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
孙权正愁眉不展,猛然听说鲁肃回来了。
他赶紧召见。
“子敬前往江夏,查探虚实如何?”
鲁肃摇摇头,道:“刘备欲再请主公心腹,以使团形式,奔赴江夏,共议大事!”
孙权听闻之后,沉吟许久。
随后,孙权将一份檄文递给鲁肃。
鲁肃打开一看,脸色骤变。
只见檄文写着:“孤近承天子令,奉词南征,大军直下,刘琮束手,荆襄之卒,望风而降。
今孤统兵百万,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征刘备,同分荆州,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速回音!”
鲁肃将檄文放置于桌面,问孙权:“主公意下如何?”
孙权摇摇头,叹气道:“尚未做出决定。”
他不相信曹操军队有百万之数,但几十万还是有的。
如此形势下,孙权压力极大。
他承父兄基业,稳定江东。
好不容易江东六郡内部矛盾被他调整得差不多了。
曹操南征的消息一传来。
六郡世家又动起了歪心思!
隐隐约约竟有崩盘之感,孙权有心无力。
这时候,张昭劝谏孙权:“主公,操大军南下,以天子名义征召四海,拒之则为不顺。”
“且江东可挡曹操者,长江天险也!曹操既得荆州,天险不复。”
“以昭之见,不如顺势而为,向北称臣方为万全之策。”
这话让孙权当即变脸。
他没想到平时所仰仗的张昭,在对外态度,竟然第一个选择了投降!
更加难受的还在后面。
其他吏员亦纷纷前,附和张昭的言语。
都认为投降正合天意。
孙权叹气一声,沉默不语。
张昭继续道:“主公何须考虑?面北称臣,则东吴万安,江东六郡免遭战火冲刷!”
“士民皆对主公感恩戴德!”
张昭还欲再说,孙权直接起身,走入后堂。
大殿内众人面面相觑。
只有鲁肃一人跟到了后堂里。
孙权满脸苦涩,问鲁肃:“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摇头:“众人皆可投降,唯主公不可。”
孙权道:“为何?”
投降保平安!
鲁肃解释道:“我等投降,仍旧可以官居原位,若主公投降……”
“位无非封侯,车无非一乘,骑无非一匹,从无非数人。”
“如何还能南面称孤?众人投降之意,只为保全自己。”
“请主公早下决定!”
鲁肃催促孙权。
孙权如释重负,道:“他人言论大失所望,唯子敬不负我!”
他当即同意了鲁肃的请求。
当晚。
所有人都得知,孙权将派使者团前往江夏,与刘备商议合作事宜。
负责人为鲁肃和诸葛瑾。
张昭等人闻言,欲劝说孙权。
孙权谁也不理,闭门不见。
并于深夜之际,派人出发,把柴桑练兵的周瑜通知回来。
次日。
鲁肃出发之际。
张昭等一众文臣前来,共同登船。
鲁肃惊问何故。
张昭道:“我等欲了解情况,好回来向主公汇报,让其打消拒曹想法!”
其他人的想法同样如此。
鲁肃无奈,只能一并带去。
江东使者团,乘船往北而行,抵达江夏郡。
刘备接见了江东使者团。
大殿之内,众人分宾主落座。
鲁肃还没开口,张昭就抢先一步。
“听闻皇叔自得孔明与元直之后,常思席卷荆襄,然荆州已属曹操,不知皇叔作何感想?”
此话一出,满殿安静。
落针可闻。
奉命守在门外的张飞,顿时大怒,正欲拔剑进去。
却被关羽摁住。
“唇枪舌战,非你我二人所长,且看两位先生如何作答。”
关羽抚须眯眼,看向大殿之内。
兄长刘备有令,不得对江东使者团动粗。
张飞这才把剑收回。
大殿内。
诸葛亮看向张昭,“先生何许人也?”
张昭答:“张子布。”
孔明笑了笑,心中已有对论。
这人是孙权手下的谋士之一,不说服他,后面还有麻烦。
“我主若想取荆襄之地,易如反掌,然我主仁义布于四海,不忍抢夺同宗基业,数次力辞。”
“然刘琮孺子,听信谗言暗自投降,方使曹操得以占据荆州。”
“今我主屯兵江夏,随时可复夺荆州,如探囊取物!”
张昭听闻之后,嗤笑一声。
他看向诸葛亮,说道:“皇叔未得先生之前,尚且能纵横四海,既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当初。”
“面对曹军,只能南逃。张昭口直心快,且勿怪罪!”
门外。
张飞火冒三丈,怒视张昭。
这酸儒嘴巴好生厉害,揭人专揭短。
如果不是刘备交待,张飞早就撕烂张昭的嘴了。
诸葛亮却不以为意,他转头看着旁边的徐庶。
“元直以为,子布之言如何?”
徐庶冷哼一声:“鹏飞万里,群鸟岂能识其志?”
“新野小城,人稀民少,我主暂借容身而已。”
“昔高祖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而成,盖有主谋之士。”
“我与孔明,不是夸辩之徒,坐议立谈,虚誉欺人。”
言简意赅。
徐庶把自己和孔明比喻成像韩信张良那样的智谋之士,而暗喻张昭为夸辩之徒。
高下立判。
张昭哑口无言!
此时,江东使者团又有一人不服,站起说道:“曹操屯兵百万,良将千人,大军南下即可平吞江夏。”
“两位先生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