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刻钟,牙婆就领着十来个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少来到了院坝。
苏浅月起身走了出去,李氏和苏中山想了想也跟了出去。
一行十几人见着出来的买主,一下子激动了起来,都希望自己被选中。
这牙行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吃不饱穿不暖,时不时还遭人打骂。
牙婆将牙奴册子递给苏浅月,“这是他们的信息,你看看。”
上面的身份信息很详细,年龄,姓名,家住何方,犯过什么事,已婚,未婚,家庭有哪些成员,什么关系,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苏浅月翻完册子,看中了一家三口,和在县令家做过下人的一男一女。
“王福一家,银杏,马安。”
苏浅月合上册子,看向他们道:“念到名字的出来。”
一听没念到自己名字的人,扑通扑通跪了下来。
“小姐买下我们吧!”
“我什么都能干。”
“我吃的少,求求您买了我吧!”
牙婆连忙叫来一旁站着的三个大汉,“把他们带下去。”
三个大汉的速度特别快,将几人像拎小鸡似的,提了下去。
牙婆陪笑道:“对不住了姑娘。”
苏浅月淡淡的摇了摇头,没放在上心上,只是问她:“这五个人多少钱?”
牙婆道:“这一家三口,总的六两,其他两个要贵点,两个十两。”
苏浅月连带房子的钱一起给了她,总的二百四十六两。
牙婆拿到钱,笑得牙不见眼,将卖身契交给苏浅月,又带着苏中山和李氏去了衙门,办过户手续去了。
苏浅月趁着他们去的时间,才好好打量起这五人。
身材柔弱,面色蜡黄,四个大人虽保持着镇定,但苏浅月还是能从他们眼中看出紧张和不安。
王福的儿子看起来瘦瘦小小的,跟苏瑾瑜当初很像,年纪也不大,六七岁的样子。
见她看过来,一双眼珠子有着羞怯和好奇。
苏瑾瑜见这人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又特别像以前的自己,一时间多了几分亲近。
他走过来问男孩,“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害羞一笑,不安地搓了搓手,“我叫铁蛋。”
苏瑾瑜笑着自我介绍,“我叫苏瑾瑜。”
苏浅月对铁蛋温和地道:“不用紧张,跟瑜哥儿去旁边玩吧!”
王福有些激动,摸摸儿子的头道:“去陪小少爷玩。”
“我请你吃糕点。”陈瑾瑜拉着铁蛋的手就去了一旁分享美食。
王福和妻子有些拘谨,但见主人家很温和的样子,心里安心了不少。
“小的叫王福,这是小人的妻子杏花。”
苏浅月点了点头,又看向银杏和马安。
“奴婢叫银杏,识得一些字会做饭,马安是奴婢的哥哥,会赶车,学过些拳脚功夫。”
其他信息苏浅月都在册子上看过了,王福一家说起来跟自家当初的情况挺相似的。
只不过王福跟苏中山有一点不一样,一个是后娘,一个是亲娘。
至于银杏和马安,这姐弟俩都是在县令家做过下人的。
银杏以前是县令女儿身边的丫鬟,今年十四岁,识些字,还会做饭。
马安今年十二岁,以前在县令家做些购买食材跑腿的活。
案底记录,这两人对县令贪污受贿之事并不知情,也没参与其中。
不然也活不下来。
银杏和马安跪了下来,说道:“请小姐赐名。”
她和哥哥从小就被卖到县衙府上做下人,名字也是主人家取的,遭受了这一次的无妄之灾。
她想有个新的开始。
王福夫妻俩面面相觑,有些犹豫不决。
苏浅月笑笑对王福夫妻俩道:“这个不强求,名字你们自己做主。”
王福夫妻俩十分感激,连忙磕头道谢:“谢谢小姐。”
就算老太太将他们一家卖给人牙子,逼上绝路,但他们也不想改姓。
坏的是老太太,而他那死去的爹,对他一家是好的。
苏浅月不在意的笑了笑,又才给银杏姐弟俩取了名,“雪竹,墨竹。”
姐弟俩眼睛一亮,欢喜地道:“谢谢小姐赐名。”
王福一听这名字就不错,也有些意动,踌躇片刻道:“小姐,能不能…帮铁蛋也赐一个名?”
他是觉得,儿子跟着小少爷,没个像样的名字,会给主人家丢脸。
苏浅月想了想道:“叫明路吧!”
瞬间感觉自己好像在批发名字一样。
“谢谢小姐赐名。”王福夫妻十分欢喜地拉过儿子磕头道谢。
苏浅月对几人道:“以后每月给你们发三百文月钱,十年后,卖身契作废,恢复自由。”
四人闻言怔了怔,半晌后又激动地要跪下磕头,苏浅月连忙拦住道:“起来吧,跟着我没有那么多规矩,我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
“只要你们踏实做事,我也不会亏待你们,相反,如果有人做出背主之事,我亦不会手下留情。”
四人立马表忠心,“小姐放心,我们定会恪守本分,为小姐好好办事的。”
月钱三百文,一年就能有三两多的银子,这是四人不敢奢求的事情。
不要说让他们干十年,就是二十年他们也愿意的。
苏浅月心里对几人有了安排,苏中山一回来,她就将五人安排进了宅子里。
见五人衣服都破得不能穿了,苏浅月和李氏又去了趟衣铺和食铺,给五人买了两身衣服和饭菜。
又置办了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雪竹要稳重些,懂的也多,于是苏浅月就暂时将院子和人交给她来管。
交代好这边的事情,苏浅月又让苏中山去买辆马车。
她和李氏带着四人去将铺子和院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
三间铺子挺新的,也不再需要装修,只是里面还缺少做生意要用到的一些柜子和货架。
苏浅月又跑了一趟家具铺,拿图纸让人做几个现代版的货物架和专柜。
东西两天后就送来。
不得不说速度挺快的。
全部事情安排好,已经是晚上戌时(七点),一家四口也累得够呛。
家里明天还要收货,也不能耽搁,在镇上简单吃了顿饭,便由苏中山赶着自家的马车回了林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