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正高兴着,宦官王承恩走了进来。
“陛下,内阁大学士施凤来求见。”
施凤来为万历三十五年榜眼,以礼部尚书入阁,如今已是内阁首辅。
可崇祯听了他的名字,脸却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厌恶。
盖因,这位内阁首辅曾依附魏忠贤,也属阉党。
此时的崇祯视阉党为奸邪,视东林党为良臣,自然不怎么待见这位内阁首辅。
但,内阁首辅求见,他不能不见。
“让他进来。”崇祯淡漠道。
很快,已过花甲之年的施凤来走了进来,行了一礼,脸满是忧色。
“阁老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什么紧急之事?”崇祯抬起头来,静静看着他。
“陛下,陕西急报!西北旱情不见好转,尤其是陕西,已有半年不见雨水。
如今年关将近,离春耕也不远了,继续这么下去,只怕来年又会欠收!
若灾情严重,纵使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亦有可能!
今年陕西大旱,已有饥民造反,杀害朝廷命官,若来年依旧如此,恐乱民愈演愈烈!
陛下,此事当早做准备啊!”
又是这些烦心事。
崇祯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早做准备?要朕如何早做准备?若事事都让朕来操心,要你们这些内阁大学士何用?”
施凤来抹了一把汗,“陛下息怒,应对天灾说难也不难,无非赈灾安民四字。如今灾情还未到不可收拾之境地,只需提前做好准备,调度好钱粮即可……”
“说的倒是轻巧!”
崇祯冷冷地看着他,“阁老身为内阁首辅,莫非不知户部度支?若朝廷钱粮充盈,朕又何须忧心?”
“这个……灾情紧急,以免西北大乱,臣斗胆,恳请陛下调用内帑钱粮赈灾!”
施凤来一拜到底。
户部的钱粮是国家的,内帑的钱粮则是皇帝的私财。
这是要崇祯拿自己的钱来赈灾。
值得一提的是,内帑的钱粮有不少都是他皇兄天启帝攒下来的。
为了充盈内帑、增加户部税收,天启帝假魏忠贤之手,可是做了不少得罪士绅的事情。
例如,为了恢复万历年间取消的工商税,天启帝让魏忠贤这条恶犬冲杀在前,派太监前往东南各省商业繁华之地坐镇,这才成功将税收了来。
若继续征收工商税,朝廷的财政倒也不至于这么难看。
可是,崇祯一位,就在东林党人的忽悠下,将工商税给取消了。
此举取悦了东林党人,让东南一带的富商欢天喜地,可是国家税收来源却大幅减少,户部财政日渐紧张。
用不了多久崇祯就会发现,自己当初的那道旨意到底有多愚蠢!
最骚的是,后来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崇祯又下旨加收辽饷、剿饷和练饷,简称“三饷”。
这他妈就是脑子有坑!
要知道,“三饷”基本都是加在贫苦百姓头的。
给那些富商减税,却给活不下去的贫苦百姓加税,这不是逼人家造反吗?
崇祯被李自成逼得吊死在煤山时非常悲壮,曾言“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看似爱民如子。
可事实呢?
爱民如子天下反?
攻入北京城的可是农民起义军!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他的统治下活不下去的贫苦百姓!
“这就是你想出来的法子!”
崇祯怒视着施凤来,心中满是失望。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皇帝,他倒不是舍不得内帑的钱粮。
可问题是,内帑的钱粮也是有限的,若以后次次都让内帑拿银子,又能支撑几年?
他真正想要的,是希望施凤来能够拿出一个扭转朝廷财政盈亏的方法来!
若只是伸手向内帑要钱要粮,这也算法子?傻子都会!
“罢了,此事朕已知晓,若无其他事,阁老就先回去吧。”
崇祯捏了捏鼻梁,有些心累。
施凤来知道他素来对自己不喜,也不敢再说什么,行了一礼后便退了下去。
……
“叮,在府库签到成功,恭喜获得十万两白银。”
“又是白银。”
永王府。
朱由栩看了一眼系统空间中凭空多出来的十万两银子,笑着摇了摇头。
这些时日,林林总总加起来,他已经获得了近百万两白银!
这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当下整个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只有一千多万两的样子。
按照现在的速度继续签到下去,用不了多久,他积攒的白银就能超过大明一年的税收!
其实不只是白银,他还去粮仓签到过几次,随随便便就弄到了五十万石粮草。
好在,这些粮草存放在系统空间中不会发霉变质,否则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说实话,如果没有系统空间,这些白银和粮草必然会成为他的烦恼。
因为太多了,不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