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凌志电动车公司(1 / 1)清风沾我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凌云在米国市场疯狂收割的那个周末,校长带着他那个同学和凌云见面了。

校长的同学叫周建利,一个文静白皙的中年男子。鼻子上架付金丝眼镜,整个人显得很儒雅。

周建利毕业于哈工大,工程师出身,对技术很痴迷。他本不想跳槽,觉得民营企业对技术人才不会重视。

凌云挖他多半是想要通过他窃取市摩托车厂的技术,等榨干了他的价值后多半是一脚把他踢开。

可是校长三番五次地去软磨硬泡加上凌云许诺的待遇实在太丰厚了,周建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和凌云见一面。

凌云开出的价码是年薪30万,还给配一辆专车。

周建利此时在市摩托车厂的工资也就2000出点头,相差了十多倍。

凌云和周建利简单寒暄后就切入正题。

他把周建利到任后的工作做了一下说明。

周建利上任后,要迅速组建团队,和县招商办对接工作,把企业注册审批工作往前推进。

会同赵伟国那边派过来的两个技术员,一起共同商定电动车的技术路线,结合企业投资规模考虑,确定哪些部件自产,哪些是外包采购。

凌云要求暂时先确定至少电机和总成是一定要自产的。至于控制器,凌云准备暂时采购芯片,两年内实现芯片的自产。

还有外壳部件,县模具厂马上也归属于自己了,这个也是要自产的了。

确定了自产的技术路线后,组织论证设备采购问题,向设备商发出采购要约后,要会同设备供应方以及技术部门请省建工设计院拿出厂区、厂房、配套设施、生活设施的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组织工厂建设。

在工厂建设的同时,也组织人员试制电动摩托车,完善技术方案。

凌云的要求是在年底前电动摩托车的原型车要有结果。一年半的时间至少要完成主体车间的建设和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同时,要形成电动摩托车的量产能力。

周建利一番聊完,觉得凌云虽然年纪不大,但说话办事都极为老道。

仔细琢磨了一下时间的分配,发现凌云给的时间线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既没有一拍脑袋就要求大干快上也不会让他们这些人有闲暇的时刻。

再想到凌云显然思路很清晰,对公司的整体大局都尽在掌握中却并不对他们的具体做事指手画脚,日后相处应该能比较友善。

诸多考虑之下,周建利答应了凌云的邀请,出任公司的筹建委员会主任一职以及未来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凌云和周建利还有校长商量一番后,顺便把公司的名字也给起了,就叫“凌志电动车股份公司”。

当然,凌云在让律所准备文件申请商标的时候除了会把“凌志”这个名字在电动车、汽车上的商标注册掉以外,像什么“特斯拉”、“法拉第”等等在电动汽车上的商标凌云也准备一并申请了。

周建利的加入除了凌云高兴之外,陈蕙兰也是特别高兴。

她这个项目协调小组组长现在终于可以开工干活了。能找到人对接了。像什么项目用地规划、环境评估、项目可行性分析等都可以抓紧时间做了。

周建利最终又从市摩托车厂拉来了两个青工,都是技术不错的人才,而且还很年轻,转行搞电机研究不吃力。

县府先是支持了凌志电动车公司一名文员。这名文员年纪不小了,已近30。在县府还是个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再干下去也没啥前途了。

换到企业工作,至少工资待遇要比在县府高多了。

会计是县动力柴油机厂的一名退休老会计先顶着,等有合适的再说。出纳是陈蕙兰帮忙找的她的一个娘家侄女。

总算是初步把工厂筹备组的班子给搭建起来了。凌云高兴之下就给他们在县里最豪华的宾馆租下了一整层作为办公地点。

又买了一辆奥迪6给周建利作为配车,当然,其他人有正当理由需要用车的话,也可以申请借用一下。

校长本准备把凌云父母的那辆车给还回来的,凌云说暂时不急,反正他爸妈离拿驾照还有段时间,大不了到时候再买一辆,这辆车就给校长先用着吧。

凌云还给校长挂了个筹备委员会顾问的荣衔。校长倒也没反对,他最近也在琢磨学车,他发现有辆车办事是方便多了。

新开办的企业,气势上决不能输。一定要让设备供应商还有材料商等往来客商看到新企业的实力雄厚。

好事多磨,陈蕙兰的项目协调小组和筹备委员会没过几天就产生了第一次分歧。

分歧的是项目的选址规划问题。

县里今年的用地指标紧张,东挪西凑之下只能给凌志电动车公司一期200亩地。200亩就200亩,凌云表示理解县里的实际困难,再说也不能为难自己师母不是,凌云答应了。

可是选址上凌云否定掉了县里的建议。

县里建议的选址是在凌云家村子边上。凌云家所在的村有一个油膏厂和一个预制品厂,是村集体的产业,不过现在早已都倒闭了,荒在那里。

这两个小厂子边上还有个大水塘,可以填平了去,再挪点村子的集体建设用地,给凌云凑两百亩。

土地由县里出面收储给村子补偿,转成工业用地后卖给凌云,价格倒是很便宜,才5万一亩。

凌云不同意的理由是,厂子在未来三年内还上马二期工程,以后还要有配套的生产厂落地过来,是要打造一个工业园区的,用地面积至少要预留出2000亩的规划。

老家村子这边的这个选址周围都是良田,日后都是基本农田,在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的将来,凌云日后的工厂扩建肯定会受到影响。

虽然凌云知道未来老家这边还是被开发成了工业园区。但是那是10年之后的事情了,再说那个工业园区面积还不到1000亩呢,属于市一级的工业园区。

凌云的规划是自己这个工业园区要做成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怎能不在预留发展用地上面多留个心眼。

再说了,华夏农村的一部分人的德性凌云太了解了。外商投资来拆迁村子的话,村民可能兴高采烈地就搬了。

同样的条件换成是凌家的公司拆迁村子的话,村子里一些人就要动歪心眼了,他们就要人为制造阻力和麻烦了。

说白了,有些人就是见不得身边的人过得好了

凌云的选址是在县城城西,临近于铁路的一片荒地。那片荒地里沟渠横杂,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种啥都长不好,不属于基本农田,顶多就是一般农田。

这片地凌云拿下的话坏处是开发成本较高,要把横杂的沟渠取直护坡做成园区内的景观河,还有部分做成暗渠充当排水道。

不过好处是,这片地够大,开发阻力小。

不过县里对这片地早也有规划了,这片地县里的规划是做一个物流产业园。本县蔬菜产业发达,县里规划把这片地做成一个农产品物流园,依托铁路、发展陆运,集合本县以及临近几个市县,向江南地区输出新鲜瓜果蔬菜

陈蕙兰一时犯了难,一边是几乎等于自己半个儿子的凌云,一边是县领导交代的全县发展大局,她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