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
杨小龙双膝跪在球台前的健身球上,不断挥拍打着发球机吐来的球。
发球机的球速也不是很快,也没有什么变化。
这明显和之前几个训练的画风不同。
看起来一点都不厉害的样子。
给人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稍微过了一会,一个队员才突然“哦哦哦……”了起来。
“这种训练,我之前见到一些NBA的顶级球员也做过!”
NBA的顶级球员?
身边的队员都有些惊讶,NBA那不是打篮球的吗?
他一个打乒乓球的为什么会去看篮球运动员的训练。
总之他记得,当时他看到的是一个身高2米,体重100多公斤,浑身肌肉,两根手指捏着运动饮料的瓶子像是在喝口服液一样的NBA球员。
NBA球员也跪在一个健身球上,然后球队教练面对面,和他进行抛接篮球的训练。
那个视频中抛接篮球的力度都很轻,但那位NBA球员还是有些不稳的在健身球上不断晃动。
据说这是一种锻炼核心力量,提高腰腹肌肉控制力的方法。
在身体素质的量级上,作为乒乓球手的杨小龙肯定是不可能与那些巨人一样的篮球运动员相比的。
但就拿对身体的控制来说,跪在健身球上,不断挥拍的杨小龙却纹丝不动。
显然,杨小龙对腰腹肌肉群的掌控,已经是超越NBA顶级球员的存在了。
不过和之前那些看起来真的很厉害,甚至让人觉得像是在炫技的训练方法相比,看起来确实一点也不厉害。
直到一个队员觉得我上我也行,也试着模仿,并上传视频后,这些人才终于知道其中的难度。
上传的短视频中,这位日本高中球手头上缠着绷带,一只手也打上了石膏。
“大家好,我是青城高校的木村拓哉……
之前看到一个中国留学发了一个训练视频,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也试了一下……
现在天还没黑,已经在医院处理好伤口,打好石膏了……
医院的效率真的很高,护士姐姐们也都很可爱……”
进行简短的说明后,视频才接上了当时他模仿杨小龙的视频。
只见木村拓哉拿来健身球,说我上我也行,周围人更是一片欢声笑语。
结果才拿着乒乓球拍摇摇晃晃的跪上去,一挥拍,因为把握不住平衡,整个人直接向前倒了下去。
原本大概只会摔到地面上,根本不会到要去医院的程度,甚至都不会受伤。
但因为要模仿杨小龙,健身球是放在乒乓球台前面的。
失去平衡,身体前倾,木村拓哉的额头直接磕在了乒乓球台边缘的棱角上。
紧接着左手又本能性的撑了一下地面,结果手腕一扭,感觉左手小臂一酥,把左手也给弄骨折了。
看到了这个失败案例,其他后续的模仿者也学乖了,先在四周没有任何物品的空地上试试自己把握不把握得住,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接下来的选择。
之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杨小龙就是训练馆和宿舍两点一线。
平台账号运营的事情,从拍摄、选取、到上传,全是杨小龙安排的助手在做,并且这种“中国乒乓的独门秘籍”系列,好像真的开始得到了一点点的关注了。
杨小龙也发现,经过11:0后,长野隼似乎真的开始慢慢看开了。
虽然每天还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馆的,比杨小龙走的还晚,但在面对成绩和胜负的态度上,显然已经成长了。
输了之后,不再是单纯的发泄情绪,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一脸的难受和不甘,但马上就会转换到反思状态。
输了,这场比赛到底暴露出自己的哪点不足?
而对手之所以赢了,又是因为那一点做得比他好?
不过杨小龙不知道的是,除了对失败的转变外,长野隼之所以能够在这一个月中取得从来没有过的惊人进步,更是因为得到了每天与他训练的机会!
中国乒乓强,为什么强?
明明日本乒乓的梯队建设也不比中国差多少,甚至8岁以下的儿童组就已经有全国性的比赛了。
乒乓球的氛围也不差,也有像中国一样以娱乐性观赏性和推广乒乓球为主要的“直横大战”。
但为什么还是一直起不来?
那就是因为没有对手,没有压力。
那些能出成绩的日本选手和欧洲选手,基本上全都在中国练过几年球。
再不济也有一个不错的中国教练。
甚至一些外国顶尖球手的普通话讲得比中国的队员还标准。
比如在欧洲比赛的时候,很多欧洲主持人都很惊讶。
为什么他们采访的是日本人,但是这个日本人是用中文和中文翻译沟通,然后中文翻译才翻译成英文告诉他们。
要不就是来中国比赛的时候,日本选手嫌弃日本翻译磕磕巴巴,连他们想表达的意思都说不清楚,然后直接拿过话筒,自己用中文来说。
最经典的就是日本的两个主力女队员,“瓷娃娃一号机”东北话十级,“瓷娃娃二号机”直接被日本记者要求自己给自己翻译,先用日语说一遍,然后再自己用中文说一遍。
日本国家队更是有这么一个玩笑话:
学好了中文,乒乓球就不在话下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不来中国,不引进一些中国老了或者拿不到出战资格的优秀选手,外国选手就只能在国际大赛上才能遇到中国选手。
哪像中国队。
什么?
世界大赛?
来了来了,集合了~
正定训练基地,赛前40天封闭训练,队内大循环比赛搞起。
可以说中国乒乓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
从将近1亿的乒乓爱好者塔基,到最后几十人的国家队。
就算在最顶端的国家队中,因为每个国家参赛人数的限制,一整个时代也只有最后几个主力选手能开花结果。
没办法代表国家队出去打比赛的那二十多名队员,可不是因为没有实力拿世界冠军。
只不过是没有实力代表中国出战罢了。
就像中国队某位大赛型选手一样,除了关系到出战名额的直通赛很强,也拿了好几个世界冠军。
但一回到国内打全运会和联赛,人都被打晕了,打了好几年,死活打不进四强。
中国队能有这么多强力陪练,一场队内大循环打的顶尖强手比其他国家几年世界大赛都多,在这种强度中成长的中国选手,就不可能会弱!
不说这些顶级陪练。
在中国国家队,每天坐公交去买菜做饭的,前世界冠军。
队员训练时,拿着球网在一旁捞地上的乒乓球,然后默默倒回盆子里,前世界冠军。
很多后勤人员,也都是前世界冠军。
有时路过不经意间的一句点拨,都有可能比其他国家的主教练训话要更直击要害,更醍醐灌顶!
如今长野隼的快速进步,很大一部分就是杨小龙的功劳。
杨小龙虽然打球时看起来很无情,但面对长野隼这种真的很喜欢乒乓,真的很希望打好,也真的很努力的人,还是很喜欢的。
常常给长野隼一些能够提升和改进的建议。
比如球路的变化。
甚至还纠正了他保持了多年的坏习惯。
“是我的错觉吗?”
“为什么总感觉你拉球的时候有些抬肘?”
“还有,为什么你每次回球的时候,你身体的重心都会下意识的往后收一下,你不会觉得这样子会影响到手臂的后展吗?”
有吗?
因为这些坏习惯很多年都没得到纠正,这是长野隼的第一反应。
而长野二郎这种天赋极佳的运动员,其实是很不适合当教练的。
因为天赋型选手,往往自己随便玩玩就能打到很高的高度,根本就没有遇到过这类的问题。
所以很早之前长野二郎就觉得长野隼的挥拍有些别扭,但就是看不出问题出在哪。
这才会觉得,这就是天赋不行的感觉吗?
可现在杨小龙却精准的指出了长野隼的问题。
长野隼听着杨小龙的建议试着改了一下,发现好像真的变强了一点!
对了对了!就是这个感觉!
长野二郎也眼前一亮。
看来并不是他儿子得天赋不好,而是他这个所谓的魔鬼教练不行!
回想之前,他除了会疯狂给队员施压之外,好像还真没在技术上提出过什么建设型的建议。
反倒是现在的杨小龙,不仅自己很有天赋,还能敏锐的察觉到其他人在哪不行!
如果杨小龙把这样的洞察力放在比赛上,放在洞察对手的弱点上!
长野二郎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又回想起之前引进杨小龙的决定,长野二郎真的很感谢之前的自己。
如果不是因为杨小龙,就因为他这样无能的教练,真的很有可能将长野隼的才华一辈子给埋没了!
能打出这一球,长野隼自己也有些意外。
好强!
好转!
虽然因为长时间保持着坏习惯,长野隼反而觉得纠正后的正确打法更别扭。
但看到这一球的威力,长野隼真的很开心。
“所谓天赋,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的时间……”
长野隼知道这句话很鸡汤,但也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
现在,杨小龙的这个指点,却是真的让他开始相信这句话!
“谢谢!”
长野隼突然对着杨小龙深鞠一躬,用中文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呃……不用这么感谢我……”
面对突然的鞠躬,杨小龙真的觉得有点受不起。
当时他就感觉好像是这样的,自己都不是很确定,但没想长野隼改了以后,还真就是这样。
况且他不过是随口问问而已,可真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又拯救了一个行走在错误道路上的有志青年。
从有可能做出极端行为的路上被打醒,又再次被拉回有可能打出成绩的光明大道上。
长野隼真的感觉很不可思议。
就像曾经手里抓着一把沙子一样,他不想失去,想要得到更多,所以很用力的去抓紧拳头。
但他越是这样做,从指尖跑掉的沙子就越多。
反而在被杨小龙打到怀疑人生后,他真的有些看开了。
更是发现,当他无所谓的将手掌摊开后,反而一切都开始变得豁然开朗。
这一个月他收获的东西、得到的成长,都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多!
不过这段时间里面,杨小龙其实也有一个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