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小人也能有才华(1 / 1)晓月残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事中覃浩,向朱祁钰了一封奏折。

在奏折里,覃浩说道。罗通是因为懂得军事,而被起用。鉴于罗通的军事才能,不适合让他掌管都察院事务。

覃浩在奏效里说的话,朱祁钰感到认同。

“好钢,要用在刀刃。”

罗通在军事的能力,更强。督察院的职务,确实不太适合罗通。

在御书房里,朱祁钰召见了罗通。

作为通政司右参议的于冕,也被朱祁钰叫到了御书房。

朱祁钰显然是想化解罗通和于谦之间的不快。

但是朱祁钰又怕于谦和罗通见面尴尬,所以才特意叫来了作为于谦儿子的于冕。

朱祁钰也是用心良苦。

朱祁钰作为皇帝,先开了口:“罗通,朕决定罢免你都察院副都御使的职务。”

“陛下是认为微臣不能胜任副都御使的职责,还是因为一些别的原因?”

罗通把“别的”两个字咬得很重,同时还把眼睛瞟向一旁的于冕。

罗通心里怀疑,是于谦、于冕父子在暗中搞事情,想要对他不利。

“是,也不是。你熟悉的是军务,在居庸关表现得非常不错。朕是想让你一心一意的参赞军机,这样才是人尽其才。”

罗通开始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都察院副都御使,看起来地位尊崇,不过只负责进谏,没什么实权。

如今大明勋贵武将,大多在年前葬身土木堡。这对于罗通而言,是个机会。

军事颓废之下,更有可能干出成绩。出了成绩,才能实现罗通那一刻满是功利的心。

罗通,一直都渴望功名利禄。他认为大丈夫处于世,当封妻荫子。

罗通又想到,留名千古的明将,可是御史言官要多得多。

“陛下让臣参赞军务,是以国家大事交代于我。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罗通愉快的接受了朱祁钰的旨意。

“如今我大明,督导军的是兵部尚书于谦、武清侯石亨、昌平侯杨洪。以后,你罗通可要和他们多多亲近才是。”

朱祁钰,终于说出了他的心思。

罗通和于谦,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想到于谦,罗通就是不服。

于谦在北京城下,击退了瓦剌太师也先。罗通在居庸关,也打退了瓦剌虚得阿剌知院。

同样的功劳,不同的待遇。

于谦被世人称颂,成了再造大明的首功之人。而罗通却没几个人知道。

羡慕变成了嫉妒,嫉妒变成了不满,不满就成了排斥。

“各尽其责而已。”罗通的回答,已经表明了了他的立场。

“蒙古人去年大掠九边,边塞军民为了躲避兵灾,很多人逃离了。边塞无人,导致大军在兵员和物资难以补充。长此以往,边塞难以稳固。”罗通转移了话题。

罗通的看法,是对的。

中原王朝开疆拓土后,历来实行移民实边。而蒙古人去年入寇,对明朝边塞的防卫,造成极大的损失。

“移民实边”,也就是“屯垦戍边”。是一种由官府组织的人口迁移政策。

在边境的战略要地驻扎军队,并且从内地迁移百姓过去。

军队和移民们,在武装保卫下,实行开垦耕种。这样不仅可以为军队提供军粮,还可以提供兵员。

移民实边,从秦、汉开始,后来的历朝历代,都起一直沿用。

今年,是朱祁钰登基后的第一年,也就是景泰元年。朱祁钰渴望恢复清明的吏治,以及强盛的武力。

朱祁钰见罗通指出的问题,事关边塞军政,所以他开始虚心求教了。

“你既然能够看到问题症结的所在,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罗通是在居庸关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对朱祁钰提出问题前,他已经想到了对策。

“朝廷应该鼓励边塞逃难的军民回去。当兵的,免除三年的兵役,老百姓免除终生的徭役。”罗通说出了他想好的对策。

于冕虽然对于罗通不爽,不过罗通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而且罗通还是于国有功的。

“民间对于朝廷的政令怎么知晓?是按照户籍来查明,还是发布公告?”于冕想知道罗通有没有具体的办法。

“官府的公告固然是要发布的,而且要张贴出来,广而告之。”罗通不在意于冕的身份,他在意的是怎么开让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罗通对着朱祁钰拜首:“臣斗胆,请陛下发布皇榜,张贴各州各府各县。皇榜一出,百姓才能更加信服。”

罗通的建议,对国家、百姓,都是有好处的。国家能够充实边关,百姓可以从中获利。

对于这个两全的法子,朱祁钰不加思索的点了点头:“罗通你的话,算是谋国之言!”

罗通再接再厉:“也先和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本是我明朝番臣。他们犯作乱,罪大恶极。喜宁,太皇身边内官。喜宁,卖主求荣。臣请陛下,以重金悬赏勇士。谁能擒获斩杀也他们,我大明当谢以爵位。”

朱祁钰并没有立即回应罗通,他有自己的想法。

“也先兄弟确实可恨,不过太皇在他们手里。若是惹恼了也先,他们万一对太皇不利,朕有何面目面对太后?”

口是心非!这是于冕对于朱祁钰的评价。

在朱祁钰的心里,只怕巴不得朱祁镇死在也先的手里。

“想要斩杀、擒拿也先,谈何容易。我们也只是要做做样子,让天下知道。犯我大明者,我大明必定以仇寇待之。”于冕可不想让罗通一个人表演,他也想增加自己在朱祁钰心中的地位。

朱祁钰缓缓的点头,同意发出昭书,悬赏斩杀也先、喜宁。

这一个计策,一石二鸟。既可以宣示大明的强硬态度,也可以位朱祁镇招来杀身之祸。

罗通的前两个建议,都被朱祁钰采纳,这让罗通很开心。

罗通感觉自己就像诸葛亮遇到了刘备,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古代的将帅,都求贤如渴,并且善用人才。熟悉地形的,作为大军向导。善于野外求生的,派去侦察敌情。现在我军急需人才。陛下应该下旨,让大臣们举荐人才。”罗通,说出了今天的第三个建议。

于冕觉得罗通是真的有本事。罗通的三条建议,显然是精心准备的。

在于冕看来,举荐人才固然重要,但是负责考核人才,更加重要。

“昌平侯杨洪、都督孙镗,性情恭良、通晓军务。可以让他们,前去考核群臣举荐的人才。”

于冕提议杨洪和孙镗,也是深思熟虑。

杨洪是朱祁钰朱祁钰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举荐杨洪,朱祁钰那里行得通。

罗通之前弹劾过于谦、石亨,双方已经有了嫌隙。举荐杨洪,可以避嫌。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杨洪和他的儿子杨俊,和于冕的交情不浅。举荐杨洪,对于冕不会有坏处。

“臣恭贺陛下,喜得一智囊。”于冕在说话的时候,望向了罗通。

于冕算是看出来了,罗通的才华,必定会被朱祁钰重用。与其反对,不如顺势而为。

于冕的姿态越是摆得低,越能衬托出罗通的嫉贤妒能和小家子气。

文人的风骨很重要,一个文人的不正直,那他就是自绝于天下读书人。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12日到6月14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