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山抬起桌上的茶碗喝了一口,涩甜涩甜的,是山上采的野生茶,里面加了些糖煮出来的。
他以前没喝过茶,也不知道其他茶叶味道如何,目前这个说不上喜欢。
苏长福倒喝得很享受,他放下茶碗问苏中山道:“中山可是找我有事?”
苏中山点点头,笑着道:“好事。”
说着,他将怀里单独放的五十两银子拿出来,放在苏长福面前道。
“二丫运气好,上山挖野菜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一颗人参,卖了三百两。”
“这孩子心善,让我拿出五十两捐给村里想上学的孩子。”
苏长福听完,愣了片刻,回过神来激动地拍着苏中山的肩膀,连声夸赞。
“是个善良的孩子,你们一家的恩情,我和村里孩子们都会记住的。”
要知道,一个村子最重要的就是和平,团结。
他们村并不富裕,识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读书是一件很奢望的事。
一年光是学费就要一两银子,再加上笔墨纸砚,节令送礼,一年总的要花费三四两银子。
现在有了这笔钱,就算供出几个童生他也满足了。
苏长福满脸喜色地道:“我一会儿就召集大家,宣布这件喜事。”
苏中山又说道:“大伯,我还有两件事请你帮忙。”
苏长福摆手示意,“你说。”
苏中山将买山林和土地,以及收购蘑菇和板栗的事情告诉了他。
苏长福捋了捋胡子,欣慰道:“中山你做的好。”
这孩子不愧是他看着长大的,为人正直善良。
这份品性是他那两个兄弟都比不上的。
现在农忙结束,大家都在找生计赚钱,苏中山一家可以说又帮了大忙了。
如此难能可贵的宽阔胸襟,实属难得。
“我去拿地册。”
苏长福起身回房间拿来了林源村的地册本本。
他翻看了苏中山要买的山林,荒地,良田。
如实说道:“山林有二十亩,良田八亩,房屋周围的的荒地十五亩。”
“良田是四两银子一亩,荒地和山林,三两银子一亩,总的一百三十七两银子。”
苏中山给了他一百四十两银子,除去一百三十七两税银,剩余三两是到衙门办事要用到的。
苏长福收了钱,给苏中山说了时间,“我明早去衙门给你办地契。”
“麻烦大伯了。”苏中山开心地笑着道谢。
苏长福摆摆手,“要谢也是我和全村人谢你。”
俩人又聊了会儿,苏中山便起身告辞了。
老刘氏回了屋,端来了一盘剥好的炒栗子放在苏长福面前,道:“尝尝,可好吃了。”
“闻着挺香的。”苏长福味蕾被勾了起来,伸手拿起一颗放嘴里。
又甜又糯,味道十分新鲜。
老刘氏笑着道,“没想到这毛刺弄一弄还真好吃。”
“二丫那小丫头,真机灵。”
苏长福赞同地点点头,“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老刘氏吃了一颗,有些幸灾乐祸道:“老王氏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说着,又问丈夫道:“中山找你干啥?”
问起这个,苏长福脸上又露出了笑容,也没瞒老伴,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
老刘氏听完也是满满的震惊,要别人遇到这种好事,估计藏得要多严实有多严实,那会无私奉献的捐献出来。
老刘氏笑着道:“我明天让那几个皮猴子也上山采蘑菇去。”
苏长福笑着点了点头,道:“也别拘着荣哥儿,让他去跟二狗玩。”
老刘氏笑着应声道:“也好,天天闷在书房,也不是个事,让他劳逸结合下。”
“我去看看他。”
老刘氏说完,端着一盘炒栗子就出去了。
苏长福也喝了一口茶水,拿着烟杆去了村头,敲响了村里的集合锣。
听到集合锣的人,也没耽搁,带着好奇赶了过来。
虽然没能全部集齐,但至少每家都有人来了。
人群闹哄哄一片,有些担心发生了什么大事,便七嘴八舌开口问站在台阶上村长。
“村长发生什么事了?”
“是啊,大伯,发生什么事了了?”
“不会是徭役的事吧?”
“不是说今年新帝登基,免除两年地税,免一年徭役吗?”
苏长福见他们越说越离谱,抬手大声道:“肃静,不要妄加揣测,是好事。”
众人听村长这么一说,松了一口气,问:“什么好事啊村长?”
苏长福笑着将苏中山捐款,以及收购蘑菇毛刺的事情说出来。
众人震惊了,接下来一片欢喜,纷纷对苏中山一家表示感谢和夸赞。
苏长福又敲打了众人一番,要懂得知恩图报,如果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来,立马逐出林源村。
林源村可是他们的根,没了根是活不下去的,众人纷纷表示一定记住村长的话。
村里多数人还是挺淳朴的,知恩图报这点还是做得到的。
更何况苏中山一家的品性和胸怀令他们感到佩服和尊敬。
每家可供一个读书人,年龄五岁到十三岁。
村里这个年龄的男娃,有五十多个,三分之二的家长,没开窍,觉得上学浪费时间。
苏长福对此早有预料,说不上失望,让众人回家慢慢考虑,考虑好的到他那做个登记,明年开春就安排。
苏大山集合的时候也在,想到一家只能供一个,心情低落了下来。
挖野菜回来的小王氏,见丈夫心情不好,便问他:“怎么啦?”
苏大山将事情说了一遍,小王氏一下就激动了,“娘不是早有供小虎读书的意思吗?那这个名额就应该属于我们源哥儿。”
苏大山眉头紧锁,“话是这么说,但娘不会这么容易妥协吧!”
要老太太知道老二家捐钱也不给她分点,估计得气炸了。
想到这里,苏大山心中又多了几分忧虑。
小王氏没想那么多,她现在满脑子都是要让源哥儿上学的事。
“你去看看娘回来没有,跟她提下,看她什么意思。”
要实在不行,那就直接分家好了,反正她也伺候够了。
苏大山点了点头,刚出了屋,就见儿子苏源正站在门口望着他。
惊讶了一瞬,看向儿子,“你都听到了吧?”
苏源抿唇看着他爹,眼眸中满是渴求,“爹,我想读书。”
苏大山心一涩,挂起一抹笑,“好,爹答应你。”
“那我去喂鸡了。”苏源笑了,笑得灿烂又向往。
苏大山望着儿子脸上的笑容,心中下了某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