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51章:黄泉路(1 / 1)菠萝炒土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生九子,九子性格各不相同,各有所好,它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家庭孩子性格迥异。

在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中,乃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一夫多妻制非常普遍。龙作为皇权象征,作为高高在统治者,九作为尊贵数字,“龙生九子”代表着最高阶层的泛指。龙的九个孩子之所以性格迥异,这和龙的妻子息息相关。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孩子是由父母的基因共同决定,龙的九个孩子之所以不是真龙,得益于他们的母亲种类。很多人看到这里会非常疑惑:难道龙的妻子不是真龙?

没错,真龙的妻子和他的品种并不相同,用比较直接简单话来说:真龙和他的妻子并非同族同根,他的儿子属于混血龙。

九子:螭吻

首先,来看一下他最小的儿子老九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

九子特征: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通过参考《太平御览》可以得知:鸱吻的前身乃是海鲸。作为龙形的吞脊兽,鸱吻属水性,它的前身可能是深海大鲸,很多人用以驱辟邪。

很多人猜测:鸱吻的母亲乃是一头鲸鱼,所以它的父亲和母亲(鲸鱼)生下,他又被人称为“龙鱼”,鸱吻喜爱水性,是九个孩子中最擅长水性的一个孩子。

八子:负屃

再来介绍一下他的第八个孩子负屃。

八子特征: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如果说,螭吻力大无穷、善于水性、身像海鱼,那八儿子则属于文质彬彬的孩子。

因为,负屃自幼对文学、诗词具有极大的兴趣和热爱。像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的碑文,其字迹大多由名家创作而成。他们散发着独特的文化价值,独具魅力,负屃对其爱不释手。

为了衬托这些碑文的美好,负屃宁愿化作碑文两旁的装饰底座,借此来守护碑文的完整。所以当很多人看到碑文两旁的文龙时,就应该想到这个缠绕在一起的长龙是龙的第八个孩子。

当然了,负屃之所以有文学细胞,主要和他的母亲有关。

民间传闻:负屃的母亲乃是一只龟,龟的性格不争不抢、温和润玉,负屃极大程度继承了母亲文静安稳的基因,所以整体看去比较像真龙,并不像他的弟弟鸱吻那样,善于争斗。

七子:宪章

第七个孩子被人称为宪章,原名叫做狴犴。

狴犴虽然是龙的孩子,但整体看去更像是像是威风凛凛、寒气逼人的老虎:“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在古装剧中,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大堂之虎头装饰的模样,这个“虎头龙”便是龙的第七个孩子狴犴的缩影。

之所以将狴犴作为公堂之的修饰,主要是因为狴犴是非分明、秉公处置、嫉恶如仇,它的整体形象非常具有震慑之意,令作恶者不寒而栗。

其次,狴犴融合了很多人对正义之神的想象,明辨是非、仗义执言的狴犴装饰在公堂之,是最有力的监督。狴犴不仅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还能够力争事实、追求真理,不畏王权富贵、不惧贪官污吏,身带有一种不容小觑的正义感。

所以,当你看到肃穆庄严的狴犴时,就应想到这是龙的第七个孩子,性格较直却较为公正。是不可多得的正直之子。

六子:霸下

第六个孩子名叫霸下,又名赑屃。

六子特征:“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当你去到文化旅游景点参观时,会发现有一些类似于乌龟的动物驮着石碑,这个背负千斤重的“石龟”并非普通的乌龟,它可是名副其实的龙之子。

从整体形象看,虽然像是石龟,但通过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和龟类有着不同之处。霸下有一排牙齿,并且它背的甲片和乌龟有所不同,之所以长相整体像乌龟,主要得益于霸下完美地继承了她母亲龟的基因,所以才看起来并不像龙。

其实,霸下喜爱背负沉重东西,通常背负三山五岳、缓慢行走。传闻霸下之所以背负石碑,主要是年幼时的肆意妄为,年幼的霸下仗着自己力大无穷,经常在五湖四海中兴风作浪。

后来,被大禹收服之后帮助大禹治水,立下不少功绩。大禹为绝后患,便将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压在霸下身下。所以就形成了霸下总是“吃力行走、无比缓慢”的状态。

背着一个顶天立地的石碑能走得快吗?

不过,好在霸下在后来成为了吉祥长寿的美好象征,也算是因祸得福。

五子:狻猊

第五个孩子名叫狻猊。

五子特征: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随之吞烟吐雾。

狻猊的整体形象像狮子,如你所想:狻猊的母亲是一头狮子,狮子历来凶猛,但狻猊喜爱安静、性格温和,是一个温文尔雅的龙之子。狻猊爱安静不喜动,喜爱人间香火,所以狻猊就经常依附在佛座或者香炉旁边。

大家去烧香拜佛时,看到香炉座的装饰时应该知道:这就是龙六子狻猊的缩影。狻猊在后期的不断发展中,形象也有一定的改变,古人根据他们的想象对狻猊稍加改变,非常符合信佛之人的想象。

四子:蒲牢

第四个孩子乃是一条匍匐的龙,名叫蒲牢。

四子特征:“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蒲牢吼叫声大,声音非常洪亮,可以传达数里。之所以声大的原因就是怕受到打击,而他生前非常惧怕海鲸。蒲牢每当看到海鲸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大叫。

根据蒲牢的形象,很多人推测:蒲牢的母亲应该是一条海蛇,通过它蜿蜒的身躯和胆小的性格就能略知一二。洪钟的龙形兽钮便是后世根据蒲牢的传说而制定的神兽,后人根据对蒲牢的描述,在洪钟刻四子形象以此来传递声波。

三子:嘲风

第三个孩子便是好张望、好探险的孩子嘲风。

三子特征:“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通过这个名字,很多人就可以联想到这孩子一定喜欢左顾右盼。是的,殿台的走兽大多是他的缩影。

嘲风虽然是龙的孩子,但它却性格温顺,象征着吉祥威严乃是龙首兽身,他的母亲则是猞猁,所以可以变化多端。

二子:睚眦

第二个孩子是有仇必报的睚眦。

看这个名字就知道,睚眦不是温顺类的龙。“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睚眦生性威猛,被很多人用在兵器,具有鼓舞震慑之意,睚眦生性刚烈凶猛,传说他的母亲乃是一头豹子。

长子:囚牛

最后是长子乃是囚牛。

长子特征:“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囚牛是九子中性格最温和的一个,它乃是龙首蛇尾,传说他的母亲是一头蛟龙,这个喜爱音乐的小牛经常被用来刻在乐器,以彰显高贵

潜龙在天,下地黄泉……

“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在我国古代关于爱情的传说当中,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最为感人,虽然后世对于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相信他们两人之间是存在真实的爱情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就将两人之间的感情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流传了下来。在唐玄宗痛失杨玉环之后,他想要将杨玉环重新找回。然而此世间再无第二个杨玉环,唐玄宗最后也只能含恨而终。

在中国古代神话当中,相传人死了以后,便会进入冥界,而冥界与阳间的通道便是黄泉路。关于黄泉路是否存在,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黄泉路完全就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而有的人则认为黄泉路其实是存在的,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

其实,关于这条黄泉路的记载,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条黄泉路并不是真正意义两个世界的通道,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领地的附近有一个国家,这边是郑国,当时郑国国君的夫人在生孩子时难产,她的孩子生出来是脚先出来,然后再是脑袋,这与平常人生孩子时的过程不大一样,这种反常的现象,使得这个孩子被认为将来可能会谋反,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孩子一直不被他的父亲和母亲所喜爱。为了记住这件事情,这个孩子被取名为寤生。

虽然寤生不被他的父母喜爱,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是遵循周礼,立嫡长子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的郑国国君同样遵循这一条规则,将寤生立为自己的继承人。然而寤生的母亲却并不喜欢寤生,后来寤生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字叫做段。段的出身就跟普通人没有区别,所以她们的母亲就很喜欢段,也就是喜欢小儿子。而不喜欢寤生这个大儿子,这也就为他们之间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寤生和段的母亲叫做武姜,由于她讨厌大儿子,喜欢小儿子段,于是她就经常劝说自己的夫君,想要让他废掉寤生,改立段为继承人。

实际,她的丈夫也不喜欢寤生,但他并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就擅自改变周天子定义下的规则,这将会导致郑国国内大乱,也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所以郑国国君,当时也就是郑武公,并没有答应武姜的这个要求。

说实话,如果寤生真的是大逆不道的话,那么武姜想要废除他改立段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错。然而事实,寤生并没有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一直尽心尽力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明知自己的母亲不喜欢他,但是他还是尽可能的讨好武姜。

事实,寤生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被自己的母亲不喜欢他。所有人都瞒着他,所以他不知道自己出生时是脚先出来,然后在是头。

当时的寤生,不仅聪明,而且仁义守孝道。在处理政务时也颇有城府,是一个成为好国君的人选。所以即使是郑武公答应了武姜的要求,他手下的臣子,那些士大夫,也是不会同意废了寤生,改立小儿子段为继承人。

在郑武公死后寤生便顺利继位,他被后世称为郑庄公。(东周列国故事很好看,菠萝强烈推荐!!)

在寤生继位以后,他的母亲武姜还是不放心,她认为郑庄公以后一定会做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便想让小儿子段成为郑国国君。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她要求寤生把京地作为段的封地。

在当时,周天子规定,大的封地,都城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地,都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封地,都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而武姜要求的京城,很明显不符合这一规定,于是这也就遭到了郑庄公手下大臣的强烈反对。

实际,手下的大臣早就看出了武姜的这一想法,他们认为将段到京城既不符合礼制,也是非常大的威胁。可是郑庄公由于遵循孝道,他并没有对母亲的这一无理要求作出拒绝。

为了让自己的母亲开心,他还是答应了母亲的这一要求,于是段就被封到了京地。

受封到京地的段,从此便开始有恃无恐起来。他认为寤生对自己有所畏惧,为了能够夺得郑国国君的位置,他近来命令当时郑国的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士兵,既要听命于郑庄公,也要听命于他,这已经是越轨行事。

后来,段终于按捺不住,起兵造反,郑庄公用尽全力,这才平定了叛乱。

在这之后,段的叛乱,让他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母亲竟然答应和段里应外合,帮助段杀掉自己。郑庄公一时之间难以克制自己的悲痛之情,于是他下令将母亲武姜迁到颖城居住,并且亲自对母亲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后来。寤生实在是太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又无法见到自己的母亲,于是整日郁郁寡欢。

再后来,他的臣下便替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地下挖一个洞,而且要挖出泉水,这样一来便可以人工制造一个黄泉,而他们母子也就能够在黄泉当中相认。

总的来说,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关于黄泉路的说法,这一条路完全是为了让寤生能够见到母亲,并不是阴阳两界之间的通道。

被认为是“黄泉路”的路,名字叫做**凼,所处地方在四川。**凼的地势十分的复杂,有许多地质专家曾经专门来到这里进行调研,但是一无所获。这些专家们带着十分先进的GPS定位器,但是在这里依旧会迷路。因为不管是传统的指南针,还是更为先进的GPS定位系统,在这个地方通通都会失效。

这里的磁场,与其他地方正常的磁场有所不同。有人怀疑,可能是因为附近有巨大的陨石,所以才会导致这里的磁场发生了变异,从而使得一切现代设备在这里都变成了一堆废铁。

除了不正常的磁场以外,**荡的四周还弥漫着瘴气,这一些气体有的有毒,有的却不会对人造成影响。假如有人不小心吸入的话,轻则产生幻觉,重则直接倒地身亡。

在许多中,我们能够看见这种瘴气,其实那并不是传说,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而这种瘴气极有可能是因为附近磁场发生变异,导致动物在此处迷路,不能进行正常的狩猎活动,死后这里腐烂而产生的。

关于**凼的另外一些神秘现象,专家也无法解释,因此被禁止进出。值得一提的是,**凼所在的纬度,与神秘地域百慕大三角所处的纬度相同,在这一条纬度线,存在许多这样神奇的地方。或许等到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些地方背后的真相。

“黄泉路”对于人们来说,自始至终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百来年,便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如此有限的生命当中,为什么还要执着于这些神秘的事物?人们可以将这些精力,用在更为现实的地方,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已经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黄泉路下,便是盗墓贼……

俗话说: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我国古代对于逝去的先人是十分敬畏的,墓葬的仪式庄严而肃穆,在古代帝王修建的陵墓却不同。

往往为君王修建陵墓的工匠都会被要求殉葬,也就是给自己建造墓葬,原因就是君王认为工匠知晓的过多,若是放回族中,必然会吸引来盗墓贼,所以才会如此要求。

在我国古代出现了历代王朝,自打王朝开启之日,便有了墓葬的形式,在王朝的更替之下,陵墓的修建规模也逐渐扩大,而且十分壮观宏丽,给后世留下当代文明的众多文化瑰宝,可以对过去祖先的生活的时代背景提供更多的科研价值。

但在修建陵墓时,却蕴含着陵墓的灰色地带,那便是在君王墓当中,最初是以活人进行殉葬,意在这些活人是先帝曾经的附属物品,即使君王死去,也要追随君王而且,去往另一个世界重新开疆扩土,再建大业。

直到秦始皇时期,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才减少了殉葬的形式,在秦始皇陵当中当时为了不会降低秦始皇的身份,又为了收揽人心,展现秦始皇的气魄,所以大改曾经以活人殉葬的陪葬方式,改用了以陶土俑来替代活人殉葬的方式。

但对于工匠来说,秦始皇深知这些工匠知晓皇陵的各种结构和位置,生怕这些人会为了自己的财宝而前来盗墓,或者是暴露皇陵位置引来盗墓贼,本有心将这些工匠进行殉葬。

为何秦始皇没有对这些工匠进行殉葬呢?正是秦始皇驾崩时,当时的秦始皇陵还未建成,所以当时参与修建皇陵的工匠也就没有被强行殉葬。

在后来的王朝当中,皇帝都为了保守自己皇陵的秘密,都将参与修建的工匠进行殉葬,在让工匠进入到了墓葬当中后,堵死出口,让在密闭的皇陵当中自生自灭,这样的方式实属是惨无人道。

逃出生天……

对于修建皇陵的工匠来说,这无异于自掘坟墓,给自己修建了一条死路,自然也就少有工匠愿意尽心尽力为了皇陵而努力工作,更别说这让人主动送死的举动。

但朝廷可并不管工匠卑微的性命,而是更关注能够修建好皇陵,给自己的为官之路带来更好的好处,或者说若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负责修建皇陵的官员也就性命不保了。

所以为了自己头的乌纱帽和自己的项人头,官员不断四处抓工匠,为皇陵的修建筹备,即使工匠再不情愿,只能被迫选择接受。

开始修建时,为了能够多活一段时间,工匠们并没有那么积极,依旧是不情不愿的修建着,但随着在修建过程,工匠们发现了一个漏洞,就是在修建皇陵的过程当中,陵墓当中的结构是由工匠进行制定。

这让工匠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活下去的希望再次燃起,与其坐以待毙,为自己修建死亡的陵墓,不如放手一搏,给自己留下一条生存的机会,所以工匠决定在结构动手脚,使得工匠能够被关在陵墓当中后能够逃出生天!

拐钉钥匙……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工匠设计墓室时,都会为自己留下了暗门,而且作为手艺人的工匠,自然是要考虑到安全问题,要保证修建墓室时,暗道不会被发现,也要保证在通过暗道离开之后,暗门能够成为墓室的一部分,不会被外人随意打开,也不会辱没手艺人为了生存而道德败坏。

也是为了不会在逃离后被轻易发现,所以工匠们在日夜思索下,研究出了暗门的新机关。

通过改变暗门的打开和关闭的方式,使得这暗门本身就是作为墓室的墙体,又能够来回推开,所以对于暗门的石栓要经过长久的计算,对于皇陵的修建时长足以。

当皇帝被送入陵墓后,工匠也就被关在了陵墓当中,通过特制的拐钉钥匙,打开暗门,直到最后一个人通过,在反向将其锁起,没有拐钉钥匙,这暗门就是一堵墙……

也是,生的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