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城大殿。
这是新皇帝朱祁钰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金漆雕龙的宝座,朱祁钰正襟危坐。底下,百官分作文武,列班战立。
明朝劫后余生,也是百废待兴。
这一次的大朝会,新君需要对前朝得失总结,再确立往后施政纲领。
朱祁钰往下看了看,朝堂的大臣和以前相比,也是少了很多。
在开始后不久,大太监金英手捧圣旨,向着百官宣读。
“兵部尚书于谦,忠心义烈。赖社稷之灵,竭股肱之力。为表其忠义,加太子少保衔。”
“武清伯石亨,骁勇善战,不避刀斧。京师一战,论军功,石亨第一。进侯爵,以酬其功。”
“镇朔将军、宣府总兵杨洪,治军严厉、兵精马强、体恤士卒,国家危难,独守宣府。进侯爵,彰其忠勇。”
“总兵郭登,以孤军守孤城,保大同不失。封定襄伯,特进荣俸大夫、柱国。”
土木堡之变后,内有于谦统筹、石亨奋战,外有杨洪防守宣府、郭登保全大同。
他们这四个人,功劳在群臣中最大,所以朱祁钰特意对他们加官进爵。
这即是对他们功劳的肯定和奖赏。也是朱祁钰向他们表示,他们将会是朱祁钰倚重的大臣。
“臣于谦,领旨谢恩。”
“臣石亨,领旨谢恩。”
“臣杨洪,领旨谢恩。”
一个御史言官从队伍里站了出来,他向着朱祁钰拱手后,禀奏。
“臣弹劾杨洪、杨洪之子杨俊。杨洪怯敌,未曾派兵营救土木堡,致使大军败绩。杨俊弃守马营,导致瓦剌南下,合围我军于土木堡。”
言官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群臣开始窃窃私语。
杨洪镇守的宣府有兵将三万,距离土木堡也只有一百里。杨洪在土木堡前后,确实没有出兵,这是事实。
杨洪和他儿子杨俊从队伍里走了出来,两人都是跪倒在了朱祁钰的面前。
皇帝被围,杨洪父子不出兵,导致明朝大军尽没,皇帝被俘。这是天大的罪责!
已经六十多岁的杨洪,战战巍巍的跪倒在朱祁钰的面前。杨俊,也把头狠狠地敲击地面。
于谦的刚直不阿,再一次表现得淋漓尽致:“杨俊在蒙古人进攻的时候,不能力战。导致独石、马营失陷。蒙古人顺势占领怀来,切断土木堡水源。这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正统十年进士,兵科给事中叶盛附和了于谦的意见:“军国大事,边关为重。如果独石、马营不被蒙古人夺去,我大军如何会惨败土木堡!”
“土木堡之败的根源,在于宣府的独石、马营被攻破。杨俊溃败,应当被问罪!”最开始弹劾杨洪和杨俊的言官,言语更加犀利。
杨洪在杨俊失守后,隐瞒或者延迟了报,这是事实。他也没有想到,三十万大军会被几万蒙古人打败。
杨洪只是想为儿子拖延、掩盖一下。一旦明军击败了也先,或者平安返回北京。那么这种小溃败,也就无关大局了。
于冕和杨洪、杨俊,在追击也先的时候,曾经并肩作战。
于冕觉得他应该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独石、马营,宣府的外围堡垒,此前,它们已经多次被蒙古人攻破过。杨俊兵败,不过是寡不敌众。胜败兵家常事。为将者,谁敢说自己未曾一败?”
那个言官语气慷慨激昂:“但是因为杨俊的失职,才导致大军的败绩。”
“这对杨氏不公平!土木堡之变,是太皇朝令夕改、宠信王振、不熟悉军务,而导致的。杨氏,何罪!”于冕据理力争。
涉及太皇朱祁镇的功过得失,让部分跃跃欲试的官员,沉寂了下来。
台阶面的皇太后孙氏和皇帝朱祁钰,也是各有心思。
孙太后,很不爽。
虽然她儿子朱祁镇有错,但是别人当面指责儿子的时候,她还是心中怨恨。
朱祁钰,对子于冕指责朱祁镇,则是心中窃喜。
土木堡之变,过错就是在于朱祁镇。朱祁镇越是无能,越能衬托出朱祁钰的英明。
杨洪父子,有三大功劳。
杨洪从永乐就开始冲锋陷阵,乃至后来的调任镇守宣府。杨洪已经在军中效力四十多年了。杨洪,劳苦功高。
也先挟持被俘的皇帝朱祁镇,在宣府城下,让宣府打开城门。是杨洪不予理会,并坚守宣府不失。
北京之战后,杨洪父子带兵南下勤王。斩首数十,解救被蒙古人俘虏的百姓万。
其实在大多数大臣的心中,都是认为杨洪父子有功有过,而且是功大于过。
户部尚书陈循,也认为杨洪父子无罪:“石亨、杨洪以及杨洪的儿子杨俊,都是骁勇善战的将领。杨洪父子调任宣府,宣府兵将大喜。有杨洪父子在,宣府才得以保全,没有陷落蒙古人手中。”
从土木堡逃回来的大臣李贤也出来为杨洪说情:“杨洪,生于将门,长于军伍。杨洪久在边塞,有保家卫国的功劳。”
其实于冕出来为杨洪说话,还有更深的的用意。
明朝前期,一直是三架马车并行,武将勋贵、内廷太监、文臣集团。
在土木堡之变中,以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为代表的武将勋贵死伤惨重。
太监首领王振,死在了土木堡。因为王振蛊惑皇帝御驾亲征,又为了显示权势,更改行军路线。太监集团,也失去了话语权。
以于谦为首的文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战后,文臣开始了全面接管明朝的权利。
明朝的重文轻武,是从土木堡之变后开始的。
不是说文臣掌握权利不好,只是过分的重文轻武,导致了明朝军事力量的迅速下滑。
于冕保护杨洪,其实就是保护武将集团。毕竟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多数是军人的事。
朱祁钰觉得是时候了,他必须出来,为杨洪父子表示自己的决定。
“于谦,公廉勤慎、才识俱优。石亨,存心宽厚、善抚士卒。杨洪,军旅整严、有谋有勇。他们三人,朕亲近而且重用。”
朱祁钰的话,向百官传达了不少的信息。
首先,他确定了今后明朝主要重臣。于谦为首、石亨次之,一文一武。
至于杨洪,虽然也作为重臣,不过他已经快七十了,撑不了几年了。
其次,他虽然没明说,但是通赞扬杨洪,已经表达不会再追究。
最后,朱祁钰表现出了“亲贤臣,远小人”。
这表现了他和朱祁镇的昏庸不同。朱祁钰向天下表示,他将会有一番作为。
后世在讨论北京保卫战的时候,都把功劳算到了于谦的身。
穿越后,于冕才知道朱祁钰,功劳不在于谦之下。
这个皇帝,可以辅佐,大有可为。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这也成了于冕接下来毕生的追求!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12日到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