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蒿之家,处于安夷县城以西的丰饶乡。
当年安夷初设县,以长治、大湖、越野、丰饶四乡地治理,至今日,昔日之四乡随着户数增加,已增为六乡地。
各个乡地,因所处位置不同,收成手段和生活方式各异。
有以农事为生,有以织造蜀绣为生,有渔业为主……
用当年安夷长之话说,此当为因地制宜,富以民生。
就像丰饶乡,以务农作为为主。
安蒿此中五口之家,即有两百亩之田。以县寺的统一划分下,当是上田五十亩,中田一百亩,下田五十亩。
如此两百亩之田,便是两个成人耕种亦然困难。好在县寺每逢农忙时期,都会统一组织起乡卒,共同为主农事的丰饶乡劳作。
而至渔季时,丰饶乡的乡民,亦要辅助大湖乡的乡友,捕鱼晾晒腌制……
诸乡地,也正是处于此中互帮互助下,方实现了共同发展与繁荣。行以农事,或是其他之事时,为防止有人偷奸耍滑,另有农吏监督处罚。劳作众多勤劳者,安夷县寺每年会给出特别奖励。
也就于前日,安蒿家的作物正好于乡邻的帮助下,不到一日即耕种完毕。
阿爹安边也没闲下,这两日正在收拾边角地,打算每一块地都不能浪费阿母乞氏则是跟着桑吏料理蚕桑,以为家中补贴钱资安蒿自己,今日往县寺而去,以为弟弟妹妹登记学籍,以被四月初的入庠序学习之事,对于他自己,则是去岁通过了庠序之“成士”之考,已然可以于地方参加县试,以为县寺储备之吏……
不过现在,不需要这么麻烦,按照方才所看之告示,为“士”者皆可放宽条件,只需经过“吏问”一道门槛。
而这次往家里走,安蒿相信父母会支持他远行,就像是上次鼓励他从军一般。
作为前安寨之人,安夷,乃至于南中之外者,皆以为他们是蛮夷,无信无义。但他们安寨之夷人,现在已得自吾认可之安夷人,谁真心对之好,谁真心对之恶,这些是非还是能辩的。前安夷长之为,就是大恩,自家父母又怎会不知?
且,安蒿父母都是非常开明之人,像许多黔首之家一般,盼望着自家孩子出人头地,为吏是一条路,从军也是一条路。
何况,他自己也想出去看看!
到达丰饶乡的地界,能看到道路两边整齐的梯田,当年为了依山建造田亩,可是出动了好几万人,安蒿依稀记得当年一些场景,但十岁的弟弟,还有七岁的妹妹,应该早就忘了。
一直沿着大道里去,路上遇到一些熟人,安蒿不忘打招呼。这里面有原安寨的,也有其他夷寨的,还有不少当年费劲千辛万苦,入安夷的汉人流民。
但现在,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那就是乡邻,就是乡友。
刚转过一个坡弯,迎面走来同窗包进。
包进是当日汉人流民中的少年,用庠序夫子的话说,包进的普通话带着浓浓的汝南腔。
汝南是哪里?安蒿知道其应属于大汉,处于南中之外。到是在他学通汉话,专门找包进问了问,方知晓汝南确比安夷富饶。
但在包进眼里,汝南等他跟随父母走过的诸多安夷之外的地方,就是一个悲惨世界。来到安夷,刚开始有些苦,但苦尽便是甜来。
包进也喜欢找安蒿聊天,于庠序之内,安蒿不是最聪明的那个,却是最勤奋的那个,即是识字、礼仪之学习皆很认真。
包进挑着扁担,里面盛着水,显然是帮着家人灌溉。而为农活者,安蒿不得不承认,外来的汉人于此熟练,即是安蒿家,几年前,也多亏包进之父的指导。
与安蒿一碰面,包进就放下水桶,擦了下他那大盘脸上的汗珠,边道:
“阿蒿,汝今日去县寺,可是为阿钧与阿青办理入学了?”
为弟妹办理入学之时,早两日一同耕农时,安蒿即与包进说道过。而安夷各庠序的入学手续,也正是在三月末这几天进行。
安蒿颔首道:“是然,阿进汝可知道县寺今日张贴之告示?”
包进挠了挠头,疑惑道:“什么告示?今一大早,吾便与阿翁他们下田了,近段时间,一直没下雨,阿翁一直说多浇点水,过两月就长得壮一些,今岁收成自然好。”
知道同窗不清楚后,安蒿即将县寺的公示说了一遍,并讲了他之打算。
其实,便是他不言,今日下午,乡老也会将事情通报到每家每户。
包进了解完因果后,当即表示赞成:“吾回家也会为吾阿翁他们说道一番,便是吾等走了,家中诸事,也有县寺照料,不用太过忧心。未来,若是吾等加把劲,为吏地方,也将家人接过去!”
两人略一约定,各回各家。
下午,安蒿将饭食刚刚做好,一早出去劳作的安父安母,即是同去帮忙的弟弟妹妹正巧回来。
于饭后,安蒿将个人想法说道一遍。安父安母,毫无意外的同意了,知道明日就有“吏问”,过两日第一批士吏就要出发后,打算今夜就为之收拾行装。
而听闻大兄从吏之时,便是年幼之弟妹也有些欢呼雀跃。
“阿兄,吾长大了,也要像汝一样!”
“阿兄,吾也一样!”
安蒿拿着锄头,打算于天黑前,帮助阿翁将田里的地角,再平一平。
刚至舍外,闻弟弟妹妹之话语,他转头鼓励道:“再过数月,即是今岁入学。庠序中好生听课,待回家,多帮阿翁阿母。等汝等长大了,如阿钧当为县吏!阿青当为女吏!”
安夷乡之女吏,人数不多,但还真有一些,只要识字,可于各乡地,主农桑商货之事的桑吏是以。
次日。
当安蒿寻到同样得父母同意的包进,到达县寺时,便见县寺主吏籍的旁舍外,站了百之人。除过前番通过县考的储备吏外,大多数如同安蒿这般,于安夷落根进学数年的本地士。
在众人踊跃报名后,当是入后舍,接受县君“吏问”。
吏问有三则,全是不忘初心之问,一是教导之问,警戒之问。
何为吏尔?
何为民尔?
吏民之处道,吏之为道。
经过吏问,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会被记录在案,此亦为今后每一个吏者的重要考核标准。
转眼至月末最后一日,包括安蒿在内的第一批上百士吏,背着包裹,于兵士护送下,与县君邓贤一同前往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