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62 你的初一,我的十五(1 / 1)澹台洛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有句话古话,叫做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也有另外一句话,叫做来而不往非礼也。

既然李鸿章都安排杀手,去刺杀王明。那名为什么不反过来,同意让杀手去刺杀李鸿章呢?

在这一点上,虽然两人都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交换过双方的想法。

但在南京的战场上,他们十分的默契,都选择了相同的手段。

利用小股部队,刺杀对方的指挥官,不管成功与否,都会对敌人指挥系统造成影响。

虽然两人都有着相同的想法,但两人的手中的力量,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已经失去江南控制权李鸿章,所以利用的武林高手不多,只能靠逃过一劫的暗线进行袭杀。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邓清明找到了机会,利用李鸿章安排的人,相互之间不认识的漏洞。

将自己的护卫队成员进行替换,而且还利用队长,争取挖出清军在黄埔的大部份内线。

相对于李鸿章手中无刀可用的境地,额王明可供的选择就太多太多了,多到他都无法选择的地步。

当他提出去刺杀李鸿章的时候,不仅仅原来保护王明的特勤队,就连情报系统的人,都想参与一脚。

李鸿章呀!

那可是满清的一大重臣,只要参与到这个刺杀计划,战功什么的,那都是最基本的。

好吧,如果只是这两支队伍的话,王明也不是很难选择,大不了情报与特勤队一起合作嘛。

这两上系统在战术上并没有冲突,相互之间的配合,完全可以各自拿各自的战功。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王明想要对李鸿章动手的消息,居然让快反合成二团的几个营长知道了。

这下可就有好戏看了,等到消息的营长们,在这紧张的包围战中,居然每天都有大量的时候,在王明眼前乱恍。

其用意可是非常的明了,就是这些营长,也想参与到这个计划里面。

还真别说,这些营长的手里,还真的有刺杀李鸿章的部队。

快反合成团,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将营级别的单位,定性为单独战术单位。一个营所要应对的战场,不再是陆军只负责的正面。

快反合成团的营,可是从来不打阵地战的,他们的战场,都是包括上彰沿与敌后。

为了让快反合成团的营,可以达到如此的战术目的,张睿一编成快反营的时候,就为每个营,单独配置了一个侦察小分队。

而这小分队,如果在正规的陆军中,只有团一级的单位,才有配置。

整个江南战役打下来,因为快反合成二团一直打得很快,并没有与清军有过正面的交锋。

对于清军的具体战斗力,还停留在湖南战役的时候,但武器精良的部队,还是给快反营的营长极大的信心。

既然清军的战斗力,并没有人数表现出来的那么高,那么刺杀李鸿章

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刺杀的消息一传出来的时候,都快闲出鸟的营长们,都抽空到王明的面前晃荡着,然后自己能有这个机会。

至于为什么这些营会如此的有空?

南京已经被围了个密不透人,难道还担心南京的清军主动出击。

好吧,如果南京城里面的清军,真的会主动出击,这些营长估计就不会去找王明了,直接对着冲锋的清军开火,那才是他们最想干的事情。

可惜李鸿章的计划,并没有让南京守军,主动出击的计划。

就算有主动出击的计划,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没看到黄埔的战斗力非常的彪悍呀。

李鸿章也是看得非常的明白,南京城里面的几万守军,守住南京城还行,但想要主动出击,估计要将北大营给一起调过来。

除了将北大营的15成清军一起调过来之外,还要控制好长江,至少从北大营到南京城这一块,物资通道是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可是长江并不是清军在控制着,虽然李鸿章在北大营布置了大量的火炮,可以封锁长江,但这个封锁并不代表着控制。

黄埔的500吨级炮艇,正在下游的位置,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

只要自己大是不是的调动部队去南京城,下游的黄埔江防中队,就肯定会像是闻着腥的猫,一窝锋的冲向自己的运输船。

在陆地上想要消灭几百号敌人,除了在消耗大量的子弹外,还要布置相当多的兵力。

而且就算你有足够多的人力与子弹,在陆地上哪里都是可以走的路的情况下,想要全部消灭,除非从一开始就包围之。

可是这种情况到了江上,想要消灭一船的士兵,那就非常的不一样了。

对于没的反击能力的运输船,或者只要几发炮弹,就可以打沉一艘船。

而且船这么大的目标,怎么也比人的目标要大吧,大不要远了打不准,我直接靠上去打沉不行吗,反正运输船也没有反击的能力。

可是在陆地上,你见过哪一次交战,对方没有进行反击。如果一个运气不好,直接突围了,那就有些尴尬了。但是这些情况到了江面上,却一世都不是问题了。

要想消灭一艘船上的士兵,根本用不上一个个去消灭,只要将运输船打沉,那些在船上的士兵,既然能逃过炮火的打击,也逃不过落水溺亡的结果。

虽然有些人水性很好,可以自己游到岸边,但水性好的毕竟是少数人。

长江的宽度达到了一公里,你确定等你游回去,你不会累成狗一样?

所以嘛,李鸿章在黄埔占有优势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打算过要主动出击的意思,只是一意要求南京的守军坚守。

也正是李鸿章的这道命令,让南京的快反合成二团,除了每天望着南京城外,就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

既然底下的士兵都没有事情做,那么做为他们的长官,快反合成团的几个营,自然也是每天无所事事。现在居然有一个刺杀的计划,而且目标还是满清的重臣之一,能不让这些闲出鸟的营长兴奋嘛。

虽然这种刺杀的任务,肯定不会是自己亲自带队,但相对于什么事情都没有的无聊日子,有些事情做还是很不错的嘛。

身边江南战役的总指挥,王明对于这种情况,也是一脸的蒙逼。

蒙逼到什么程度呢?

到了王明看到几个营长,就有一种想要躲的冲动。

也正是这种冲动,让王明根本就不想待在指挥部里,几乎每天都在阵地上乱晃。美名曰,检查防御工事的布置情况!

一听到这个理由,那些围着王明的营长,脑袋一转,就知道王明是几个意思了。

既然王明不决定哪支部队去执行任务,那就让这些营长们自己选择吧。

几个营长合在一起,简单的商量了一下,便定出一个章程。既然任务是刺杀李鸿章,那么肯定是要潜处北大营,那么几个营的侦察小分队,就一起来比一下吧。

只要最后赢了,那就这个营长去找王明要任务,其他的营长就主动放弃!

既然要比一场,那么几个营的营长,自然是坐阵指挥,也就不去找王明了。

再加上南京的清军不主动出击,这几个营长也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侦察小分队身上。

也正是因为这个,当紫金山的清军,因为东子的主动投降,被带着主动进攻的时候,这几个营因为不在位置,所以没有及时反应过来。

还好当时王明在现场,在发现清军异常的时候,直接下达了命令。

好吧,其实就算是王明不下命令,孙再荣也有权限,调动一定的部队,用于对清军的反击。

而且看到清军的冲锋,一直都快闲出鸟的黄埔士兵,对于冲到眼前的战功,怎么还会放过。

几个营的侦察分队,在经过一声大混战之后,终于决出了一个王者。

王明也顺其自然,将刺杀李鸿章的任务,将到了这个小分队的手上。

相对于李鸿章利用好几次佯攻,分别调动黄埔的兵力,王明的已计划就要简单粗暴的多。他对这支小分队的要求,就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找到李鸿章,杀之!

至于怎么潜入北大营,怎么找到李鸿章的位置,怎么去杀了李鸿章,王明一概没有要求。

这个小分队的队长,听到王明这个命令,那就一个激动呀。

这完全是等于将自己给放开了绑绳,只要没有违反军纪,自己完全可以将学到的战术,从头到尾用个遍嘛。

一想到这里,几名队员相视一眼,都看出经彼此眼里的兴奋,有这么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傻子才不兴奋。

当他们再次看向北大营的时候,眼睛里迸发的,上对于战功的期望,几乎眼晴都红了不好。

想想大战东京城的花子敬小队,想想在nnn防了个滴水不漏的护卫队,没想到他们也有这么一天,可以像花子敬一样,带着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深入敌方的军营,去刺杀敌人最重要的将领。

看着激动不已的侦察兵,王明在心里无语的摇摇头,虽然他们的战斗力,还是非常的不错,但面对任务的心态,还是差了一些。

至于与特勤队相比,特勤队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可是重来都没有激动过。

不过是在东京大战一场,还是在英国大战一场,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平常的吃饱睡觉,没有多大的区别。

更别说李鸿章这种小目标他们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虽然李鸿章也算一个大人物。

但这个大人物,放在整个世界上来看,还真上不了多少的台面。

之所以特勤队与情报部队,会参与到这次任务中来,还不是两支部队,也到正常的流程,顺带提了一下。

至于要不要参与进来,特勤队与情报部队,完全有自己的自主权。

至于向王明通报一声,完全是考虑到整体的战场上,如果刺杀了李鸿章,会不会对王明的整体战略,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只是这种正常的通报,不知道是怎么被阵军给知道了,看到阵军这么积极,特勤队与情报部队,也很自觉的往后面退了一步。

他们的战功,可不是算多少个人头,而是他们在战场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说到底,杀与不杀李鸿章,对于他们的战功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王明虽然心里摇头,但脸上还是一幅鼓励的表情,至于不能伤了战士们的心嘛。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李鸿章借着夜幕的掩护,向南京城外面输送了一千的骑兵,侦察小分队也同样借着夜幕的掩护,偷偷的潜放了北大营。

看似北大营有15万清军,但实际上他们的战斗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而且就整体的训练水平,装备水平,清军绝对比不上红军。

以至于以护卫队为目标的侦察分队,在最开始制定战术的时,他们的战术规划,就是利用各种掩护障碍物,慢慢接近李鸿章身边。

然后趁机远距离击杀李鸿章,再然后就是借驻混乱的环境,再安全的返回南京。但现在的他们所看到的情报,几乎每个人都在心里狂呼,你他嘛的在逗我嘛!

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已经完全用不上了,变成了一堆废纸。

因为此时此刻的他们,正穿着新进的衣服,大摇大摆的走在清军的营地里面。

这种完全被无视的情况,真的可能发生吗?

绝对可能,因为清军的15万人,来自满清所控制的所有省份。

大家操着不同的方言口音,说着不同的话,什么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在这里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面对着陌生的声音,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不是敌人,至于清军怎么去分辨敌我,那就不是小分队去操心的呢。

至于用于分辨敌人的口令,那有什么困难的,只要找几个舌头,或者再做点什么花招,还是随便就能套出来。

也不知道是运气太好,还是清军根本就没有想过,会有黄埔的侦察小分队混进来。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