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得心里很慌。
也很自卑。
就好像母妃嫌弃的不是月族,而是我。
我想了想,心里没底地回道:“可是母妃前几日告诉他们,定亲的金饰只要五十两就够了,他们特意多花了十两。”
他们听到五十两这个数字时,也觉得十分震惊,反复问于母妃,是否确定只要五十两。
母妃言辞客气,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们,只要五十两就够了。
这……怎么突然变了呢?
“本妃说的是五十两银子吗?”母妃严厉地问道。
她刻意强调了“银子”二字。
我被她的话惊呆了。
她这是何意?
五十两不是银子,竟是金子?
“本妃之意,只要重达五十两的金饰即可,他们装傻听不懂,竟只送了这点金饰过来,让本妃的脸往哪儿搁?”母妃尤其生气地说道。
“真是丢人丢到家了。别人成亲,都会把金饰摆出来,供宾客们欣赏,他们就送这点金饰,让本妃如何拿得出手?”母妃继续抱怨道。
“楚王一家听说了万两金饰,便被吓跑了。本妃心觉万两黄金实在太多了,便只向他们要了五十两,没想到他们这么穷酸,连五十两都买不起!”母妃自顾自地抱怨着。
我暗暗一惊。
母妃何时向楚王一家索要过万两金饰?
阮瑟琅迟迟不肯娶我,是因为母妃开出的天价定亲礼吗?
母妃为何要这么做?
我来不及深思,便听母妃急急忙忙地问道:“穆王一家准备出什么聘礼?”
我被问得一怔:“聘礼一早就下了,一共五百两银子。母妃不是说,按习俗走,聘礼要全封不动地还回去吗?”
前几日一收到聘礼,没等开箱查验,母妃便已经全部还给穆王了。
“本妃说的不是定亲的聘礼,而是给你弟弟提箱子的钱。”母妃解释道。
这个习俗听穆王妃说起过。
至于母妃,似乎是第一次说起。
我想了想,如实回答道:“听母亲说,她准备了三十两银子送给弟弟。”
所谓提箱子的钱,便是迎亲时,弟弟要提着一只箱子,陪着我的花轿一起去月府。
箱子里装着我的嫁妆。
弟弟一路辛苦跟随,按习俗来说,自然要给他一些银子。
不知为何,母妃把它也叫做聘礼。
聘礼所指的,难道不是定亲时给的礼金吗?
“三十两银子?!”母妃万分震惊,“哪家给提箱子的钱,只给三十两银子,你日日约见月鎏芒,怎么不知加以阻止?”
我惊住了:“听穆王妃说,按她老家的习俗,就是三十两银子。”
“她老家怎么可能才三十两?她就是故意寒碜本妃!”母妃更是气恼,“他们一心算计着,只想用最少的银子,娶到最好的儿媳妇,这一计一计真是让他们想瞎了心!”
“可是母妃……”我只觉难以置信,“他们问过您多次,您明明说过他们决定就好了。”
不止是他们。
我也问过母妃多次。
想要周全习俗礼数,深怕母妃不满意。
谁知母妃突然变得大方起来,万事皆退让三分,口口声声告诉我们:一切习俗皆以穆王、穆王妃的决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