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穿了!”沈一平对于这一轮炮击,表示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虽然只是打穿上船头,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伤,但现在能有一发的命中,怎么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至于说这一发命中是运气,沈一平可不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这就是泰山号的水平。
虽然有着张睿金手指,但因为工业基础的n,现在泰山号装备的250主炮,还是只能达到40倍径。
虽然使用强装药,可以达到10000米的平射程,高角度抛射20000米的射程,但在如此远的距离上,精度还是差了很多。
黄埔在远距离炮击的应用中,与英国都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远距离弹道的不稳定性。只要超过5000米,泰山号的炮弹,几乎都是在乱飞。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也是非常的简单,只要增加膛线,增加倍径,再增大弹重。
虽说这些方法,说得非常的简单,但是真的实施起来,现的黄埔却是一点都没有可能性。
虽然张睿很早就点出了电炉这个黑科技,让250主炮的倍径加强到35倍径,现在更是达到了40倍径。
但想要拥有远程炮击的45倍径,黄埔还有很久的路要走,谁让现在英国还没有点出45倍径的技能点呢?
虽然张睿有着系统的帮忙,可以拿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但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只能靠张睿自己了。
就拿黄埔号的用于发电的低压涡轮一说,虽然已经有了涡轮机的雏形,但离着真正上舰,为军舰提供动力,还是洗洗睡了吧。
至少在10年的时间里,涡轮上舰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最多不过是利用低压的蒸汽,发发电而已。这虽然也算是应用的一种,为的就是培养一些维护的人才,仅此而已。
“5000米,穿甲弹,标准装药!”枪炮官终于放下心了,只要达到5000米,泰山号的命中就可以有保证了。
虽然做不到每一轮都有命中,但对于现在的弹道来说,已经可以做到一定的控制。
虽然还做不到指哪打哪里,但已经可以准确的命中想要打的位置,至少在这个距离上,已经可以保证应有的命中了。
只不过现在枪炮官要考虑的,就是要不要让纳尔逊不能离开这里,直接砸沉在这里。
“目标,前后位,洗甲板!”还在装弹的时候,沈一平最终选择了放过纳尔逊号。
虽然与英国人有矛盾,见着面几乎也是敌人的状态,但对于这场海战来说,击沉军舰并不是必要的选择。
再一个说来,现在黄埔虽然与英国是敌对状态,但并不是死仇。
与其在这里,将一艘并不是太重要的军舰击沉,还不如让这艘军舰,带着一身的弹孔,回去英国,证明黄埔的强大性。
在出发之前,张睿就跟沈一平说过,这一次的南下,政治性比军事更加的重要。
因为黄埔现在还没有占领南洋的实力,所以现在南下的任务,只是为了制造矛盾,为以后的战事创造一个机会。
原本是想利用日本海盗的借口,跟澳大利亚的海军搞点摩擦,但没有想到的是,正是遇到回新加坡的纳尔逊号。
虽然说这样的开战,绝对比什么海盗有借口的多,但如果下了死手,这是打算结死仇吗?
“命中副炮加入炮战,压制纳尔逊号的甲板!”虽然不想击沉纳尔逊号,但沈一平并不是什么好人。
英国人在乎是军舰,而是军舰上的人员,所以甲板上的那些英国人,你们应该感受下地狱是什么模样。
多说一句,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黄埔的军舰,使用是合封闭炮塔,其实国家所使用的,都开放式炮塔,为的是方便排烟。
所以在5000米的距离上,甲板上的人员都会受到速射炮的威胁,想要泰山号不被攻击,自然要压制纳尔逊号的甲板火力。
再多说一点,纳尔逊号的四门主炮,也同样是露天结构,同样只有胸墙装甲。
“终于有我们的用武之地了!”被炮声带起节奏的炮手,听到副炮开火的命令后,顿时兴奋起来。
5000米的距离说近不近,但也说远不远,几乎是在机关炮的射程边缘。
不过怎么说嘛,泰山号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对地攻击,所以机关炮所装备的n,都是穿甲弹与高爆弹混装。
虽然穿甲弹对付这样的装甲目标,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但高爆弹的伤害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排水量达6000号的泰山号,在舰桥的四个角与甲板上,一共装备了门25机关炮。
而可以向同一侧射击的机关炮,在错开一定的角度后,可以达到让我绝望的6门。
如此多的数量,再加上非常快的射速,在开火的一瞬间,就直接在纳尔逊号与泰山号之间,就拉出6条火线。
而这6条火线的后果,就是在纳尔逊号炸开一团团火光,一团团的火光直接在军舰表面炸开。
在副炮在开火的,泰山号的主炮一样没有停下来过,对着纳尔逊号的船头,就是一轮又轮的猛攻。
至于纳尔逊号的反击,如果说在纷飞炸开的弹片中,水兵还能完成炮弹的装填,沈一平表示自己可以自沉了。
使用了弹链装填的机关炮,完全可以做到每分钟100发的射速,虽然距离有着5000米远,但几乎如同雨点般的炮弹,直接压得纳尔逊号的水兵抬不起头。
埃文已经无视了船头前面的水柱,因为船体上炸开的弹片,已经全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虽然各个炮位都有着装甲的保护,但实际上能起到多少防护,看看现在已经一地的尸体,就算主炮还能射击,但已经没有人能靠近炮位了。
即便现在还躲在炮位里的炮兵,也因为吊机被炸断,已经无法吊起炮弹。虽然200公斤的炮弹,只要四个人,也可以完成装填。
但那纷飞的弹片,还有那一地的尸体,都让水兵们明白,只要他们站起来,很可能他们就会变成跟地上的尸体一样。
“预备炮手!”埃文咬着牙,心里却是在严重的滴血。
自己好不容易训练出这一批炮手,居然这么一次遭遇战中,就有如此之大的损失。
之前所设想的防御,居然在对方的机关炮面前,却是一点防御的作用都没有起到。
“转舵,右转拉开距离!”
“轰!”就是埃文要离开的时候,一发炮弹直接砸在了炮塔。这发从泰山前主炮发躲的炮弹,根本就不是穿甲弹,而是一发高爆弹。
之前泰山号被命中了一发穿甲弹,虽然没有击穿装甲,但却是造成了n库人员的损失。
接替的炮兵,因为一边要检查n库的安全,又要往上发炮弹,所以忙中出了错。
虽然上面的炮长,发现了炮弹不是自己要的穿甲弹,但考虑到现在的状态,还是塞进了炮膛打出去。
而正是这发炮弹,因为装药不匹配的原因,高爆弹的弹重比穿甲弹要轻,所以在同角度的情况下,这一发高爆弹的弹道,比穿甲弹要高一些。
原本瞄准船体的炮弹,直接因为弹道的原因,直接撞在了炮塔的装甲胸墙上。如果这是一发穿甲弹,很可能会击穿主炮的10英寸装甲,但这只是一发高爆弹。
在弹头撞到装甲表面的时候,里面的撞击引信就被击发,然后炮弹里面的装药就被引爆。
一团巨大的火花,就从炮塔的外面冒了出来,直接将炮塔给包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的埃文,眼眼差点就直接吓了出来,因为这一团的火焰,并不像普通的火焰,烧完就没有了。
而是在那团火焰之后,整个炮塔都烧了起来,然后他就看到好几火人都跑了出来。
可是埃文却没有任何的办法,甲板上纷飞的弹片,现在已经直接封锁了所有的通道。
既便可以利用另外一面的通道,出来的甲板上,但要到左侧的炮位,那简直是在作死。
而唯一能反击的副炮,虽然有着装甲的保护,还能进行还击。
但那只有3000米射程的副炮,你确定能摸到泰山号的边缘,估计现在发射再多的炮弹,也只能是炸炸鱼吧。
再说了,那就102口径的副炮,就算是打中了,你确定能破甲?
所以埃文不觉得副炮能有什么作为,与其冒着被击穿,又损失一波的炮手的风险,还不如现在拉开距离。相信只要拉开一点距离,泰山号的机关炮,就会失去作用。
只要甲板不会被封锁,那么自己就有机会还击,虽然只有两门主炮可以还击,但总比无法还手强。
纳尔逊号的副炮,因为距离的原因,无法还击,所以在这场海战中没有任何的表现机会。
但泰山号的副炮,却没有这样的困扰,虽然5000米的确有些远,但对于泰山号的150副炮,却是完全在射程之内。
泰山号的副炮,其实就是海帆级的主炮,同样口径,同样的炮塔,甚至n库都是直接照着搬。
当初在设计军舰的时候,为了保证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各种军舰的火炮,在最开始考虑的时候,就考虑到通用性。
比如海帆级的主炮,就是长弓号的副炮,而轻巡洋舰的副炮,就是炮艇的主炮。
当泰山号的副炮开火时,埃文才又一次认真的认识到,他面前的这艘泰山号,不仅仅主炮有着远程炮击的能力,而且副炮的速射与威力,都比自己高了好几个等级。
相比于102的副炮,6英寸的副炮威力,的确高出好几个等级。但泰山号的副炮威力,完全已经超出埃文对于6英十火炮的威力认知。
你确定一发炮弹,可以直接击穿6英寸的炮盾,而且还能在炮位引发b。
不仅仅将命中的炮位给炸坏,而且还炸坏了炮位的装甲板,将旁边的炮位给弄到一团糟。
虽然英国也有相当的穿甲高爆弹,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却是没有实际的作用。
因为黑太敏感了,所以在命中的瞬间,炮弹就已经被引爆了。
虽然后期改进了从张睿手里购买的钝化黑,但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不过该死的,为什么有关于军舰技术性的东西,都是黄埔先弄出来,英国却是跑在了后面。
还好埃文将副炮的炮手撤离,泰山号的副炮,才没有造成很大的损伤。
虽然舱室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就现在铁甲舰的状态来看,损失再我的舱室都没有问题。
只要核心舱没有受损,n库没有被引爆,船体没有进水,自己就有离开的希望。
不过埃文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泰山号炮击的位置,几乎都是船头的位置。
在这么紧张的海战中,埃文所关注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并没有太明显的放水,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从开战依始,泰山号所展现出来的性能,就直接让埃文十分的重视。
所以对于交战的细节,他已经没有注意力去关心,所以泰山号的放水,他自然也没有看到。
埃文没有注意到,但枪炮官却是注意到了这一点,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不是直接瞄准自己的核心舱,但泰山号一直没有有效的命中,却是一外不争的事实。
虽然炮塔被一把火给了,但相比于直接命中核心舱,这样的损失看似很严重,但实际上却没有多严重。
对于一艘军舰,而且还是排水量7000多吨的军舰来说,一座主炮的损失,实在只能算作是中度损伤。甚至这样的损失,还比不上底舱漏水,至少还有沉没的风险。
“清空甲板!”枪炮官实在看不下去了,如果再这么冲上去,只是死更多的人。
在这么一个不是很重要的海战中,枪炮官知道埃文的事情,所以在他的想法里,损失炮手比损失军舰还要重要一些。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