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价钱得重新谈了(1 / 1)苹果炒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实话,林云为什么现在去搞实体企业?首先他觉得有实体企业有成就感,而且可以造福于民,这种心态是他重生后的感悟,另外,林云也有倚仗,万一实体经济搞不好,大不了再去玩金融嘛,反正这辈子也不会缺钱,家人愉快就好。

当然,要是实体经济失败,林云会觉得很没面子,自己洞察一切天机,再失败的话,那就不要活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揣着一百五十万米元,林云终于和小森田河谈起了生意。

“小森君,八十万米元两台生产线,什么时候可以交货?”

“什么?两台设备?八十万米元?林云君,您说得是真的?”

“那还有假?钱我带来了,就看你有没有货!”

林云现在底气十足,一百五十万米元在手,就是买三台也足够。

当然,林云还是决定先买两台,那时金龙公司就有三台生产线,可以实现年产量八千万袋,如果三班倒,突破一亿袋没什么问题,所以今年的任务算是完成。

年产一亿袋也只是个小目标,五年计划中,林云可是要实现年产四十亿袋,这么算下来,三台生产线还差的远呢。

林云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沈城的工厂一亿袋的产量暂时是够了,接下来要开始在全国各地建厂,以一个区域为单位建立分厂,比如几座大城市一定要建厂的,比如首都和盛海这两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潜在市场都是以亿为单位。

还有粤市和深市,这两座城市当然也得建厂,另外临州市,那里是双峰方便面的老家,待康师傅杀到对方也要寿终正寝了。

还有中南省的正州市,必须建厂,西川那边也不能放过,总之未来两年内,全国起码要建十几个厂子,每家厂子的产量都要超过一亿袋。

好吧,这些都是后话,现在主要还是沈城,这是林云的老巢,一定要建好。

两台设备,小森机械现在就有一台现成的成品,马就可以发货,预计半个月后可以运到连海市,另外一台需要一些时间,可能要等一个半月才能造好。

“没问题,那我就先预付六十万米元,待第二台生产线发货后,我再付二十万余款,怎么样?”林云很爽快,毕竟腰包鼓了。

“没问题,没问题,谢谢林云君,谢谢林云君!”

小森田河对着林云就是一顿鞠躬,有了这笔钱,他的企业可以活下去了,甚至还能活的不错,在这经济危机的大势之中,一家企业能活下去就非常不容易了,林云无疑是救了他一命。

林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小森君,我已经买了三台生产线了,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我的企业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实现年产四十亿袋,你算算,按照这个数目,需要多少条生产线?”

“啊,四十………亿?”

小森田河彻底懵了,四十亿袋方便面,这怎么吃呀?自己的国家怕是十年也吃不完吧。

“怎么?不信?其实不用五年,明年我的企业产量至少要扩大三倍,如果在你这里买生产线,你说说得买多少呀。”

“三倍?那就是九条生产线呀,如果在我这里买,那………那………!”

小森田河已经语无伦次,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的工厂一年内要是卖出九条生产线,毫无疑问,自己将会超越父辈,将家族的荣光发扬光大。

“林云君………!”

小森河田膝盖一弯,眼看着就要跪下,林云一伸手托了起来。“小森君,我们国家不流行跪拜。”

“对,对,我只是太激动了,如果您真的能有这么多订单,那我会代表我的整个家族向您表示最诚恳的敬意,您和您的家人,也将成为我们小森家族最好的朋友,我们会将您写入族谱,让后人不忘林云君对小森家族的厚待。”

“行了,别说了,你的情,我心领了,千万别把我写进你们小森家族的家谱。”林云有点害怕,那样的话,我就进不了自家的家谱了

不过林云话锋一转。“小森君,其实我们国内也有很多厂商可以制造生产线,虽然产量没有你家的多,可价格还行,算起来性价比也差不多。

这几天我在东京市区内逛了不少地方,发现电线杆贴着很多应聘信息,看样子就业很难,而且原材料价格都在下降,相信一台设备的成本也会下降……既然咱们都是主顾了,那以后怎么得也给个折扣,是不是?”

林云说得很随意,可小森田河岂能听不出对方的意思,这是在砍价呢。

没错,林云就是要和对方谈价钱,两个人的私人关系再好,价钱方面也得重新谈了,而且林云也有谈的资本。

生意就是如此,买卖双方会有占据主动的机会,一件商品销量好,生产商的作用当然很大,这是因为商品本身质量过硬,但渠道也很重要,如果渠道打不通,那么商品销售的速度就跟不,就很可能被其他商品占了先机。

这也是为什么林云非常重视渠道的原因,下一步他还要和各地的经销商商量,各种好处当然也得给。

生产线的购买也是如此,半年前林云为了买生产线操了不少心,先是把沈城食品厂的生产线买下来,然后又跑到盛海,最后在展销会遇见了小森田河,总之是想尽办法。

可接下来的剧情就不一样了,以前林云是求人家,以后就是这些制造商来求林云,因为金龙公司需求太大了,五年后实现年产四十亿袋,这是什么产量?就是减少一半,年产量二十亿袋,所需的生产线至少也得近百条,超过了现在整个华国明年的总产量,如此大的市场,谁不眼馋。

这就好比前世华国的高铁发展,最初国家建高铁都是求着外国的制造商,最早的首都到盛海的高铁是采用的国外技术,对方狮子大开口,国家只能接受,没有谈的余地。

后来国家提出了高铁发展战略,未来十年要建数万公里的高铁,如此广阔的市场,立刻把全世界高铁制造商都吸引过来,什么德国西门子,岛国新干线以及法国的企业。

然后国家就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价格方面不必说了,价格低者优先,另外还得必须为国内企业员工提供全方位培训,直到教会为止。

国家正是利用巨大市场的优势让高铁技术实现了突破,短短几年内就实现完全自主,性能不仅高于其他国家,价格更是便宜。

现在金龙公司也是这种局面,我的需求太大,逼着市场的制造商主动合作,你不跟我谈条件,别的企业也要和我谈,如此金龙公司就占据了主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