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代地再无豪强(1 / 1)锦鲤跳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中旬,清扫战场的魏军押解一万八千名俘虏抵达行在——平城。

平城,西汉初置,为雁门郡东部都尉治,拓跋猗卢之时,定为代国南都。尽管平城是代国的南都,但历代代王都不重视城池兴建,因此如今平城城垣呈现的是一种古旧状态,青苔、野草随处可见。

防御能力更是远不及中原坞堡。

当然,拓跋珪不会在意这些,平城东南西北四方都是魏国控制,不需要担心外敌入侵。

南方刘显的威胁基本解除,拓跋窟咄已经无用;中原大地战火纷飞,无人西顾;西有大河、北有阴山,如此一来,魏国也无需担心铁弗、贺兰二部。

至此,大魏外患基本消弭,可以心无旁骛地走上扩张的快车道。

对于俘虏的士卒,拓跋珪没有大肆杀戮,只斩杀了百夫长以上三百人,其余士卒由拓跋虔、独孤信负责收编整顿。

独孤信作为独孤部最杰出的部落首领,受人拥戴,威望甚高,当他告诉俘虏,魏王纳独孤芷为妃之后,独孤部本部被俘的将士都表示了归顺。

至于一干附从、山胡,根本没有选择,到哪都是炮灰。

雁门关前马邑川,三座互为犄角的坞堡正在缓缓筑起,施工者是俘虏与征召的代郡平民,共计三万人。

由于武周塞距离雁门关太远,无法抵御刘显的骚扰,拓跋珪开始下令筑造这座军事要塞,目的是为了锁住刘显北上的道路,卡住对方咽喉。

但凡刘显有异动,武周塞、平城、桑干川的骑兵便可朝发夕至。

……

平城城外,魏军军营辕门处。

数十名部落首领聚集于此,或披发左衽、或辫发萦后、或华夏衣冠。

他们都是代郡胡汉豪酋,受拓跋珪传召而来,刘显六万大军一朝兵败,再无人敢兴兵抗拒魏军。

漫长的等待令诸部首领耐心尽失,但没有人敢表露出不满,这是战败者理所应当的待遇。

“大王有令,宣姬雄、卫观、须卜思恭一十五人……入营见驾!”

良久之后,营门打开,一名面色平淡的文士向众人宣谕。

诸部首领闻声不敢怠慢,垂下头颅,亦步亦趋跟在文士身后。

沿途巡逻的军士见到衣装华丽的部落首领鱼贯入营,放肆大笑,极进嘲讽。

没有人抬头回应战胜者,他们头颅垂得更低,一直到中军大帐外,跪伏于地。

“代人姬雄、代人卫观、代人须卜思恭……叩见大王!”

“大王,姬雄等一十五人已经带到!”文士入帐,轻声禀报。

“宣!”拓跋珪坐在上方,淡淡道。

侍从掀起帐帘,帐外跪伏的一十五人垂首步入殿中,莫敢仰视。

拓跋珪以不到三万兵力大破刘显六万大军,令诸部首领无比畏惧,须知,他才十四岁,如果不出意外,他的成就一定会超越战无不胜的“猗卢汗”。

没有人有勇气对一位正在迈向鼎盛的王者不敬。

“代人姬雄,举一千五百户拜见大王!”

“代人须卜思恭,举一千九百帐拜见大王!”

“……”

诸部首领纷纷递上准备好的降表。

文士上前收起一十五张绢布,呈给拓跋珪。

拓跋珪没有接降表,指着文士:“梁眷,为孤介绍下诸位首领!”

没错,文士正是刘显的谋士梁眷,南池之战被魏军俘虏,此人虽无经天纬地之才,却也有百里之才。

苦于文士匮乏,拓跋珪便没有杀他,留在身侧听用。

“姬雄,楼烦侯姬澹之后!”

“卫观,定襄侯卫操之后!”

“须卜思恭,匈奴单于须卜当之后!”

“……”

梁眷手指诸人,一一介绍道。

“诸位请起!”

对于前来归顺的部族首领,拓跋珪没有表现出恶意,杀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另外,拓跋珪也下定决心吸纳晋人、匈奴人、乌丸人……为兵,南池一战,魏军精锐死伤八千,元气大伤,中坚力量严重受损。

如今的大魏,急需一支绿营兵充当前锋;凡遇小战,禁卫军不动,绿营兵出击;若有绿营兵啃不动的硬骨头,再以禁卫军出击!

“谢大王!”

诸部首领起身拜谢。

拓跋珪目光扫视诸部首领,淡淡问道:“诸位都是历代先王旧臣之后,如今重归国家,有何感想?”。

姬雄等人听得此问,均是噤若寒蝉,沉默不语,很明显,这是一道送命题。

侍立殿前的拓跋虔怒目圆睁,质问道:“大王问尔等有何感想?”

姬雄侧首看了眼拓跋虔,见他雄壮异常,暗暗叹息一声,天兴拓跋氏啊,赐予此等猛士。

其余人见状也是一脸紧张之色,心中忐忑。

无人言语,殿中气氛愈加冷冽,压力转移道排在众人前面的姬雄身上,只见他沉声说道:“臣之先祖,世代为拓跋氏效命,追随先王征战南北;

昔年秦国来寇,先王殒命,国家分裂,当时独孤部势大,我部无奈之下投效独孤;

如今大王铲除刘显,率拓跋氏重现于世,我部自然也该回到昔日故土,辅佐大魏重拾荣耀!”

“你们呢?”拓跋珪眼睛微眯着,似乎在思索些什么。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诸部首领无法回避拓跋珪质问,只能听凭处置,纷纷言曰:“愿为大王前驱!”

拓跋珪神色稍霁,起身肃容道:“既如此,接旨吧!”

各部首领恭敬跪伏于地,额头紧贴冰凉的地面。

“孤意,东起石门山、西至七介山、北至方山、南至马邑川全数划归代郡;

凡代郡各种族,今后俱称魏人;

各部落不听迁徙,以十户、百户、千户为单位划定草场、田地;

十户之长称保长,百户之长称甲长,千户长官称乡蔷夫,保甲长由部落内部推举,乡蔷夫由朝廷委派,凡大小事物,一律报于郡府!”

“若有不遵郡府之令、挑起战端、勾连外敌、驱逐朝廷官吏者,不问缘由,斩所部部落大人!”

据拓跋珪初步估计,代郡土地与草场的承载极限是五十万,眼下俘虏与代郡百姓加起来不过八万,思虑一番,便决定直接编户齐民,一步到位。

历史上代郡作为北魏京畿,自然有着它得天独厚的条件,拓跋珪是完完全全将它当做上郡对待,以后归附的人口也会安置在代郡内外。

“至于你等,也不必回去了,留在平城协助国家管理代地”。

没等跪地的十五人消化完前边的信息,拓跋珪又宣布第二条谕令。

诸部首领身躯跪伏的更低,或许他们是在掩饰愤怒的情绪,但拓跋珪不在乎,这不是商议,这是宣告。

须卜思恭准备出言,然而当他撞上拓跋珪漆黑如墨的眼神后,反对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他不想成为杀鸡儆猴的对象。

拓跋珪没有焦急,也没有威逼诸人,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他们做出选择。

他认为,聪明人会做出对的选择。

半晌之后,姬雄俯首:“愿遵大王之令!”

“愿遵大王之令!”

性命与权力之间,所有人都选择了前者,代地再无豪强。

拓跋珪微微颔首,对于国家体制、以及代地的人事任命他也是早有腹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