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七章 魏公国建立,曹操大封官(1 / 1)云开月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丞相,”荀彧悲情道:“在下最后再为丞相进一言初心莫忘啊。”

说完便摇了摇头,转身颤巍巍的走了出去。

曹操站在书案后面,愣在那里,眼睛默默的注视着荀彧离去。

他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二十年前,二十六岁的荀彧刚刚来投,与他日夜纵论天下大势的场景。

那时他虽然刚刚起事,困难重重,但是荀彧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眼神之中总是充满着希望,似乎已经将整个天下装在了心中一般。

所以曹操便戏称其为“吾之子房”。

可是如今当初的谋划即将成功,荀彧却已经佝偻着身子,双鬓斑白,老态龙钟,眼神如死灰一般,再也看不到什么希望。

其实世人评价有言:荀彧以正合,郭嘉以奇胜。

荀彧更像当年高祖身边的张良,而郭嘉则与陈平有些类似。

正合与奇胜谁重要,曹操觉得当然是正合比较重要。

这一点从后来高祖皇帝封侯爵时,张良与陈平的差距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荀彧才是他身边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

可是如今荀彧已经走了一条与他截然相反的路。

“初心莫忘”曹操喃喃自语道:“何为初心?

老夫的初心又是什么?”

在一条路上走太久,便往往会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其实曹操首倡义兵反董卓,也是怀着匡扶汉室的志向,包括初迎天子于许都时,所作所为令所有人都觉得曹操便是能中兴汉室之能臣。

可是随着所征服的地盘越来越大,曹操的野心也变得越来越大,早已忘了当初他也是立志要做汉室忠臣的。

“来人,”曹操对侍从道:“给文若送一件礼物过去。”

“不知是何礼物?”侍从问道。

荀彧回到在邺城儿子的府中。

其实曹操对荀彧之亲厚远超常人,曹操把女儿都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所以他俩还是儿女亲家。

只不过再亲近的关系,也敌不过道路相左。

“父亲,您这是怎么了?”书房里,荀恽见父亲神色有异,忍不住问道。

“没事,”荀彧摇了摇头,他心中的苦闷别人根本理解不了,哪怕是他的儿子。

他万万没有想到,穷极一生辅佐的明主,竟然要准备篡汉。

如此说起来,这倾覆汉室的罪过,他荀彧也有份。

这二十几年来,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竟然是在为汉室慢慢的掘墓,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事。

这时候有侍从在外面禀报道:“丞相府派人送来一个锦盒,说是给家主的,要让家主亲自打开。”

“送进来,”荀恽命令了一声,紧接着侍从进来,把一个锦盒放在桌案上。

荀彧把锦盒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一只空碗。

“这送只空碗,岳父这是何意?”荀恽感到莫名其妙。

荀彧想了想,叹息道:“碗者,挽也,这是你岳父要挽留为父。”

荀彧当然能读懂曹操的意思,就是挽留他,不要走上背叛曹氏之路。

让他抛弃理想,离开天子,回到曹操身边,继续共谋大事。

可是对荀彧来说,理想岂是说抛弃就能抛弃的?

翌日清晨,曹操把丁辰叫到了书房之中。

“子文,你跟老夫说说,老夫该不该进公爵,”曹操注视着丁辰道。

显然荀彧的劝阻对曹操打击很大。

连荀彧都背叛了他,如今他已经不知道该信任谁了。

他不知道手下一众谋臣,哪个是心向汉室的,哪个是效忠与他本人的。

他一众兄弟倒是值得信任,可那都是一帮武将,没有什么深谋远虑。

想来手下具有远见卓识之人,只有丁辰的身份可以肯定,绝对是他的人,不可能站到汉室的立场上去。

丁辰不止是他的女婿,还是他的内侄儿,跟他儿子又比亲兄弟还亲,正是铁杆曹党无疑。

“也该,也不该,”丁辰面对这道送命题,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若说该,当今这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百姓民不聊生,都是他汉室几任皇帝一手作出来的,怨不得旁人。

甭说他汉室天命已绝,就算依然代表着天命,岳父为拯救黎民百姓,也可以做革天命者。

效仿周公,又有何不可?”

“革命者?”曹操自语了一句,捋着胡须微微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个新词很感兴趣。

丁辰的意见顿时让他理通了心里的疙瘩。

这是汉室几位皇帝自己把天下搞成了这个样子,他即使想做一个大汉忠臣,把所有权力还回去,难说汉室皇帝会不会再搞出一个黄巾之乱来,到时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

“那你说不该,是何意?”曹操问丁辰。

丁辰沉思片刻,正色道:“毕竟大汉养士四百载,当今天下肯为汉室仗义死节之士甚众。

而那些多半都是朝廷官吏,如岳父做出进公爵之举,必会引起天下逆反,到时恐怕会重新陷入无人可用的局面。”

这个时代的士人是很有风骨的,择主很看重主公身份。

此前曹操刚刚起兵之时,就是因为宦官之后的身份,根本招募不来人才,所以才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

只认才能,不注重品行,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而反观袁绍,在河北振臂一呼,天下士人纷纷来投,人才多的用不了。

后来曹操迎奉天子于许都之后,吸引了不少士人前来,缺失人才的情况大为好转。

可是这些人明显都是冲着天子来的,并非为他曹操。

若曹操进魏公,走上了跟王莽篡汉同样的路,必然会引起天下士人的逆反。

丁辰清楚的知道,后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并且发布,选拔官吏无惧于德行有亏,只要能干活就行。

令曰:“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其实这些都是狡辩。

这正是因为那些忠于大汉的官吏不配合,纷纷挂印辞官,以至于让曹氏又一次陷入无人可用的局面,所以才无奈的退一步,去选拔德行有亏的人使用。

这也是曹操进魏公所付出的代价。

“此事,昨夜文若也曾提醒过老夫,”曹操微微点头,脸色变得孤傲道:“可是老夫一生行事,岂能被一众腐儒所左右。

老夫就不相信,离了他们,天能塌下来。”

丁辰知道,曹操是准备承受这些代价了。

他更知道,取士的方法有很多种,到了后来所沿用的科举制,就比当今这个时代的荐举制合理的多。

到时候若真的那些忠于汉室的官吏不配合,他倒可以向曹操推荐科举制来选拔官吏。

这个时候,突然有近侍走了进来,拱手轻声道:“禀丞相,荀令君昨夜去了,是自杀的。”

“什么?”曹操吃了一惊,过了良久才叹息道:“他终究还是回不来了。”

其实曹操已经对荀彧摆明了态度,只要荀彧能够回来,他不在意荀彧这几年跟他的对抗。

而荀彧也用一死表明了自己态度,不可能回来。

当荀彧发现自己一生所奋斗的目标,正是在颠覆汉室,其信念早已经崩塌了,所以下场只有一死。

荀彧的死是一件大事,令天下人震动,但是却没有阻挡曹操进公爵的步伐。

荀攸等人继续上书劝进,并且这次拉上了更多的人,有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乡侯贾诩、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关内侯王粲、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等等。

总之都是铁杆的挺曹派。

在这么多人上书压力下,汉室终于顶不住了,天子刘协派遣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魏公。

诏曰:“朕以不德,少遭憨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

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

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

往钦哉,敬服朕命”

如此,曹操以冀州十郡之地建立了一个魏公国,都城就设在邺城。

其实魏公国十个郡,已经比某些州还要大了。

魏公国的建立,使曹操的凌驾于天子的统治有了合法的名义,而且使大多数朝中的汉臣正式成为了魏公国的属官,与曹操有了正式的主臣关系。

大汉王朝的中央官僚体系被魏公国官署所替代,曹操不仅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更可以效仿古之周公、五霸等,用封国的名义打着藩卫帝室的旗号征伐四方。

于是曹操大封文武,这次劝进居首功的荀攸为尚书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张既、杜畿等为尚书,钟繇为大理,王朗为魏郡太守,张范为赵郡太守

曹操书房里,只有丁辰跟曹昂二人在旁边。

曹操穿上天子送来的国公服,身带赤绂,头戴远游冠,显得非常神气,微笑道:“你们两个看看,孤穿这身服饰,合体不合体?”

“自然是合体的,”丁辰跟曹昂对视一眼,微笑着道。

敢情曹操也是第一次当国公,没有经验,所以关起门来换上整套行头,在这女婿儿子面前显摆显摆。

曹操得意的挥舞着大袖走了几步,又随意摸了摸那桌上的国公金印,不由发出一声感叹。

有些话他没法明说,他现在已经超越了历代先祖,将曹氏门楣光大到了极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眯缝着眼微笑道:“你们两个就不问问老夫,为何不给你们封我魏公国官职?”

丁辰的确是觉得挺奇怪的,许多人都封了官,却唯独没有他跟曹昂。

想来曹操不会是忘了,定然另有深意。

此时听曹操当面问出来,两人均摇头表示困惑。

曹操捋着胡须道:“孤欲封子脩为五官中郎将,并任副丞相。”

五官中郎将并不是多大的官职,但是副丞相却是仅次于曹操之下的副职。

这显然是迈向魏公国太子的重要一步。

其实这也没什么悬念,曹昂作为曹氏集团继承人,无可争议,再加上有丁辰辅佐,更是板上钉钉。

“多谢父亲,”曹昂连忙拱手。

曹操摆了摆手,又对丁辰道:“孤欲封子文为尚书令。”

丁辰听了只觉一阵头大,连忙道:“这尚书令责任重大,小婿恐怕力有不逮,违背岳父厚望。”

他没想到曹操不封是不封,一封就封了个尚书令。

自光武中兴以来,朝中所有政务均归尚书台,其主官尚书令在制度上属于少府,秩仅千石,但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事权。

说白了,这是皇帝的秘书长,官不大,但是权力大,也只有最信任之人才能做。

此前荀彧在许都朝廷就是担任尚书令。

“要是你力有不逮,那就没人能有这能力了,”曹操微笑着道:“再说让外人来做,孤也不信任。”

“这政务千头万绪,小婿的确没有经验呐,”丁辰苦着脸道。

这话倒不是谦虚,他此前的确没有处理过政务,如今骤然把他架到这么高的位置上,那不要出丑么?

可是在曹操来看,一来丁辰战功卓著,而且还是天下文宗,做尚书令没人敢不服气。

二来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曹操信任。

毕竟还有哪个外姓文官,能有女婿兼内侄儿受信呢?

如若丁辰能在尚书令的位置上做好,将来他百年之后,儿子的政权便能平稳过渡。

“政务的确千头万绪,”曹操笑道:“可又不是让你一个人做,那不是有荀公达做尚书仆射么?

另外还有毛玠、崔琰、何夔、杜畿等为尚书,你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要记住,一个会做官的,是要让手底下人跑断腿,而不是自己活累死。

有什么事情拿不定主意,直接来问孤,孤自会为你解答。”

他要亲手指点丁辰,怎么做好这个尚书令。

丁辰看来这官儿是跑不了了,本来想在邺城咸鱼,哪想到曹操骤然给压了这么大的担子。

更关键的是,即将要面对天下官员纷纷离职的窘状。

要知道他们这魏公国,并非只管理封国之内的事,而是以一个公国之名,掌管着整个天下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