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62 北洋停了(1 / 1)澹台洛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森与亚尔维斯谈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从第二天内森面对沈一平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亚尔维斯肯定许了什么好处,才让内森原来强硬的态度,变得有些模棱两可。

不过到了最后的期限,内森还是给出了让沈一平相当满意的答案,赔款100美金,相当于124两白银,相当于一艘舰队的造价。

而关于排华法案,内森则表示自己无能为办,只能在加州选择性不执行。

而最重要的最后一条,让华人建国或者一块租界,却是被内森强硬的拒绝。

不过内森倒是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在旧金山的郊区,划定一片区域,作为华人的定居点,在这片区域内,华人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沈一平对于最后一条,是皱着眉头听完的,他感觉到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不过一时间想不起会在哪里。

在内森的解释下,沈一平明白这个提议是什么意思,除了名义上不是租界外,其实跟租界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华人在里面享有几乎完全的自治权,不仅仅有着立法权,也有自行处理相当事务的权力。

当然了,华人在取得这些权力的时候,美国也没必要为这片区域提供任何服务,比如水电,比如物资,比如工业产品。

反正一句话,只要你住进这一片区域,那么里面的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

沈一平在听完这些话后,只想掏出阻击枪,对着内森来上一发。

这哪里是在救华工,完全是把华工往死里赶,你想想,只要这个区域划定了,那么美国的警察不管,而且还会成为众失之地。

呵呵,难道还有谁敢住进去吗?

没错,里面是你自己的事情,但那些流氓来捣乱,那便于美国没有有关系,但如果你在里面杀了美国人呢?

沈一平的舰队,可不是一直侍在旧金山,只要等军舰一撤走,n再暗示一下,这片区域直接会变成一块死地。

现在沈一平就纠结了,这位亚尔维斯先生,果真是给自己出了道难题,仿佛是在跟自己说。

你是敢签呢!

还是敢签呢!

还是敢签呢!

沈一平还真的敢签,反正排华法案的,已经决定了在美华人的处境,就算不搬进去,难道外面的生活还好吗?

内森看着沈一平在最后的条约上,拿着笔,准备签下自己的大名,嘴角带着一丝狡猾的笑意。

“哦,我想起来了,关于这份条约,我要再加一条。”沈一平突然停笔,向着内森邪邪一笑。

“请说,沈先生,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我想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内森随意的说,并没有把沈一平的话当真。

“哦,那很简单,我需要在旧金山设立一个华人办事处,专门处理华人回国的事务。”沈一平用笔点着那一纸条约。

“处理华人回国事务?你是说专指在美华工回国的事务,并不包括来美事务对吗?”内森虽然是笑着在说,但话里的意思,却是把沈一平的这个小条件,一个字一他字的解释着。

“没错,就是处理在美国的华人,回国的事情,而且只处理在美华人回国的事情,不包括前往美国的事务。”沈一平重要了内森的话,将这个条约解释了一遍。

“好的,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可以加入条约中,不过这个办事处,将会处于我方的监督之下。”内林加了点条件,如果无法监督,谁知道会用这个来做什么。

“没有问题,办事处的地址选好后,我们会报备给你们,不过因为要临时安置回国的华人,所以地方会相对大一些。”唰唰几笔下去,新的条件就写在了那一纸条约之上。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两支大手一握,各自手中的文件一交接,代表着旧金山彻底完全了,也代表着沈一平的舰队,将要回国了。

沈一平与内森两人,两手握在一起,一起向着记者,面带微笑。

咔咔咔

一阵刺眼的闪光与一股股刺鼻的气味过后,两人的表情被定格在相片上。

而这张两人合影的相片,也代表着被称为旧金山条约的平等条约,正式生效。

在条约生效后,内森在第一时间,将价值124两白银的黄金,送到了沈一平的长弓号。

在沈一平到达旧金山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在美国西海岸放了一把火,炮击了n多目标的长弓号编队,踏上了返回黄埔之路。

以长弓号为首的舰队,乘着旧金山的夕阳,带着从美国赚来的177吨黄金,消失在美国的西海岸。

刚长弓号消失在海平面后,内森等一行人终于松了一口气,长弓号给他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等到太阳落下,长弓号远去,旧金山那些前来观舰的美国市民,也同内森等人一样,长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终于不用再面对巨炮的威胁。

只不过当他们回过头,看到那些同样前来观舰的华工,眼里却是有了不一样的神色,似乎并不是怀着好意。

不过在这么多人的场面,还有那还历历在目的弹坑,也许是还在克制着吧。

而在渐渐隐入夜幕的长弓号上,沈一平与李功耀,却是在担心着那些还留下在美国的华人。自

己舰队这么一离去,在美华人待遇,肯定会大不如现在,可是这有办法吗?

没有,因为距离的关系,黄埔的军事实力,并不能直接威胁到美国。

虽然可以每次都派军舰前去,但这样的效果,廖胜于无,总不可能每次都派长弓号吧。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非常的简单,就是努力发展自己的实力,让美国怕自己,那么华工的待遇,自然就会好。

可是现在,除非黄埔在美国的西海岸,常驻一支舰队,要不然美国才不会鸟你。

“别想太多,既然我们已经来了一次,我们就能来第二次。”李功耀看着渐渐升起的月亮,看着被月亮洒满全身银辉的沈一平,开口劝解着。

“我不是担心这个,我们已经出来近三个月的时间,长弓号已经达到了极限。”沈一平精神萎靡的扶着栏杆,之前与内森的怒气大发,是沈一平强撑着。

经历了太平洋的风暴,再加上n度的对岸炮击任务,不仅仅长弓号,就连那四艘运输舰,都是状态非常的不好。

再加上这回航的半个月,沈一平不知道能不能撑下去,这只船队的非战斗损失,已经超过了10,如果再不进行休整,很可能会撑不到回黄埔的时候。

“你居然不担心华工的问题,真是罕见呀。”李功耀好像发现了大事情,脸上布满了惊讶。

“华工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是现在能处理了,我在旧金山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发现他们,除了其中一部分人外,其他的,并没有回国的想法。”沈一平语气都透露着疲惫,可以想像沈一平的压力有多大,至少没少为此操心。

“原来如此,那我们在美国留下的办事处,也是这方面的考虑吗?”李功耀这才明白,为什么沈一平要在条约加上这一条,原来是为这些想回国的华人准备着。

“算了,不管这些了,反正船到桥头自然值,等着回去接收新军舰吧。”沈一平也不再想事情,打了哈欠后,就丢下李功耀一人在甲板上吹风,他要去好好休息下。

几个月的海上奔波,长时间的思考对策,再与内森讨价还价,可是消耗了沈一平非常大的精力。

虽然在船上并不是能很好的休息,但至少也要勉强的睡一下,缓解下身体上的疲劳。

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吹风的李功耀,看着远去的沈一平的背影,心里面就只剩下风中凌乱了。

沈一平的舰队还在海上漂着,离着回到黄埔的时间还有一些,所以我们先跳过,那么在沈一平离开之后,远东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第一件,就是李鸿章在英国购买的两艘巡洋舰回国了,原来在北洋大名鼎鼎的超勇,扬威。

可是现在的李鸿章却是有些不满意,他对这两艘1300吨级的巡洋舰相当的看不上眼,这也难怪,毕竟北洋已经了四艘海帆级,那可是能对抗铁甲舰的巡洋舰,自然对这两艘小不点看不上。

不过呢,因为是从英国人那里订的船,李鸿单也只能面对微笑,对两艘军舰的舰长,表示由衷的祝贺。

可是在大家的眼里,这两名去接舰的舰长,怎么看都不像是高兴的模样。

他们现在的眼里的,可是东南西北,就算上不了东南西北四舰,那四艘轻巡也是相当不错的。

而且吨位也比超勇,扬威大,还能凭借优良的火炮,完全可以分分钟教这两艘军舰做人。

啊,不对,是教超勇,扬威分分钟如何做舰。

在一场盛大但却强颜欢笑的入役仪式过后,这两艘才入役就已经落伍的军舰,就正式成为北洋水师的一员。

原来事情到这里算是结束了,但好死不死的,却是被李鸿单的对手翁同龢给知道了。

如果没有东南西北四艘海帆级,超勇,扬威的确是一艘好军舰,特别还是在10年。

在这个时代,英国的造船技术,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在火力与排水量方面,做得还是非常的均衡。

但是有了比较后,大家发现,与其花费65万两白银,从远在欧洲的英国订购一艘比不上轻巡洋舰的撞击巡洋舰,还不如向黄埔订购一艘20万两的轻巡洋舰。

虽然火炮与蒸汽机要自己安装,甚至有通敌的嫌疑,但花一艘钱完全可以买两艘嘛。

就为了这么点屁大的事情,翁同龢就在朝廷上,大肆攻击,指责其贪污,受贿,买到了连20万两都不如的军舰,然后两帮人就吵了起来。

如果不是光绪还在上面盯着,这两帮人估计就要打起来,如果真的打起来,52岁高龄的翁同龢与59岁的李鸿章,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还只有11岁的光绪,坐在龙椅上,表示非常的期待,他真想看这两位老人家打起来。

打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但争吵的范围扩大化,却是肯定的。

开始的时候,还在争吵两艘军舰值不值,李鸿单有没有从中贪污。

后来却是发展到还在德国建造的定镇两舰,甚至还包括南洋自建的几艘军舰,反正北洋的军舰,都被清流给吐了个遍。

最后争执的结果,就是慈禧大发雷霆,将两人老人各打50大板。

开玩笑的,这两位老从已经是高龄了,要是真打板子,估计他们也就躺在床上了。

所以最后还是改板子为罚俸,算是让这两位老人的面子问题,得到了解决。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但实际上,这才是开始。

虽然最慈禧是各打50大板,但真正偏向的,还是跟着自己一派的翁同龢。

等到第二天,慈禧就通过光绪,下达了清查北洋的命令,准备给李鸿单下绊子,结果自然是翁同龢胜了。

满清的哪个部门不贪点,结果清流就抓着这一点,放过了李鸿单,却是往死里参北洋,直接干倒了李鸿章的不少心腹。

而慈禧也借着清流的借口,全面停了北洋的购舰资金,让北洋的发展,停在了12年。

这可把李鸿章给气得半死,这不,还在床上躺了几天,直到慈禧派了来御医,才勉强能起身。

想想也是,北洋可是李鸿章的政治资本,现在慈禧停了北洋的购舰资金,北洋还会是李鸿章的北洋吗?

那就真的不一定了,在李鸿章卧病在床的时候,慈禧可没少派旗去捣乱,如果不是李鸿章的病好得快一些,指不定现在的北洋,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也正是慈禧这样的做法,虽然李鸿章表面没有说什么,但心里还是非常的不爽。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