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睿发布了开战令后,表现最积极的,并不是黄埔的海军,而是在黄埔活动的那些战争掮客。
对于这些游走于国家与国家之前的这些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对与错。
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能拿得到手的利益而已。
而且这些人,他们眼里能看到的,也就是只有一些眼前的利益。
至于那些长远的利益,肯定不是他们能沾手的,一些有实力的国家,会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从中插一手。
黄埔要跟日本打仗,之前是因为来得太突然,而且欧洲各国的精力,也没有注意到远东。
所以第一次黄埔与日本的战争,这些国家都只是看着,等到他们要参与其中的时候,已经结束了。
最后也就是英国公使克莱,在最后谈判的时候,才从日本手里拿到一点点东西。
至于克莱从日本手里拿到了什么利益,想想那两艘铁甲舰,再加上几艘装甲巡洋舰,这一波英国的操作,简直是太溜了。
英国人吃饱了,其他来得晚的人,自然是没得吃了,也就是法国也拉到了两艘巡洋舰。
虽然蚊子再小也是肉,但这两块肉,实在对于胃口很大的法国来说,还真是太小了。
按宝海的说活,英国人真不应该就这样调和,让日本与黄埔再打上几个月,然后自己的利益才会更大。
不过当宝海知道,最拿签的只是停火协议的时候,他就放下心了。
既然只是停火,那么接下来的战争,那还有得打了。
可是法国还没有来得及高兴,黄埔就是nnn将法国人的给怼了,而且还是怼得法国人没有一点点的脾气。
要知道,这可是法国在东亚的干涉力量,被黄埔给一波怼了之后,法国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兵力,可以对东亚的发生了战事,做出能对法国有利的举动。
好吧,其实现在nnn的情况,可没有宝海想的那么好,随着nnn两个精锐师的灭亡。
再加上一众将领回国,现在法国在nnn的局势,不只剩下守了。
相比于无力的法国,英国人的情况就要好很多,虽然作为东亚的前基地,香港已经被收复。
但从欧洲前往东亚的重要水道,马六甲海峡,还是在英国人的掌握之中。
而且随着英国从印度舰队抽调军舰,加强新加坡的防务,英国人的海峡舰队实力提升得很快。
现在黄埔又要跟日本开战,作为世界老大的英国,肯定不会是站在一边只看着。
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英国其实并没有像表面上的那么看重,但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看清。
不看重的原因是,日本其实就是一个小国,虽然国土面积比自己要大,但海军的实际战斗力,那只能说是一个笑话。
你能指望回国还没有一个月,而且军舰还一直躺在船坞进,进行着所谓战斗力的改进,这样的军舰能有战力。
别说是日本了,就是英国人自己,也不敢说一艘刚下水的军舰,就可以在短时间里形成战斗力。
既然无法形成战斗力,那么面对黄埔已经成军很久的海军,英国人只能表示,你能击伤一艘,我就很高兴了。
既然日本获胜的希望不大,那么英国人为什么还要支持日本人,反正在英国人的眼里,不管是日本人,还是满清,都只是他们手里的一颗棋子而已。
至于这两颗棋子是拿来做什么的,当然是为了n欧洲的蒸汽压路机。
s的地环境实在是太好了,现在他的手,已经长长的伸进了远东,而且还有着不冻港。
这让英国人怎么好过,远东可是英国人的后花园,再加上s在中亚的一些动作,英国人又国灰某些原因,无能为力。
所以为了遏制s的手,英国人就选择了两个棋子,其中之一就是日本人。
至于另个一个棋子,虽然满清可能算是一个,但实际上并不是。
现在随着黄埔的壮大,英国人觉得黄埔更像是自己的棋子,可以发挥比日本更大的n能力。至于说黄埔的成长,英国人表示你随意,反正你离着我很远,不可能跑到我的面前玩大炮。
尽管黄埔堵了马六甲海峡,还有在苏伊士运河也玩了手段,但作为世界的老大,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
其军舰的总数量,几乎达到了第二与第三强的总和,英国人表示自己一点都不怕事。
因为这么多的原因,这一次英国人对待黄埔与日本的战争,他们所看重的,并不是其中的输赢,而是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如何的利益。
当然了,想要获得利益,那么就是拿出相应的实力。英国人为日本建造的两艘铁甲舰,就是英国人表现的自己的实力。
虽然可能会因为日本人的水平,无法发挥出铁甲舰的真实战斗力,但对于政客来说,那也只不过是两艘铁甲舰而已。
既然英国人向日本出售了两艘铁甲舰,而且还热心的附带了图纸,那么英国人的立场就表得非常的明白了。
虽然黄埔并不是会在乎英国人的立场,知道自己可能直接无视英国,但其他国家不会呀。
他们并不是很了解黄埔,所以当知道英国人站在日本人一边时,他们也会偏向于日本。
没有人会怀疑,有了英国人的支持,日本居然还会再打输了一次。英国人的实力,就是对于这个可能性的最大的否定。
但问题是,英国人并没明说,支持日本只是某些人的猜测,其中甚至还有黄埔的煽风点火。
其实这些细节,都不是很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这些势力,他们将会从日本人手里,拿到怎样的利益。
日本人能打赢吗?可能性还不确定。但日本人能过得过黄埔吗?
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肯定,日本人是绝对打不过黄埔的,甚至连招架的能力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么说,其实也跟现在的日本情况有关。战争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在考虑战争输赢的时候,要考虑到两个问题。
其实一个就是综合的国力水平,国家的工业水平。
四年下水一支舰队,而且还打了好几场的硬仗,可以证明黄埔海军的实力。
至于黄埔陆军的实力,法国人与英国人,还有日本人,都有着切身之痛。
但这一次的战争,是黄埔要登陆日本,所以这一场战斗的结果,还是有待结果。
但是尽管是如此,大家还是一致的认为,即使是日本在海上赢了一场甚至全灭了黄埔的海军,但也是打不过黄埔。
既然已经定下了基调,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的多了。
既然英法都没有参与其中的想法,只是想从中拿点利益,所以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统一了。
那就是在这场黄埔对阵日本的战争中,拿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利益,这就是欧洲各国商议出来的结果。
那么现在摆在欧洲各国面前的这份蛋糕,一共都包括哪些呢。
日本的全部,是已经摆在大家面前的,因为不管海战日本赢了还是输了,日本都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军力。
但是之前就已经花费了大量资金的日本,几乎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向他们购买军备。那么没有钱的日本,能用什么来当做抵押,来向欧洲购买军舰呢。
其实对于国家来说,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有多少钱,而是n掌握着一个国家的收入。
对于国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多少钱,而是掌握了多少的资源。
一个比英国还要大的国家,怎么说也算是一笔财富,没看到英国掌握的印度嘛,几乎成为了英国头顶上的名珠。
印度为英国提供了多少财富,那已经不能用单位来计数了,曾经被满清垄断的茶叶,现在已经在印度大面积的种植。
虽然不爽英国一个人占了一个国家,但欧洲各国不得不说一声,英国人干得实在是太棒了。
好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英国人在印度干得实在是太漂亮了,所以英国人想制约s的时候,其他国家也在制约着英国人的发展。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独立,这完全是法国在其中抽手。
如果没有法国在海上与英国对抗,现在还有没有美国,都是一个问题。
现在又有一个国家,很可能会像印度一样,被自己难过各种手段,将一个国家的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些人哪能不注意。
而另一份蛋糕,侧是在黄埔的身上。
黄埔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已经发展到这个模样,欧洲各国说不担心,那完全是骗人的。
对于一个突然从亚洲兴起的势力,肯定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在亚洲的利益。
对于这样的情况,欧洲各国一向的作法,是直接派兵或者间接支使人去灭掉。
就像太平天国的时候,洋人在来定太平天国的时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现在都没有人说得太清楚。
至于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洋人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李鸿章可以很明白的告诉你,那些洋枪洋炮,不仅仅自己要购买,就连太平天国也买了不少。
现在黄埔的突起,但不管是法国跳出来,还是英国参与其中,都被黄埔给教训了一顿。
长了记性的欧洲各国,自然不会再自己上来,那样自身肯定损失非常大。
可是要扶持满清,想想几乎被当成黄埔后院的江北地区,欧洲各国表示自己很难插手。
还好日本跳出来的,所以他们将黄埔的对手,定在了日本人的身上。至于日本能给黄埔多大的打击,他们也并没有多在意,因为他们在意的,是黄埔的技术。
黄埔有多少技术,这是大家都很在意的问题。
随着海帆级的高产量,还在黄埔号的出现,大家对于黄埔的眼光,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认为是欧洲某个国家,在亚洲安插的一个后手。
因为黄埔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英国,甚至是整个欧洲。
从工业革命开始,欧洲一直掌握着技术的前沿,这一次黄埔的出现,让很多欧洲国家都不理解,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黄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势力。
所以对于这一次的战争,而且还是在黄埔完成了战争准备,几乎可是算是完全体状态,欧洲表示自己很期待黄埔会有怎样的技术出现。
上一次的国侵华,因为某些原因,那些赎回来的军官,根本说不清自己是怎么输。
而且最关键的黄埔号,虽然带回来了一些信息,但对于黄埔的整体性能,大家却是两眼一摸黑。
至于另外一艘类似长弓号的泰山号,最开始大家也认为是长弓号的改进型号。
但从日本方面传来的消息,却是表明泰山号绝对不只是长弓号的升级版,而是一艘长弓号差不多外表的新型号军舰。
既然黄埔不愿意公开黄埔号的技术,那我派人自己去看,这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吧。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张睿宣布开战的时候,欧洲各国就找上了张睿,希望自己的观察员,可是随着黄埔的军舰一起观战。
至于希望能上哪些船,大家的目标都不一样。
比如英国人比较希望上泰山号,因为黄埔号看似最强大,但泰山号却是最神秘,一直很少出现在的人的视野里。
而德国内里比较实在一些,而且汉特与张睿有过不少的接触,也知道张睿的一些做事方式。
所以汉特便没有选择神秘的泰山号,而是张睿摆在明面上的黄埔号,希望可以随舰观察。
这种实在的态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除了汉特之外,其他人的登舰申请,都被张睿给无情的拒绝了。
至于理由嘛,我拒绝你还须要什么理由吗?你想观战,完全可以自己开船过去,关我什么事情,我又没有请你来。
其实张睿深层的想法却是这样的,既然把我当成蛋糕,想要把我给分了,那么你们会不会因为蛋糕不均而闹起来呢。
时间已经到了15年,听说德国与英国的关系,并没有像之前那么的友好。
威廉一世似乎有发展大海军的想法,黄埔号的技术,我送你可好?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