来庐州的目的便是寻仇,现在大仇得报,他也不想待在这个是非之地。
至于常雨,却有些舍不得离开,她这一走,和包拯就是天涯两隔,再难相见。
可出于自卑,常雨自觉自己无父无母,虽然谈不门不当户不对,但包拯的前程远大,自觉配不他,也不想耽误了包拯的前程,表示要和蒙放一起走。
眼看佳人难留,包拯心里憋屈得紧,本以为事情结束了,便可抱得美人归,没想到竟是,自古多情空余恨。
包母也表示惋惜,毕竟她已认定了常雨这个温柔贤淑的媳妇,都准备抱孙子了。
蒙放和常雨终于还是跨行囊,离开了,消失在黄昏中。
“包拯,男儿志在四方,你也不必太过伤感,有缘自会相见。”公孙策看着包拯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劝解起来。
其实,公孙策何尝希望常雨离开,虽然常雨喜欢的人不是自己,但也不希望她就这么一走了之。
看得出来,包拯对她也算是无微不至了。
包拯看了一眼公孙策,只是笑笑,也佩服公孙策的为人。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策还能说出这番话,的确是称得一名正人君子。
然而,包拯这个穿越者,可没有公孙策那么单纯,而是一肚子坏水,心中想的是怎么睡女孩。
麻蛋,当初就应该睡了常雨!
包拯心中嘀咕,有些悔恨。
一路无话,几人似乎都还沉浸在侉仡族的案情中,不能释怀。
而包拯却没想那么多,这几天都没好好睡一觉,只想早想回家补一补瞌睡。
很快到进了城,恰巧遇到巡街的陆捕头。
陆捕头率先打了招呼,却显得急匆匆的样子,说是有事,要先回衙门处理。
公孙策随口问了一句:“陆捕头,发生什么事了么?”
陆捕头又停了下来,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死了个人,家里人到衙门备案,大人让我去处理一下。”
公孙策没再问,诺达的庐州城,死一个人再寻常不过,也不关他的事,没必要事无巨细的问个明白。
倒是包母,不经意的问了一句:“又是哪家的高堂死了。”
陆捕头一听,却笑了,道:“要是什么高堂死了倒没什么稀奇,此人也不过三十岁,平时也神轻体健的,没看出什么病,不料却是个短命的主。
那人包大娘或许也认识,便是街卖炊饼的武大郎,人称三寸丁古树皮。哎,只是委屈了家里的娇妻,嫁了个矬子,却还短命了。”
“武大郎?”包母回想片刻,的确是听说过这号人物。
而听到武大死讯的包拯,却大感意外。
这几天,他忙于侉仡族的案件,没关注武大郎,没想哦啊西门庆和潘金莲这对奸夫淫妇却已经安耐不住,下了毒手。
难道让武大就这么枉死了?
“叮,案件触发:《西潘通奸案》!”
“叮,揭露案件,为死者讨回公道,奖励20点青天功德。”
靠,武大郎还真是被毒死的!
听到系统触发案件,包拯犯了嘀咕。
也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毕竟西门庆的势力太大,手底产业无数,算得是庐州大富商,而且为人圆滑,勾结权贵,连府尹都让他三分。
要想查办他,的确不容易。
不过,包拯可不想放弃赚青天功德的机会。
想到这里,试探道:“对了陆捕头,那武大怎么死的?”
既然要接手武大的案件,就必须得找机会插手案件才行。
就听陆捕头道:“听他娘子说,是害了什么心疼病,药石无效,是以死了。还说死后的样子极是恐怖,还特意申请衙门,要求火化。”
“火化了?”包拯听到这里,已经确信武大郎死于非命。一般情况下,除非是得了瘟疫,正常死亡的人都会选择土葬。
古代人非常迷信,相信入土为安,只有土葬方能让死者安息,去阴曹地府转世投胎。
土葬的风俗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年长的人对火化都非常抵触,更别说大宋朝的百姓了。
包拯却不明白,衙门难道就没有一点怀疑?想必也是因为西门庆手眼通天的缘故了吧!
于是,又问道:“陆捕头,武大既然是正常死亡,为什么要火化?”
陆捕头却没有想那么多,也不明白包拯的意思,说道:“这是苦主的事,我们问这么多干嘛。武大娘子当初说死状恐怖,怀疑是得了传染病,于是才选择火化。包公子问这话,难道怀疑武大不是病死的?”
“你不觉得可疑么?”包拯循循善诱的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