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庭院深深(中)(1 / 1)龙吟森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日的下午,罕见的暖阳天气。

在大都护府的后院,由于孙秀荣有三位夫人,还都有子女、家属,自然不能住在一起,虽然是四进的大院落,不过却是两间四进的院落组合在一起的,当时修建这座院落时便考虑到了曲径通幽之赏,虽是两座四进院落拼凑,但并非完全严丝合缝连在一起,而是错落有致地叠在一起。

如此一来,都护府的后院便有至少四间独立的院落。

都护府的第一进院落是马厩、伙房、杂物房、亲卫、仆人们居住之地,第二进除了孙秀荣的书房、议事厅,便是别驾、长史、司马、掌书记、录事参军等办公之处。

紧挨着孙秀荣书房、议事厅的就是他自己的院落,也是一处四合院,里面同样有书房、议事厅,还有他独有的演武场、武库以及藏书阁,藏书阁位于二楼,那里是整座都护府大院最高的地方。

还有他教授子女读书、练武的地方。

里面的书房、议事厅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够进来的,自从他建起这阿利施城阿拉木图后,官员们都称呼第二进的书房为“外书房”、“外议事厅”,里面的自然是“内书房”、“内议事厅”。

后来,熟络了的人见了面,便将这些称谓简化了,比如“内书房”称为“内房”,“外议事厅”称为“外厅”。

到目前为止,内房、内厅只有宇文邕奴、荔非守瑜两人进去过,一般情形下,孙秀荣都是在外房、外厅与官员们会面、议事的。

这处院落孙秀荣称之为“荣禧院”。

荣禧院的旁边自然是南弓晓月及其子女住处,称为“纳伦居”,盖因南弓晓月所在的南弓部出自纳伦盆地是也。

荣禧院的对面是余烛公主及其子女住处,后突厥灭亡时,王忠嗣并没有伤害蓝突厥老弱妇幼,余烛公主是登利可汗的女儿,而登利可汗是毗伽可汗的儿子,此时毗伽可汗的大可敦婆匐还在,虽然已经六十余岁了,但依然健旺。

婆匐是突厥著名的智者暾欲谷的女儿,也十分聪慧,在突厥人中小有名气,当然了,她这种聪慧与其父亲暾欲谷比较起来就相去甚远,就是她与儿子登利可汗掀起了后突厥内部屠杀的序幕,否则后突厥也不会这么快就消亡了——无论有没有孙秀荣都是如此。

原本的婆匐被王忠嗣送到长安后被李隆基恩养起来,并按照大唐公主的待遇供给住处、物资、仆役,最后无疾而终,也算是有善终之人,那些仆役都是唐人,显然是李隆基派过来监视她的,但她依然无疾而终,可见她虽然在政治上远不如其父,但在为人处世方面依然是一把好手。

这一世,她自然没有去长安,而是跟着孙秀荣到了西域,依旧和她的孙女住在一起。

以前,余烛公主的封地在娑陵水色楞格河某处,她的夫家也是同罗部阿布思的弟弟,阿布思常年在外打仗,同罗部实际上是由他弟弟掌控着,可惜此人福薄,二十岁就死了,由于没有子嗣,余烛公主又回到了突厥王庭。

这也是同罗部的阿布思愿意跟着孙秀荣西去,而仆固部的仆固怀恩却依旧留在原地的原因之一。

余烛公主的院落叫娑陵居,立意与纳伦居相同。

纳伦居的后面自然就是大唐公主静乐公主及其子女的住所了,静乐公主生在单于都督府,当时此地叫做云中,她的居所就叫云中居。

当时大唐下嫁公主时,虽然都不是李氏宗亲,不过也沾亲带故,比如静乐公主就是太宗皇帝女儿安康公主之后。

大唐下嫁静乐公主时,自然也有大量的陪嫁,有丫鬟、小太监等,其中有一人必须隆重介绍一下。

鱼令徽,对了,就是那位在孙秀荣从胡弩镇回到疏勒镇后在酒楼二楼偶遇边令诚那伙人时见到的那位眉清目秀的小太监。

当然了,当时鱼令徽还是一个九岁的孩子,眼下的他却是一个二十岁的大人了。

由于孙秀荣的突然出现,以及与边令诚、鱼朝恩关系颇佳,他骤然崛起,连败唐军数次后,与他亲近的大唐官员、太监自然受到波及,眼下李隆基身体康健,太子及一众亲王接班的时间遥遥无期,故此,回到太子府的鱼朝恩也没有受到多大重视。

故此,作为鱼朝恩义子的鱼令徽自然也不算什么,不过他先后做过边令诚、鱼朝恩的义子,作为一个小太监被人抢来抢去,除了生得好看,为人极为乖巧伶俐那是必然的。

静乐公主被册封之后立即便有了独立的居所,内廷也拨了一些丫鬟、小太监等下人前来服侍,下嫁契丹王李怀秀后也陪嫁过去了,鱼令徽也在此列。

与嫁给奚王李延宠的宜芳公主不同,静乐公主的命运就好得多,由于孙秀荣的介入,她以及跟着她来到的草原的下人们都完好无损。

眼下,南弓晓月“大夫人”地位稳如泰山,何况她身后有整个南弓部在给她撑腰,故此,虽然她只是一个郡主,地位依旧在另两位之上,南弓晓月经过五年时间的磨砺后,对于大小事宜也有一定的处置能力,现在处理起后院事务也颇为得法。

余烛公主有她阿婆奶奶照看,过的也还不错。

就是这位静乐公主,当时下嫁契丹王时就死活不肯去,最后还是朝廷以她父母来威胁才勉强成行,来到契丹后,从小饱读诗书的一个少女骤然面对像李怀秀这样四十多岁,五大三粗,浑身散发着膻味的契丹王,自然是一百个不适应。

她瞧不上李怀秀,李怀秀也瞧不上她,李怀秀二十岁娶亲,静乐公主下嫁时,他的长女年纪就与她差不多,他身边还有奚王李延宠的妹妹、契丹其余诸部的贵族女子,也不差她一个。

也幸亏如此,当涅里起兵时静乐公主并没有怀上李怀秀的子嗣,否则孙秀荣是不会娶她的。

嫁给年纪登对,又是前朝王族后裔的孙秀荣后静乐公主一开始安静了一阵子,不过后来又不满意了,幸亏有鱼令徽劝住才没有闹出大的事情。

对于她来说,鱼令徽就是她的中行曰,当然了,到了碎叶川之后,由于兴建了轮台城、阿利施城,住进城池后她的性子也改了一些,最主要的是孙秀荣文武双全,又生得高大英俊,作为后世来人,虽然做过帝王,但对待女人还是颇为温柔体贴的,这让静乐公主安心地在西域住了下来。

当然了,想要在后院安安稳稳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若是孙秀荣不在,各院都独立开席,自然避免不了与柴米油盐打交道,少不了磕磕碰碰,这中间鱼令徽出了不少力。

对了,余烛公主大名叫做阿史那绾,静乐公主大名是独孤若云。

四座院落之间有一处不大的花园,约莫五亩地大小,花园里有蜿蜒长廊相连,以避免各居之人不用越过她人的院落来到孙秀荣院落的尴尬。

为了让诸位夫人缓解思乡之情,孙秀荣命人从纳伦盆地、乌德鞬山、单于都督府附近弄来了一些当地特产的树苗、花草种子,在阿利施栽培后种在各自的院子里。

这日,暖阳盛盛,一个碎叶川冬季难得的好天气,余烛公主陪着她阿婆在娑陵居的院子里走着,边走边说着闲话。

婆匐没有去成长安,反而跟着孙秀荣来到了碎叶川,这里的气候物产倒是更为她所喜欢、熟悉,故此,已经六十五岁的人了,依旧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祖孙二人说了一会话,她见自己的孙女有些漫不经心,便知晓她有心思了。

“绾儿,是不是因为孩儿读书的事?”

她这样问也是有原因的。

余烛公主的儿子生于天宝三年744年,今年已经六岁多了,在这个年纪,无论是在突厥部落,还是在大唐皇宫,都到了开蒙的时候了,可至今孙秀荣也没谈起,而南弓晓月的儿子孙钊渟都是由孙秀荣一手教大的。

何况,六岁多了,既然孙钊渟能够进入外厅侧室旁听,他也可以进去听一听啊。

她终究是嫡亲的突厥蓝贵族后裔,虽然来到了碎叶川,为其子女一争高下的心思还是有的。

婆匐见她不说话,便估计多半就是为了此事,便宽慰道:“静乐的儿子孙钊永也六岁多了,不也没有安排读书嘛,孙郎志向高远,今后的成就绝对不在始毕可汗之下.....”

余烛却摇摇头,“莫说我蓝突厥了,自从伊利可汗开始,极少有在位超过二十年的,始毕可汗算好的了,在位也只有十余年,根据您老所说的,始毕可汗在位时,有胜兵百万,如此的突厥汗国还是倏忽而亡,尚不如匈奴、柔然,孙郎雄才大略,岂能与草原诸部相比?”

婆匐盯着她看了许久,半晌才说道:“没想到你一个女子,倒是有你曾祖父的雄心,那以你来看孙郎能与何人比?”

“阿婆,以前西突厥经营西域时,对于河中之地也只是派遣颉利发、土屯羁縻而已,眼下孙郎却正式将此地占了下来!不久前的河中之战,据说大食国拥兵几十万,孙郎带着万余人就敢南下,并大败之”

“突骑施,几乎继承了西突厥的部落,一度隔着乌浒水与大食人连番大战,双方不分胜负,由此可见孙郎的能耐”

“更不用说灭亡了突厥汗国的大唐了,大唐几千万人口,碰上孙郎也屡屡吃瘪,眼下孙郎虽然挂着大都护府的幌子,任谁也明白这件事是长久不了的,何况他早就在霫部时,在周围诸部的推举下自立为博格达汗”

“博格达汗,这是草原上的头一遭,若是在以前,有谁胆敢取此汗名,绝对会遭到诸部的攻击,身死族灭那是轻的,可孙郎办到了”

“那你的意思是他可以与天可汗相比?”

“自然,博格达本就有这个意思,也就是唐人懵懂,可见孙郎早就存了这个心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