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京观之耻(1 / 1)大唐无敌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广这一句话。

一旁不管是杨邺还是李秀宁。

都是齐刷刷的望向了杨广。

亲自去施粥?

这样的话,竟然是杨广说出来的?

杨邺还好。

一旁的李秀宁是直接眼睛瞪得溜圆。

这是杨广能说出来的话吗?

在李秀宁。

或者是全天下人的心里。

杨广一向是残暴不仁的代表了。

或许杨广自己心中有大抱负。

但是一向是视百姓为草芥。

不管是三征高句丽。

还是修运河,宫殿,巡游。

为此,不知道说少的百姓为此丧命。

从来未曾把百姓的性命放在眼里过。

但是现在,杨广居然要去为难民施粥?

此刻,李秀宁脸的表情就跟见了鬼一样。

在杨广和杨邺的身不断的逡巡着。

这杨广被关进冷宫。

也就不到十天的时间吧?

为何突然,就是变成了现在这幅样子?

如果不是杨广真真切切的站在自己面前。

李秀宁甚至怀疑,这杨广是不是已经被杨邺直接给掉包了。

这怕是个假杨广吧?

李秀宁是瞪得眼睛都直了。

而杨邺却也是有些诧异:“你确定?”

在杨邺和李秀宁的注视之下,杨广缓缓的点了点头。

杨广既然有这个想法,杨邺自然也不会拒绝。

很快。

杨广就站在最近的一个施粥点前面。

望着身前排着长队,一望无际的难民。

杨广沉默。

静静的按照难民营的规矩。

从难民的受众接过号牌。

等到身旁的人在册子登基确认过后,在从硕大的桶里,盛起一碗稀粥,递到难民的面前。

这也是这群难民之所以如此井然有序的秘密。

每一个难民的号牌,都有一个序号。

只能到相应序号的施粥点去排队,才能领到赈粥。

每次领粥,都会登记在案。

每一个相同序号的难民,都会被安置在同一批的营地里。

而领粥,自然也是在一起了。

除了防止冒领,多领之外。

若是发现有任何难民没来领粥,钱庄都会派人查看情况。

方便逐级追查。

说白了,这号牌就是一个简易的身份证。

也正是因为号牌。

虽然这里聚集了大批的难民,却一直是保持在一起相对有序的状况,而没有乱套。

对于杨邺这样奇特却有效的办法。

杨广和李秀宁都是点头,为之叹服。

而这边杨广因为刚刚手的原因。

动作有些生疏。

他每一次接过号牌。

都要在号牌查看许久,仔细的打量着难民。

越看,杨广的面色是愈加的沉重。

这群难民天南地北。

关中,陇右,河南,河北……

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洛阳四周所有的地方。

这天子脚下尚是如此。

就更别说,是大隋其他的地方了。

终于,在杨广又一次的接过号牌。

抬头,打量这面前的来人。

这一次,是一个已经年逾古稀的老妇。

在他的身周。

还带着两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孩子。

而这,也是难民营最主流的搭配。

以妇女和孩子居多,几乎没见过什么青壮年。

这一次杨广终于是忍不住的问了起来:“夫人,家里没有其他人了,男丁也没有了?”

老妇一愣。

随后抿了抿嘴,眼中似是含着泪花:“官人说笑了,若是还有男丁,怎会落得如此逃难的地步?”

杨广身躯颤了一颤,又是继续问道:‘你的丈夫呢?’

老妇笑着摇了摇头:“死了,早就死了,十一年前被征召修建洛阳城,极就死在了洛阳城脚下,被落石砸死的。”

杨广的整个人都顿了顿。

沉默足足数息时间。

“那儿女呢?你总有儿女的吧?”

妇人点了点头。

似乎是有些怀念,还有些自豪:“有的,老妪足足有三个儿子呢。”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老妪说着说着,眼圈却是红了。

杨广又继续问道:“那,你的儿子他们呢?”

老妪低头沉默。

良久。

“死了,都死了。”

“大儿子四年前征蛮人的时候,死在了辽东。连尸首都没能带回来。听说被蛮人,做成了什么京观。”

“二儿子修运河,被淹死在了河里,尸首也没能找得回来。”

“三儿子……三儿子把唯一的口粮留给了我和孩子们,和媳妇儿一起活活给饿死了。”

老妪似乎情至深处,眼睛里虽然还在不住掉着泪,却是缓声道:“这世道……难民营的哪家哪户不是如此?”

杨广盛粥的手不由得为之一顿。

“夫人。”

“是我,是我害苦了你们。”

杨广的声音小的可怜。

小到了几乎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清楚的地步。

内心却是前所未有的绞痛了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