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简单的想了一会,随即开口道:
“简单的说下吧。”
“根据古书记载,奇楠分为五类。
分别是白奇、黑奇、黄奇、紫奇和绿奇。”
“价格的话,等白奇是3万每克。
等黑奇是7万每克。
等黄奇是10万每克。
等紫旗是20万每克,也被称为‘帝王奇’。
至于绿奇……”
“所谓绿奇,按照古人的说法,叫‘莺歌绿’。
意思是像莺胸前的那一小撮羽毛一样,油量而光泽。”
【原谅奇?】
【绿奇是奇楠品!】
【说是极品也不为过吧。】
【‘莺歌绿’的价格是多少?】
【五十万每克。】
王伟表示赞同。
“正如网友们所说,有着‘莺歌绿’之称的绿奇,确实是50万每克。”
听言,主持人表示不解。
她将手中的素描画册,连续翻了几页。
“这里面的画都是蓝色的。
并没有王老师您所说的,白、黑、黄、紫、绿五种颜色啊。”
“这就是问题所在,”王伟神情有些凝重。
“为什么说奇楠只有白绿黄紫绿五种颜色,而方先生家的奇楠却表现为蓝色。”
“这就涉及到一个传说。
就像远古时期,黄帝去世,乘龙而去的传说一样。
蓝奇的存在本身也是一个传说。”
“世间只有白绿黄紫绿五种颜色的奇楠,因此,它们被也被称为‘地奇’。
唯独‘蓝奇’是传说中才有的奇楠,所以它也被称为‘天奇’。”
“另外,蓝奇除了‘天奇’这个称呼之外,还有好几个有名的称呼。
比如‘仙奇’。
比如‘蓝龙奇’。
比如‘变色奇’。
再比如‘伪装奇’。”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称呼?
接下来我会细说,不过……”
王伟扭头转向女嘉宾,“方夫人,请问您家中还有方先生平时作画的画笔吗?”
辛沫雪楞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
“有的,我这就拿出来。”
说完,她又钻进自家那件杂货间。
不多会,辛沫雪手中便拿出几支绘画铅笔出来。
她将那几支铅笔递出去,“王老师,这就是我老公绘画用的铅笔。”
王伟恭敬的接过那几支铅笔。
然后,他将其中一支削好的挑了出来。
并将其展示在镜头前。
“大家看看,这支原木铅笔。
整个笔杆呈原木色。
笔芯也是跟我们平时用的铅笔一样,呈墨黑色。”
说完话,他拿起原木铅笔,在素描纸边缘处轻轻点了一下。
“大家看一下,是不是蓝色的?”
【虽然看的不是很清晰,但确实是蓝色的?】
【好神奇!为什么墨黑色的铅笔,在素描纸会变成蓝色?】
【看什么啊,一点都不清楚,不能画清楚点吗?】
王伟解释:
“抱歉啊!这‘蓝龙奇’实在太过珍贵。
即使这样小小的一个点,我都觉得是在暴殄天物。
因此,实在不能满足大家要求,画出太大太明显的笔迹。
否则的话,等方先生醒来,我怕赔偿不起……”
【有这么夸张吗?】
【王老师细节操作啊!】
【很有灵性。】
【‘蓝龙奇’价值多少?我有个朋友想买。】
王老师瞄了一眼节目组自带的公屏。
“说到‘蓝龙奇’的价值。
实际,这很难说。
在说它的价值之前,让我先把它各种称呼的由来说完……”
“‘蓝龙奇’本身就是膏体。
风干凝结后,会变成像是水晶一样的透明体。”
“以,说的只是它的原始样貌。
之所以叫它‘变色奇’或‘伪装奇’,就是因为它会跟随周围物体的样貌,进行变色伪装……”
说着,他展示了一下手中的铅笔,“比如这只原木色的铅笔……”
接着,他又展示了素描画册的纸张,“比如这一张张灰白色的素描纸……”
“为什么我敢说这原木色铅笔和素描纸张是‘蓝龙奇’所制?”
王伟自问自答。
“那是因为蓝龙奇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特点。
就是无论它变换伪装成什么颜色,当两个‘蓝龙奇’相互摩擦的时候。
所留下的印迹,就是蓝色的。”
言罢,他一页页翻着那本素描画册。
里面是方青为妻子辛沫雪所画的一张张蓝色人像素描。
“这就是为什么,墨黑色的笔芯,能画出蓝色的线条。”
【感觉这蓝龙奇怎么跟活物一样?】
【成精了吗?】
【建华以来,不允许成精!】
【或许跟冬虫夏草是同样的原理呢?】
“接下来,说说我是怎么知道‘蓝龙奇’这种传说级别东西存在的……”
王伟嘴角含笑。
“我曾经徒步去河南新郑旅游。
有天半夜,经过一个小村庄。
那个村庄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了,只有三户人家有人。
而且那三户都是留守老人。”
“因为当时已经很晚了,所以我就央求其中一对老夫妇。
希望他们收留我,让我在他们家留宿一晚。”
“那对老夫妇大约七八十岁,身体很硬朗,也很热情。
他们同意了我的央求。
我记得当时那位老奶奶还怕我饿,给我煮了一碗面疙瘩。
反正很慈祥。”
“包括他们家的房子,都是那种泥巴砖砌的老房子。
虽然陈旧,但却很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