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
“圣!”
“陛下,你别吓我啊!”
李世民摇摇欲坠吓坏书房内的所有人。
他原本就有偏头痛的毛病,难道又复发?
徐惠和长孙无忌手忙脚乱地连忙将李世民扶住。
就连权万纪也吓得忙从地爬起来,凑到他的面前。
“没……没事!”
“朕没事!”
“朕没病!”
“朕只是太兴奋了!”
“朕只是太高兴了!”
还好,李世民很快就恢复过来。
他这是太激动了,造成血液快速头产生晕眩。
对本身健康却是没有大碍。
“权爱卿,如果事情真像你说!”
李世民站稳身子,紧紧拉住权万纪的手感激道:
“朕就算死,也能瞑目了!”
李二同学或许有些好色!
李二同学或许有些阴险不择手段!
他甚至还好大喜功,迷信方士,对天地缺少敬畏。
但总的来说,你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皇帝。
贞观二年,大唐蝗灾遍地,粮食绝收。
李世民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
“恐成疾,不可。”
李世民曰: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
他带头吃蝗虫,鼓励百姓灭蝗尽一切可能保住收成。
贞观三年,天下大旱,关中民不聊生。
李世民亲自带着后宫及皇子,下田耕种,并号召士大夫官员以身作则,带领天下百姓将耕种丰收看成头等大事。
但纵使这样。
随着大唐的人口增长,粮食自足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新唐书》记:
贞观元年春,大饥,东都、河南、河北米斗千钱,死者相枕。
贞观二年五月,麦将登而雨霖,米斗千钱。
贞观十四年,京师及河南饥,饿莩遍野。
……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国家的粮食产量成正比
相比之下,李世民还算个相当勤勉的皇帝。
依然是粮食产量限制了大唐人口增长。
整部大唐史,几乎就是皇帝带着百姓跟饥荒作斗争历史。
百姓食不裹腹之际,几乎就是王朝覆灭之时。
可想粮食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
大唐贞观,单个稻穗不过谷粒六至八十颗。
谷粒还丰瘪不一,粮食充其量不过亩产二百余斤。
可是现在呢?
李恪造出来的这个超级新型水稻,实在是太惊世骇俗。
不但,每个谷粒夸张到有莲子大小。
而且还稻穗达一百二十粒以。
爆出一个让人目瞪口呆,亩产六百多斤的夸张数字。
你说李世民能不激动吗?
仅此一项,如果一旦成功。
权万纪说得一点也没有夸张,从此大唐就再无饥荒可言!
“臣不敢欺君!”
被李世民拉住手亲切慰问,这可是臣子少有荣耀。
权万纪老泪纵横激动无比道:
“皇可随时去蓬莱一观,臣愿以一死担保!”
“恭喜圣,贺喜圣!”
听到权万纪这样的保证,房玄龄也不禁信了八分。
他也老泪纵横满心欢喜,向李世民恭贺。
“可是……为何不见权大人早些报至民部?”
不过,随后他又反应过来。
这种大事,皇帝和他竟然在朝廷一无所知?
如果,早些时日知晓,有着朝廷的支持,何至于要花五年时间才能育种成功?
开心之后,房玄龄不禁充满困惑。
“皇,此事正是臣要为王爷抱屈的原因!”
听到这个问题,权万纪一震,起身正色道:
“臣与王爷在去年就书吏部,但是最后却得了一句:妖言惑众,谄媚取宠的评语!”
“王爷不甘心,又撰文将丰收的谷粒送至民部。”
权万纪一脸悲愤道:
“却没想,数日之后全部被送回,并说王爷产妖邪之物,问王爷这种粮食是否能吃?”
“殿下悲愤难平,自此王府饮食皆用超级水稻。”
权万纪感动地道:
“皇,殿下以身试法,就是想告诉民部,超级水稻绝没问题,他都能吃?为什么天下人就不能吃?”
“岂有此理!侯君集该杀!”
李世民越听越怒,不禁拍案而起:
“刘泊误我,这等大事都不知道报……”
贞观十七年,太子案未发之前。
候君集兼民部事物,尚书左丞是刘泊。
不过,一说到这些,李世民不禁就有些尴尬。
毕竟,李恪实在让他不重视。
行下效,再加侯君集是太子的死党。
看到齐王的奏章,下意识地就不会容他在朝廷有什么影响力,能想办法推了就推了。
再加,李恪报来的这个超级水稻太夸张。
估计他们能相信才有鬼。
关键如果要是真成了,齐王李恪瞬间将会在天下有多少的影响力?
这不是要他们给太子李承乾找对手吗?
“可是,爱卿你不有专奏之权吗?”
想想死去的侯君集,并无实权的刘泊。
李世民只能讪讪又问权万纪:
“为什么不直接给朕奏章。”
“这……”
权万纪面色难看,不由自主目光就瞄向了长孙无忌。
他倒想骂人。
心想没有这厮,王爷至于天天吃这来证明吗?
但这话却又实在不好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