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旅长,孙德胜前来报道。”
唰。
李云龙回敬了一个军礼,说道,“找你什么事情,猜到了没?”
“副旅长才搞了一批军马回来,咱还猜不到的话,那岂不是白活了这么多年了?”孙德胜回了一句,脸满是期待的神色。
“让你一个骑兵当了这么久的步兵,委屈你了。”李云龙拍了拍孙德胜的肩膀。
原著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幕无疑就是骑兵连发起自杀式冲锋的那一幕。
一句“骑兵连,进攻”让多少男人红了眼睛。
但是,他来了,那就绝对不会让那样的悲剧再次演。
难怪这么重视,原来是骑兵军官。
旁边的赵刚也明白了。
骑兵的训练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个步兵骑马可不能叫骑兵的,其中涉及的东西很多,所以,骑兵指挥官就显得很重要了。
“只要能杀鬼子,骑兵和步兵都没关系。”孙德胜回道。
“好。”李云龙点点头,“那么,军马就交给你了,人员任你挑,一个加强骑兵连的规模,要求只有一个,尽快形成战斗力。”
“是。”
“好好干,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出来,以后咱们还要扩建骑兵营,骑兵团,没人才可不行,明白吗?”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赶紧去挑人,尽快开始训练。”
“是。”
等到孙德胜离开,李云龙走到了桌子边坐下,说道,“都过来,新兵在训练,老兵也要开始训练,我们来研究一下关于老兵的战术进攻问题。”
都是老兵了,还有什么可训练的?
几个团部军官不解。
就连赵刚也有些不明白李云龙要干什么。
但他们还是过来,围坐在了桌子旁边,好奇地看着李云龙用铅笔在纸画着。
画完后。
李云龙放下铅笔,解释道,“我是这样想的,以后把一个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三人一组,分别担负进攻,掩护和支援的职责,班长,副班长,再选一个小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大体呈三.角进攻队形。”
“看这个图。”他抬手指着图纸,说道,“进攻的时候,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相互之间距离六到八步,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如此一来,足以覆盖八百米的战线。”
这?
在场的人都不是什么新兵蛋子,经历过的战火很多,看着图纸,听着李云龙的讲解,他们已经隐隐察觉到其中的奥秘了。
没错,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轻步兵巅峰战术的三三制战术。
脱胎于抗战期间,成熟于解方攵战争时期,大放光彩于朝先战场,特点就是以质胜量,以巧胜众,在看似悬殊的火力面前逐步吃掉对手的优势。
在那场炎国单挑以洋鬼子为首的十六国联军的战争中,很多人都说炎国是靠着人海战术赢的。
可稍微有点儿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不可能,人再多难道还扛得住那些洋鬼子的机枪扫射和轰炸机的狂轰乱炸吗?还不是去多少死多少啊。
发挥大用的就是三三制战术,灵活多变的炎国步兵让那些洋鬼子吃尽苦头,最熟悉三三制战术的东野在和洋鬼子的交手过程中,伤亡也是最少。
还有最著名的一个战例,是在揍那些阿.三的时候,一个炎国三人战斗小组面对一个营的敌人,向.级汇报“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发起进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三个人直接就杀过去了,游走在500多个阿.三之间,不但在杀人,还足足摧毁了3个炮兵阵地,名震全军,由此可见当时的炎国步兵之牛。
所以,三三制战术是应对拥有强大火力敌人的最好战术之一。
而现在这时期,三三制战术虽然已经有了雏形,但还不完善,所以李云龙这个时候整出完整的三三制战术,对新一团的战力提升绝对会很大。
“这样分散了,确实能减少敌人密集火力的杀伤。”赵刚率先开口了,“可也有一个结果,就是不好指挥了。”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了点子。
李云龙解释道,“战斗的时候由班长指挥,根据战场的具体战况和地形,直接选定攻击目标,下达作战命令。”
“这对带队班长的要求就高了不少。”赵刚说道,“而且,出现了伤亡,谁顶去,谁补位也很重要,否则就要乱了。”
不愧是抗大毕业的高材生。
李云龙心里感叹,赵刚的眼光是真的毒,选赵刚当特战部队的队长果然没错。
他点点头,“关于谁顶谁补位这个问题,那需要在训练中让战士们熟悉,形成一种下意识地反应。”
“这样的战术确实能减少敌人密集火力的打击。”
“我看行。”
“嗯。”
其他几个团部军官也不是傻子,都看出来了,这种战术对于火力严重不足,基本只能靠步兵冲锋的八路军有大用。
“副旅长,再仔细说说,我有几个问题还不太明白。”
“嗯。”
接下来,李云龙就照着他画的图,给赵刚这些团部的军官们讲解着三三制战术,怎么排兵布阵,怎么进攻,怎么去训练。
这么一说就是一整天的时间。
甚至,李云龙还带着赵刚等人去找了一个老兵连队来进行现场的演示,这样无疑就更加清晰了,更能看清三三制战术的精髓所在。
到晚的时候,团部就通过了这种新的战术训练方法,决定从明天就开始,至于战术名字,李云龙还是用的三三制,简单明了好记。
等到事情都商议完,已经快到晚十点了,李云龙这才朝着他的住处回去。
嗯?
当看见他房门站着的一个人,他愣了下,随即就笑着加快了脚步。
(PS:数据太差了,有多少人在看呢?求一波鲜花,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