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皇上,北京城外疑似出现黄埔军的迹象!”正当几个人在吵着如何请沙俄出兵的时候,外面的侍卫就跑了进来。因为他带来的消息太过到惊讶,所以一路跑来的他,几乎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说出上面这句吓死人的话。
“你说什么,谍报军情,朕砍你脑袋!”光绪听到侍卫这样一喊,整个人都不好了。昨天刚被人击碎了车轮给吓了一跳,现在你居然说黄埔已经攻到了北京城外,你这是当朕的大军型同虚设。
“报,袁世凯大人发来最新消息,他已经带着旅顺部队进攻天津的陆一师,以解京师之围。”紧跟其后的侍卫带来了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好消息。但这个所有人,却不包括站在下面想着事情的李鸿章,因为他知道袁世凯手里的旅顺军,并不比自己强多少。哪怕是把旅顺的所有部队拉出来,绝对打不过陆一师留下来的那些部队,谁让他们还有军舰的火力支援呢。
如果袁世凯在打不过之后,就带着部队直接撤离的话,或许还能保存下来一些。但如果一但被黄埔的部队给追上,那么袁世凯这分兵之策,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你想一想,本来袁世凯只带了1万五千人,现在还分了3000人用于救援京城,那么这12000人能有多大的做为?李鸿章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在他看来,就袁世凯这些部队,连自保都成问题,更别说是进攻了。
如果陆一师包围京城的部队,转头杀一个回马枪,那么袁世凯不管是退还是进,都将陷入无处可逃之地。往北是山海关,沿路已经没有多少补给了,这只是死路一条,而向南的话,黄埔的几十万大军,正势如破竹一般往北席卷而来,哪里还有活路可言。
“袁爱卿真是朝廷的栋梁呀!”光绪的心里稍微平净了一下,这在关键时刻来救自己的臣子,绝对是大清的忠臣。“来人,传我口喻,赏袁世凯同进士出身,黄马卦,三品顶戴花领!”光绪的赏赐不是一般的多,至少在这个时候,这样的赏赐真的有些多了。
“皇上,不可!”翁同龢才听完光绪的话,那就直接跳了出来,反对光绪如此赏赐袁世凯。天下人都知道袁世凯是北洋出身的,如果现在又将袁世凯的身份提高,那么北洋在朝廷所有的话语权,将会有着极大的提高。好不容易通过一些事情,将军方的一些实权进行了削弱,现在光绪又要提高军方的实力,就对于稳定朝廷的实力,还有将军权收归朝廷,都是一种伤害。
“翁爱卿,就这么定了,在朝廷危难之际,袁大人第一个前来勤王,他应该得到这样的赏赐!”光绪没的听翁同龢的话。自从昨天之后,他就对翁同龢有所怀疑,现在他准备用这些赏赐,拉拢军方的人为自己所用,翁同龢这样阻止自己
“皇上圣明!”翁同龢并不是傻子,光绪都已经解释了,自己如果再顶上去,那就是自己吃力不讨好了。所以他就知难而退,反正又不是自己出钱,这事情与自己的关系并不大。自己又不想掌握光绪,只想跟在光绪身后,多捞一些钱财而已。
“传令下去,即刻起封闭城门,坚守北京城,我就不信紫禁城10万禁军,还挡不住一个师的黄埔逆贼。”光绪这下有信心了,只要袁世凯进攻天津的黄埔军,那么这些疑似出现在的北京城外的黄埔军,势必要回去防守天津,北京之围不攻自解。
“李爱卿,与俄国商量出兵的事情,就交给你处理了!”在下达了坚守的命令之后,光绪终于回到了正题。现在大清的部队有些靠不住,那么请沙俄派兵镇压叛乱,就成了现在最好的选择之一。至于让英国法国去平叛,嗯,似乎都在黄埔的身上吃过亏。
“臣不敢遵旨!”李鸿章直接拒绝了光绪的圣旨。这个背锅的事情,最好不要让自己粘上,自己以后还要活得好好的。“回皇上,最好的人选,就是翁大人,他与俄国人接触比较多,他比我更加熟悉俄国的事务。”
“既然如此,那就翁爱卿,你就去跟俄国的公使聊聊,让他们派兵平叛,至少条件,你看着办就好。”光绪脸色非常的不好,李鸿章这样的拒绝了自己的命令,完全是仗着北洋的势力,如果这一仗之后,自己一定要狠狠的削了北洋的军权。
“臣遵命”翁同龢没有想到这种好事居然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不管开出怎样的条件,都不出伤到自己的利益,说不定这其中还在利可图呢。一心在自己身上的翁同龢,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李鸿章看向他同情的眼神,这个锅背得真好。
回到家里的李鸿章,见到成锋还如同泰山一样的喝着茶,他心里的怒气也平静了很多。现在严格算起来,李鸿章可以算得上是属于黄埔了的人员了,现在他的做法,完全是站在黄埔这一边了。至于左宗堂,很早之前就在为黄埔工作了,只是他一直没有说出来而已。现在李鸿章见到成锋还在,就说明陆一师并没有进攻的计划,至于现在这个时候,陆一师还没有打算攻入京城。
“李大人,来做,喝茶!”成锋稳坐的模样,简直把李府当成了自己的家。不过成锋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李鸿章现在近坐府坻,几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只是李府的人不知道而已。
“好茶!”李鸿章一闻茶香,就知道这茶绝对不差。至于已经不能说是差了,而是应该说这茶是极品中的极品,就连皇宫里面都没有这种极品。好东西不上贡,就已经是各省的潜规则了,所以在皇宫里面,是绝对见不到这种好东西的。
“陆一师的任务,是将光绪堵在紫禁城里面,只要沙俄的军队一到,那我们就会拿下紫禁城。”给李鸿章倒完茶,成锋将下一步的计划说给了他听。这并不是泄密,而是让李鸿章明白接下来要怎么做。这一次的统一之战,明面是统一整个华夏,但暗地里却是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要不然在北海道做寒冷适应训练的部队,为什么没有参与这一次的统一之战,就是在为沙俄考虑。
“嗯!”李鸿章已经不再说了什么了,因为他发现,他与黄埔之前的差距,已经不是用言语来说明了。黄埔都已经考虑要跟沙俄干上一仗了,朝廷居然还要请人平叛,这完全是落在了黄埔的套里面,这样一来,双方在眼界上面,就已经高低立判了。
“进攻!”袁世凯站在几千米之外,向着向前的部队发布命令。他不想站这么远,但之前死在自己眼前的军官,却是一直在提醒着自己,黄埔已经有离着上千步杀人的武器,自己还是离得远一些比较好。如果自己运气不好,直接被那种可怕的子弹给点了名,那么自己就死得太冤了。自己现在这个勤王之功,可是非常的高,自己可不能就这么死了,还要去领赏呢。
旅顺军冲得很激烈,但也仅仅是激烈而已,在重n的封锁之下,只要没有火炮的支援,再多的步兵都只是在送死。当然了,像之前那种抽了大烟,完全不把死当做是一回事的人,那自然也无视重n的威力。在这种一发子弹,就可以把人打成几块的威力面前,就算是神经再大条的士兵,也对于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表示自己不得不怂。
“袁世凯进攻了!”程文礼待着前沿的指挥部,盯着不断出现身影的前沿阵地。经过外国人训练的旅顺军,的确比之前大沽口守军要强一些。但这种强并不是强太多,反而因为外国人训练的排队枪毙战术,至于旅顺军的伤亡还要大一些。
但是,这样的大伤亡,也是仅仅存在于开始的时候。谁让华夏的士兵,或者进攻不行,但保命的手段,还是不少的。特别是在这种混乱的战场上,在军官大量死亡之后,那些想要活命的士兵,就将自己的身体保护得好好的。虽然上面下达了冲锋的命令,但军官都已经死得差不多了,谁还会来管自己是在装死,还是真的死了。
好吧,在战场上装死,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但在这种一方攻,一方守的战场上,装死却成为了最好的活命手段。现在拼命射击的n,其要对付的目标,肯定是那些挺着身子,向着阵地冲锋的人。自己这种趴在地上开着黑枪,只要不被盯上,一般不会有机会来管自己。至于那在空中乱飞的炮弹,如果真的炸到了自己,那自己就真的只要自认倒霉了。
“开火!”在确认袁世凯离开了树林之后,沈一平下达了开火的命令。之前就已经瞄准了目标的舰炮,倾刻间化身为火焰里的猛兽,将一发发威力巨大的炮弹,奋力的送上高空。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这些带着死亡的炮弹,就狠狠的扎入之前的树林之中。一团接着一团的巨大火花,让之前这片驻扎着旅顺军的树林,一时间化成了地狱,所有生物都逃不过死神的凝视。
巨大的b,自然也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力,但他意识到炮击的位置里,他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下来。因为在那生树林里面,有着自己这支部队的大部分补给,在这顿的炮火之后,现在那些补给都已经化做了黑灰。
“完了!”留下来看守物资的士兵,看着几乎被炸了一个底朝天的树林,他知道旅顺军已经完了。如果这顿炮火是在天亮之前就落一来,那么整个旅顺军就不会了,还好现在只是炸毁了物资。可就是这样的结果,却是让这些士兵更加的绝望,因为这片树林离着最近的海岸线,也有20里。在这么远的距离上,黄埔的军舰还要准确的命中目标,那么正是进攻的部队呢?
袁世凯自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在他还没有喊停的时候,刚刚完成了炮击树林的军舰,就已经将炮口转向了旅顺军的后面。在袁世凯张着嘴,无法表示自己惊讶的时候,天空中已经划过6发炮弹的轨迹,然后在袁世凯身后2公里的位置落下。
那六朵炸开的火花,仿佛直接炸在了袁世凯的心里,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在黄埔军舰的攻击范围。刚刚为什么没有炮击,估计是要先打掉自己的物资,然后将自己逼入绝境,这样一来息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别说是反抗了,就连撤退的能力都没有,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部队就随身携带的补给,最多只能坚持三天的时间。而这三天的时间,还是指不发生战争的时间,如果其中陆一师发动追击的话
这样的后果,袁世凯不敢想像,兵败如山倒,一共兵败之后,就算有两多的补给,最后也会变成别人的战利品。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冒着死亡的炮火,强行进攻陆一师的防线。如果真的突入陆一师的防线,那么黄埔的军舰就肯定不敢打自己的人,这样只要一直保持混战,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但这样的做法,自己最后所要面临的,都会是死亡。不管是被陆一师杀光,还是占领港口后,被军舰给炸死,都只不过是死路一条。
那么还有活路吗?
有!
那就现在马上就投降
可是袁世凯愿意现在就投降吗?自己好不突然拉出一支部队,正好处于人身的巅峰。想想自己才而立之年,就已经手握两成大军,成为一方大员。如果投降过去,什么降格使用,那都是自己命好而已。更差就是自己完全被闲置,甚至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如何选择?
不只是袁世凯心里在纠结,那些跟着袁世凯的军官,心里也是非常的纠结。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