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三年五月三日,大业皇帝,今有刘仕荣进献造纸、印刷二术,功在社稷,一片丹心,甚得朕心。今特此册封为楚文侯,赐居晋王府,着其即刻入京,钦此!”
宦者站定后便是面无表情的打开圣旨读了起来。
其内的奖赏之丰厚,前所未闻,众大臣听到前面倒是无所谓,但是听到赐居晋王府,在场众人,无不色变,要知道当今圣上再未登基的时候便是晋王啊,现在......
“众卿可有何异议?”
正当众位大臣还在思索的时候,杨广开口问道。
“吾等谨尊圣令。”
众大臣赶忙回过神说道。
“如此甚好。”
杨广看到众人识相,点了点头说道。
......
在后面就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的宣布,先是命令太府寺即刻开始照着楚文侯提供的图纸开始生产,然后又是派人即刻将圣旨送往交趾,并且令大将军贺若弼派兵保护楚文侯平安入京。
太府寺负责皇室及官府手工业,统左藏、右藏、左尚方、右尚方、司染、掌冶等署,编制七十四人。
宣布完成后便是结束了此次紧急朝会,杨广先行起身离开,然后众大臣也是一个个结队离开了。
刘功成,朕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啊。
杨广在皇宫内走着的同时在内心想到。
如今的天下世家大族的势力盘根错节,杨广想结束这个局面,但是一直无从下手,现在刘仕荣就是一个突破口,杨广自然是极为重视。
......
“长孙大人,不知大人是否了解楚文侯?”
长孙晟与好友左武侯将军吐万绪一起离开的时候,突然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询问道。
两人回过头来,询问的正是内史令虞世基。
原来是虞世基看出杨广格外重视刘仕荣,于是想提前了解一番,看看能不能拉拢一二,身为甚得帝心的官员,虞世基可是事事精打细算,唯恐失宠。
“原来是内史令虞大人啊。”
“如果我真知道,那么我肯定知无不言,但是本将军筝不知晓此人。”
长孙晟这些官员生平最讨厌的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自然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于是脸笑肉不笑的说道,然后便是与吐万绪一起离开了。
“你这样可是可能得罪虞世基。”
吐万绪走着对身边的人说道。
“哼,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怕什么,不过是个弄臣罢了。”
长孙晟一点也不担心的说道。
看到好友的神情,吐万绪也是不再多说什么,然后便是转移话题,谈论了起来杨广现在仍旧在执行的修建驰道的命令,可是令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就这样,两人一路谈论了起来。
......
“可恶!”
看到长孙晟的表现,虞世基内心很是愤怒,生气的一甩官袍便是离开了皇宫,嘴角漏出一丝不怀好意,不知酝酿着什么......
武卫将军府内
“鹅王,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长孙晟一回到府内便是立刻进入了书房,盔甲都没有卸下。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高氏担心他发生什么事情,于是拿着糕点便是来到了书房,打开房门看着站在书桌旁的长孙晟问道。
“是娘子啊!”
听到房门打开,长孙晟回过神看向高氏说道。
“并无坏事,相反,还是好事,只不过......”
长孙晟来到高氏身边说道。
“好事?只不过什么?”
高氏一脸疑惑的重复道。
长孙晟看了看高氏,然后将房门关上后便是拉着高氏在茶几旁坐下,然后说起来了今天杨广册封刘仕荣刘功成的豪华。
同时整个京城都是因为着杨广的命令而动了起来,世家大族纷纷派人去查探刘仕荣的具体信息,甚至有的大族打着能拉拢就拉拢,不能拉拢就干掉的想法。
......
“啊,这么说,如果观音婢和刘功成真能...那我们家会...”
高氏听到长孙晟说的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后,大惊的说道,一时间竟有些恍若隔世一般。
“不错,如果他们能成,那么肯定要比和唐国公二子李世民联姻好上很多,毕竟不到弱冠就已封侯,如果不犯大错,日后少不得是国公。”
长孙晟悠悠的赞同的说道。
“哼,但是圣上让功成入京,恐怕是想让他来搅局的,而那些大家族肯定会有所动作的...”
“那...鹅王,你可得派人保护好功成和无忌他们啊。”
听到长孙晟的话后,高氏身为世家子弟,自然明白那些所谓的大家族的品性,于是赶忙嘱咐自己的丈夫道。
“这是自然,娘子你放心,我一定会派人暗中保护他们的,而且圣上也是派了人保护他们一行人,他们的安全一定有保障的。”
看到自己娘子的神情,长孙晟赶忙安慰道。
“来人,将张副将叫来。”
“娘子,你就先回去吧。”
先是吩咐下人将自己的副将叫来,又看了看自己的夫人后,长孙晟说道。
“嗯,好。”
高氏自然知道自己丈夫在谈论事情的时候,自己一个女子不应该继续待在这里,然后点了点头就是离开了。
......
一炷香的时间后,一个身穿铠甲的中年男子来到了书房外。
“将军?”中年男子对着书房问道。
“张和来了,进来吧。”
此时正在书桌旁书写着什么的长孙晟听到门外传来的声音,然后停顿了一下说道。
注: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余均废止。一字王,指封号为一字的王爵。一字王为国王及亲王,国名基本上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一般以“晋、秦、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
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其中晋王最为尊贵,称帝数量最多,如晋王李克用,晋王杨广等。接下来是“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一档次,后世王朝的国号也大多来源于这些封号。
著名的一字王有魏王曹操、秦王李世民等。
较一字王地位仅次的为二字王,一般用于地位比“国王”、“亲王”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长沙、中山、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
一、二字王的区别从晋朝延续到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