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迷信小王子的尔朱荣,得知19岁的北魏孝明帝元诩,被自己的生母胡充华太后给毒杀了。二话不说就带兵进军洛阳,打算灭了胡太后。
可是出师有名是前提,为此尔朱荣打算立一个皇帝。但是该立谁呢?这事儿尔朱荣一时拿不定主意,因为老元家的宗室成员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他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了天。
老规矩,立铜像定天子。尔朱荣找来了一堆宗室,先后给他们立铜像,前面几个都失败了,直到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元子攸时,铜像居然铸成了!
看来是老天爷让元子攸登基称帝,再加彭城王元勰在北魏威望盛高,尔朱荣便下定决心,将元子攸立为皇帝。自此,元子攸跌宕起伏的傀儡生涯,便拉开了序幕。
尔朱荣是个枭雄,而且是部落首领出身,没什么文化。但是打仗一级棒,这样的人在盛世,那就是个街溜子,可到了乱世,却能成就一番大业。
尔朱荣攻入洛阳以后,率先将元子攸立为皇帝,随后开始问罪。胡太后和年仅3岁的小皇帝元钊,都被尔朱荣给扔进了黄河。
这还不够,手下人又给尔朱荣出了个馊主意,他们建议尔朱荣把北魏百官全都给灭了。尔朱荣不知道哪根筋没搭对,居然认可了这一行为。
于是在公元528年,元子攸登基的这一年,尔朱荣将文武百官都骗到了黄河小浪底,用骑兵将他们围了起来,随后这2000多名官员和北魏宗亲,全部给尔朱荣杀掉,扔进了黄河。
这些人里就包括了元子攸的两位兄弟元劭和元子正。这可把元子攸给吓傻了:这是什么操作?尔朱荣,你要做皇帝,你就去做好不好?犯不着这样搞!
当时尔朱荣的手下人,绝大多数都在劝说尔朱荣称帝。尔朱荣当然也这么想,可关键时刻贺拔岳却提出了反对,理由很简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一脸不大高兴的尔朱荣,只好把这个选择题再次交给了老天爷,于是他又开始铸造铜像了。只是可惜,他给自己一连铸造了4次铜像,都以失败而告终。外加巫师也劝他:大哥,这是天意,不可违背啊!
尔朱荣恍然大悟,认为天命不可违,于是立马将刚刚赶走的元子攸给重新找了回来,哭着让元子攸继续做皇帝。
但是尔朱荣有个要求,那就是迁都晋阳,那是尔朱荣的大本营。这个时候元子攸已经得知了占卜的事情,所以立马硬气了起来:皇帝不做也就算了,迁都是绝对不行的!
尔朱荣见天选之子元子攸执意如此,自己只好含泪离开洛阳,回到自己的根据地晋阳。元子攸长长地松了口气,估计没少塞好处给那个巫师。
在常人眼里,元子攸就是个傀儡皇帝罢了。他本来没有继承权,是勾结了外藩尔朱荣,这才夺取了皇位。
此后自己被尔朱荣所控制,那也是活该罢了。至少当时洛阳的臣民都是这么想的,毕竟河阴之变的惨剧,元子攸也有责任。
可是元子攸本人却十分有个性,他见识到了尔朱荣的狠毒以后,并没有为此妥协。那么元子攸的反抗究竟有多精彩呢?
第一,拒绝迁都。
北魏孝文帝元宏,进行汉化改革的时候,为了让鲜卑人更加融入中原,所以将都城从平城迁徙到了洛阳。此后北魏的都城就长期在洛阳了。
而这个时候尔朱荣为了方便控制元子攸,自然建议迁都晋阳,毕竟自己在洛阳可闯了大祸了!而元子攸却坚持要留在都城洛阳,如果非要去晋阳,那他就不干了!
这种个性,第一次让权臣尔朱荣碰了一鼻子灰,尔朱荣只好对此妥协。这是元子攸反抗尔朱荣的第一次胜利,可见他没有被血腥的屠刀所折服。
第二,拒绝封官。
既然不能迁都,而尔朱荣又想控制元子攸。那尔朱荣只好安排自己的人到元子攸身边了。
首先就是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原本是孝明帝元诩的妃子,如今却成为了孝庄帝元子攸的皇后。
其次便是自己的心腹元天穆,他被任命为太宰、录尚书事,成为了权倾朝野的人物,始终在元子攸身边晃悠着,是尔朱荣的传话筒。
再者是尔朱荣的族弟尔朱世隆。他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左仆射、肆州刺史,手握兵权,随时能够稳住朝中局面。
除此以外,尔朱荣的其他心腹,也都被安插在朝中各种要害的位置,等于说元子攸身边,没几个自己可以信得过的人。
这么一来,元子攸岂不是任人摆布?还真不是!他知道关中、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都是尔朱荣的地盘,他能够争取的,只有洛阳、河南地区的力量。
于是当尔朱荣推荐自己人前往河南做官的时候,元子攸一口拒绝了他的书。这可把尔朱荣给搞蒙圈了:大哥,你还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吗?你是个傀儡晓得伐?咋这么不敬业呢?
元子攸死活就是不答应,为此尔朱荣又让心腹元天穆多次逼迫元子攸就藩,可元子攸一直在摇头。最后没办法,元天穆只好跟元子攸摊牌:小伙子,识相点,尔朱荣才是管事儿的!
元子攸却怒怼元天穆:尔朱荣要做皇帝,就直接让他来做,只要我还是皇帝,就绝对不会答应这件事!想让我做傀儡?做梦去吧!
这话传到尔朱荣耳中,气得他差点带兵杀回洛阳。好在当时叛乱太多,他没工夫跟元子攸置气。
第三,假装听不懂!
当时尔朱荣已经是天柱大将军了,可他还想再往前走一步,那就是加九锡,封公爵,顺便斩获篡位三件套:剑履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于是尔朱荣就试探性地告诉元子攸:大家都劝我加九锡,这可把我气坏了,难道我是想加九锡的人吗?
这种暗示已经不能再明显了,尔朱荣就是想要加九锡,就等着元子攸主动提出来了。结果元子攸却假装听不懂:哎呀,爱卿可真是忠心耿耿啊,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忠诚的大臣,那咱们就不加九锡了!
尔朱荣已经暗示得如此明显了,可元子攸就是不接招。遇到这么不懂事的皇帝,那尔朱荣当然要亲自去辅导一下他的功课了。
于是乎在侄子尔朱天光平定关陇以后,尔朱荣便以皇后即将产子,自己要去洛阳照料为由,带着几千人马前往洛阳。
这可把北魏宗室朝臣们给吓傻了,次尔朱荣来了一趟,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河阴之变,导致2000多名贵族和大臣丧命,这回难道又要故技重施?
因此稍微有点儿身份的人,都纷纷开始逃离洛阳。元子攸知道,场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宗室城阳王元徽、侍中李彧等人的支持下,元子攸打算诛杀尔朱荣。
有人表示要刺杀尔朱荣,有人觉得刺杀风险太高,还有人觉得应该把洛阳城中尔朱荣的党羽先诛灭,在与之强行对抗。由于参与讨论的人太多,这事儿居然闹得满城风雨,大家都给知道了。
我勒个去,没见过把阴谋搞得如此光明正大的,哪怕路边卖火柴的小女孩儿都知道元子攸要干掉尔朱荣了:老爷,买一根火柴吧,皇帝要做掉尔朱荣了,家里需要点火庆祝一下。
这个时候元子攸并没有慌张,而是继续谋划着自己的刺杀活动。
首先,元子攸觉得如果诛杀了尔朱荣,一定会导致身在并州的元天穆挥军前往洛阳,因此元子攸还趁此机会,找了个理由,把元天穆一起喊来了洛阳,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嘛!
其次,元子攸手里能调动的人马有限,因此他看中了武卫将军奚毅。奚毅是尔朱荣安插在元子攸身边的人,但是他与元子攸的关系居然更好,甚至发誓:臣宁死陛下,不能事契胡。有了奚毅的相助,元子攸手里就有了一定的兵马。
再者,元子攸开始安排除掉尔朱荣以后的事情。他拿起了一本《三国志》仔细阅读后,打算学习司徒王允除掉董卓的事迹。但是他不想落得王允的下场,因此在诛杀行动中,只处置尔朱荣、元天穆这两人,至于尔朱世隆、司马子如等人都可以赦免。
最后,元子攸开始和大家商量刺杀的细节。先把尔朱荣、元天穆骗到宫中,然后伏兵四起,将这两个人给乱刀砍了。元子攸也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在自己身准备一把刀,一旦刺杀开始,元子攸先跑路,以免被尔朱荣挟持。
尔朱荣第一次入宫,元子攸等人被他的气势吓得不轻,居然都没敢动手。尔朱荣也意识到了气氛不对,连忙离去。错过了这次机会,元子攸悔恨至极,只好以皇后产子的名义,再次召见尔朱荣。
这回尔朱荣来了以后,恰好迎面碰温子昇,他手里正拿着赦免尔朱世隆等人的诏书。这要换成其他人,恐怕早就瑟瑟发抖了。可温子昇是个老江湖,尔朱荣问他手里拿着什么,他淡淡一笑:天子赦书!
好家伙,一句话,直接让尔朱荣没脾气了。尔朱荣也没去查,就径直走入了大殿。刚进去,元子攸埋伏的人就冲杀了来,尔朱荣还想挟持元子攸,却被元子攸当场一刀斩杀。一代枭雄尔朱荣,就这么没了。
本以为诛杀了尔朱荣,这天下就重归元子攸之手了。赦书也已经颁布了出去,可惜尔朱家那帮人没有一个倒向元子攸的,哪怕再多的高官厚禄也不管用。
事情出乎了元子攸的意料,尔朱世隆、尔朱度律、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等人,纷纷杀向洛阳,压根就不给元子攸任何喘息的机会。
元子攸知道招降无望,却也没有丢了他们老祖宗的脸。他选择与尔朱家族血战到底。元子攸将宫中所有财物拿了出来,招募了万勇士,与尔朱世隆等人杀了个昏天黑地。
只可惜尔朱家族实力强大,元子攸手里没有本钱,最终兵败被俘。3个月以后,元子攸被尔朱兆勒死在了晋阳的三级佛寺。这一年元子攸才不过24岁。可以说,元子攸算得是历史最刚的一个傀儡皇帝了……
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正式消灭了萧齐王朝,建立了萧梁王朝。自此南朝进入了梁武帝统治时期。同时期的北方,一代明主北魏孝文帝元宏病逝,年仅33岁,他那年幼的儿子元恪继位,也不过才3年而已。
新官任三把火,更何况是皇帝?于是在公元505年开始,梁武帝萧衍,组织了一系列的北伐活动。首次登场的便是以临川王萧宏为首的北伐,这次北伐虽然萧宏的表现一塌糊涂,但却诱发了钟离之战,在韦睿、昌义之、曹景宗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导致北魏惨败,死伤接近30万人。
尝到甜头以后的梁武帝萧衍,立志收复南齐丢失的重镇寿阳。甚至在公元514年,不惜动用30万劳工,建造了规模浩大的浮山堰,结果浮山堰垮塌,导致方圆数百里的数十万百姓死伤惨重,可谓是得不偿失。
浮山堰事件以后,梁武帝开始有点儿怂了。毕竟自己登基没多久,国力尚未完全恢复,哪能这么瞎折腾呢?于是梁武帝开始休养生息,着重发展生产力。那么北伐事情就这么忘了吗?那是不可能的!梁武帝始终记着北伐,只不过他换了一种方式,那就是以小博大!
北魏内乱不止,梁武帝觉得以小博大也可以取胜。
北魏到了孝文帝改革以后,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宣武帝元恪在位后期,不信任宗室,重用外戚高肇等人,使得北魏朝局逐渐走向衰败。
元恪去世以后,年仅6岁的元诩继位,直接导致胡太后乱政,继而引发了北魏六镇起义。公元528年,尔朱荣进京勤王,灭了北魏朝中2000多位贵族和官员,等于给北魏高层换了一次血。
在北魏如此动荡的年代,我们的梁武帝老爷子,一边吃斋念佛,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还在动着北伐的小心思,实在是难得啊!
经历了浮山堰失败事件以后,梁武帝似乎学乖了,他认为北魏如此动荡,不需要大军出击,便能够攻城略地。
于是以小博大的一系列北伐战役,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第一次北伐,公元524年,裴、夏侯亶收复寿阳。
第二次北伐,公元527年,夏侯夔、湛僧智收复涡阳。
第三次北伐,公元529年,陈庆之攻克洛阳。
第四次北伐,公元532年,元庆和无功而返。
这四次北伐出兵人数都不算多,以小博大的方针也注定了这几次北伐的结果。要想收益高,投入资本自然也得大,可梁武帝偏偏不这么想,你有什么办法?
裴邃是南朝名将,率先派遣3000人马直奔寿阳城下,和北魏扬州刺史长孙稚大战了9个回合。由于人数太少,后援力量又没跟,结果无功而返。
此后裴邃收拾残部,陆续攻克了狄丘、甓城、黎浆等城。这可把驻守在城父的河间王元琛给吓坏了,要不是元诩多次催促进军,这哥们说不定就开溜了,毕竟裴邃太能打了。
元琛到了以后,与长孙稚合兵一处,共计5万人。此时南梁军队数量不详,但肯定远远比不北魏,否则早就强攻寿阳了。
明年,复破魏新蔡郡,略地至于郑城,汝颍之间,所在响应。魏寿阳守将长孙稚、河间王元琛率众五万,出城挑战。邃勒诸将为四甄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稚,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斩首万余级。稚等奔走,闭门自固,不敢复出。---《梁书》
5万大军刚出城,就被裴邃埋伏下的4支人马杀得大败,死伤1万多人,自此北魏大军不敢再出城作战。可惜没多久裴邃就在军中去世了。
主将去世,可北伐大业却不能耽误了,于是萧衍让夏侯亶接替了裴邃的工作,继续北伐。看来次浮山堰的教训还不够,萧衍居然又想着玩一出水淹寿阳城,吓得北魏大军瑟瑟发抖。
由于淮水暴涨,夏侯亶果断出兵围困寿阳。当时长孙稚已经被调走了,新来的扬州刺史李宪压根顶不住这双重压力,居然选择了举城投降,北伐大军还没怎么用力,就轻而易举收复了寿阳。不得不说裴邃在这次收复寿阳之战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尝到甜头的梁武帝萧衍,在第二年立马组织起了另一场北伐活动。这次他派遣司州刺史夏侯夔、谯州刺史湛僧智等人攻打北魏的东豫州。
此时的北魏内部,由胡太后主政,可谓是一塌糊涂。北魏军心动荡,直接导致南梁大军连战连捷,陆续攻克北魏的平静、穆陵、阴山三关。
其中谯州刺史湛僧智的战斗力爆棚,将北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围困在了涡阳,采取围城打援的方式,击溃了北魏元显伯带来的援军。而夏侯夔也前来助阵,切断了魏军后撤的路。
这下完犊子了,元庆和在重重压力之下,压根无心恋战,只好选择出城投降。自此涡阳便落入了南梁之手。
北伐事业可谓是蒸蒸日,梁武帝非常高兴啊,认为自己没花多少本钱,就获得了比较高的回报。实际梁武帝不知道的是,他已经开始错过最佳北伐时机了。
因为公元528年,北魏六镇起义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时候,尔朱荣、葛荣、杜洛周等枭雄陆续崛起,再过2年这场起义就要结束了。
如果这一时期,趁着北魏大乱的时候,梁武帝能够派大军北伐,那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我们的梁武帝意识到这一点时,居然只让陈庆之派遣7000人马北伐,这不是闹着玩吗?
尔朱荣制造了河阴惨案,导致北魏宗室纷纷出逃到南梁,梁武帝顺手便将元颢立为北魏皇帝,并且派遣陈庆之带着7000人马护送他前往洛阳登基。
好家伙,得亏陈庆之能干啊,带着这么点人,在北魏打了47仗,全部取胜,陆续收复了32座城池,拿下荥阳、虎牢等重镇,继而夺取洛阳。
高祖复赐手诏称美焉。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梁书》
可就这么点人马始终无以为继,梁武帝此时又跑去寺庙里吃斋念佛了,压根没工夫派遣援军给陈庆之。等到尔朱荣缓过劲儿来,大军南下,瞬间将元颢沿途捡来的十万残军击溃,连带着陈庆之的那7000人马也毁于一旦。
所以说,陈庆之北伐的时机,其实是南梁夺取天下的最好时机。可惜梁武帝不肯下本钱,依旧想着以小博大,那不是闹着玩嘛!
经过了这次北伐,梁武帝似乎依旧没有醒悟过来:北魏你随便乱,我要是大举北伐算我输!这可把北魏那帮乱世枭雄们给高兴坏了。
到了公元532年,由于北魏的南兖州刺史刘世民投降南梁,北魏的建义城主兰宝诛杀徐州刺史,献出下邳城投奔南梁,再加高欢和尔朱家族内战正酣,使得梁武帝再次萌生了以小博大的北伐念头。
不过这回梁武帝就更加敷衍了,他连自己人都不肯派遣,而是派遣了元庆和带兵北伐。还记得元庆和吗?元庆和过去是给北魏干活的,由于夏侯夔拿下了涡阳,元庆和就投降了南梁。
这回梁武帝册封元庆和为假魏王、北道总督,带兵北伐。你说一个降将,梁武帝能给多少兵马呢?显而易见嘛!
等到元庆和出兵以后,得知北魏朝廷派兵前来镇压,吓得他立马后撤,一路小跑回到了南梁。梁武帝无奈地笑着摇摇头:元庆和你小子,嘴巴溜得很,可胆子却跟老鼠一样小。(胆小如鼠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梁武帝萧衍授予信武将军,以为北道总督、假魏王,北伐。行至项城,北魏朝廷出师讨之,望风退走。萧衍责之曰:“言同百舌,胆若鼷鼠。”遂徙于合浦。---《魏书》
你也别说人家元庆和了,就问你梁武帝自己吧,如果你胆子够大,为什么每次北伐都出那么点人马呢?难道就不敢多下点本钱嘛!
再往后,梁武帝还想北伐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六镇起义逐渐消失,尔朱家族也被高欢逐步消灭。北魏内乱已经被平息下去了。
这个时候的北魏,除了关陇地区外,皆由枭雄高欢统治,实力强劲,再也不害怕梁武帝的北伐了。侯景南归以后,虽然梁武帝在他的怂恿下,还想北伐,可看了看北魏的实力,立马扇了自己两个嘴巴子,放弃了这一想法。
从此以后,梁武帝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契机。从公元524年,梁武帝第一次正经北伐,到公元532年,梁武帝最后一次正经北伐,足足有9年时间,北魏都处于内乱状态。可他就是把握不住这些机会,你能咋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