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章,小贩(1 / 1)过河泥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家华今天起了一个大早,昨天答应今天跟老骡头一起去买菜的,虽然老骡头嘴上没有同意,可是李家华不能没有行动,现在不是流行积极表现麽,就是装样子也好好装一下,老骡头就是喜欢别人重视他,他可以嫌弃你,可是你不能不自觉,有点像立牌坊的道理一样。

李家华已经把形意拳融入生活,一大早奔跑的时候,就像一只小老虎在跳跃一样,很快就到了军管会食堂的。

老骡头看到李家华一大早过来了,脸上果然十分高兴,嘴上一个劲的埋怨李家华不听他的话,然后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开开心心带着李家华去买菜了。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正规的菜市场,就是一条乱糟糟的街道,都是附近江海郊县的农民,和一些小商小贩,把一些蔬菜和能吃的东西运到这里来卖。

李家华算是见识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货货交易的存在,不收钱,两个交易人以货换货,这个好像还是原始社会的交易方式,那个时候是没有货币的。可惜现在有货币了,五花门的货币那么多,居然还存在以货换货的方式。

李家华后来才知道,为什么以货换货,因为钱不值钱,太靠不住,贬值的厉害,乡下的人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今天收的金圆券,下次上街就成了废纸了,所以大家都不敢存钱,只相信眼睛看到的真东西,家里缺少什么东西,就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换,不敢收钱。

老骡头最近出去买菜拿的是新币,很多人不愿意收新币,特别是那些乡下来的农民,他们只认大洋和铜板,虽然现在江海周围都解放了,可是农村永远都比城市慢一拍,很多农村来的大叔,都不认识新币。

为了这个钱的事情,老骡头没少和买菜的农民和小商贩吵嘴,老骡头还特意找军管会批准使用大洋,被罗主任好好教育了一顿,自己的都不支持自己的货币,谁还支持自己的货币呢?

而且老骡头不愿意上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老骡头一股西北腔,这附近的农民都是一副上海腔,两个人沟通真的很累,完全依靠打手势来沟通,就是王师傅也是一样,虽然是丹阳人,可是一样听不懂江海话。

老骡头又不是脾气多好的人,西北rn部分都是一个暴脾气,和江海当地的农民大叔沟通起来,加上讨价还价,语言不通,斤斤计较,老骡头随时都处于暴走的状态。

江海附近农村的农民大叔大妈,那个嘴巴真厉害,声音比较尖,穿透力强,加上语速比较快,外人听不懂的就好像吵架一样,而且不要老骡头的新币,气的老骡头以为他们找茬呢,都要忍不住打起来了。

李家华真不知道,老骡头这十几天是怎么过来的,语言不通,货币不通,还居然可以把菜买回来,真的挺厉害啊。

李家华充当老骡头的翻译,这下沟通方便多了,而且最近大家也接受了新币,特别是军管会被查抄之后,新币一下子占领了流通市场,就连这些小商小贩,都开始接受新币了。

老骡头抱怨的说道:“这个菜价天天涨,军管会的伙食标准严重超标了,到时候罗主任又要抱怨了?”

李家华也叹气的说道:“这个没办法,新nn虽然建立了,可是还不稳固,等农村的土地改革完成之后,物价应该就稳定了?”

老骡头惊讶的说道:“小李,你的理论水平挺高啊?这个应该是罗主任说的话才对啊?居然从你嘴里说出来啊?”

李家华自嘲的说道:“你太看得起我了,我是在模仿罗主任说的话,我哪能有这个水平和觉悟啊,我的觉悟就是买只鸡回去煲汤?可惜我没钱啊?”

老骡头觉得李家华还是性情中人,哈哈大笑说道:“哈哈,你没钱,我有钱,我请你吃好了,晚上把老王喊来,我和他喝两杯?”

老骡头让李家华去问价格,李家华看了一下几只鸡,看中一只比较肥的,开口问道:“大叔,这鸡多少钱一只啊?”

这位大叔应该是小贩,眼睛里面闪动着狡黠的光芒,打量李家华一眼,开口说道:“这只鸡大概5斤重,还能生蛋呢,大洋一个,新币1000元?”

“什么?”李家华诧异的问道:“1000元?你抢劫啊?”

那个大叔解释说道:“我这只鸡好,够肥,还是蛋鸡,当然值这个价格?”

李家华不满意说道:“我是买回去杀了吃肉,生蛋不生蛋和我有什么关系?你看我小好欺负吧?”

那个大叔不急不忙的说道:“小同志,我老万做生意十几年了,童叟无欺,价格公道,你绝对放心。”

李家华没好气的说道:“行了,这个话你骗骗哪位西北大叔就行了,我可是江海人,以前要过饭,你的勾当我能不清楚吗?”

那位大叔听了李家华的话愣了一下,脸色的那个正直没有了,变得嬉皮笑脸的,呵呵的说道:“大家都是混个饭吃,我也不容易啊,起早贪黑赚个辛苦钱,小同志,那你说什么价格啊?”

李家华直接一咬牙说道:“300元?”

那个大叔急的跳脚说道:“小同志,你是诚心做生意吗?我的本钱都不够啊?你让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

李家华不屑的说道:“大叔,你就编吧?你这几只鸡是无本买卖吧?你看看这只鸡,应该是狗叼过来吧?上次还有牙印呢?”

李家华忽然想起来问道:“大叔,你该不会从狗爷哪里收来的吧?”

那个大叔听到“狗爷”楞了一下,随即马上摇头说道:“哪有,这些鸡都是我从乡下收上来的,花了白花花的大洋。小兄弟,你也认识狗爷啊?”

李家华呵呵说道:“江海滩不认识狗爷的人不多啊,他的狗是出了名的厉害啊?叼鸡更加厉害。”

狗爷在江海滩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因为他养狗养得好,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从他哪里买狗,不管是宠物狗,还是斗犬,都一流的好狗。

以前大青还在的时候,那些旗子弟就喜欢遛鸟斗狗,所以狗爷的祖上都是专门给那些旗子弟提供各种斗犬。

据说狗爷这门手艺是传了十几代了,以前大青还没有入关的时候,狗爷的祖上都是帮大青培育犬种的,那个时候满青在关外过着茹毛饮血的打猎生活,狗和鹰是必不可少的好帮手。

可是鹰要在天空中捕捉,非常艰难,那个时候,谁捕捉到一只海东青,那恭喜你了,你就是一个最下等的奴才,也马上变成大爷了,说不定还是官老爷,说不定皇帝都能知道你的名字,足够让你光宗耀祖一辈子。

鹰可以捕捉,可是猎犬就不行了,那个时候一流的猎犬,都是要靠人培育出来的,那个时候可是有专门的狗官,专门给皇室和王公大臣,培养一流的猎犬和斗狗,每次皇家狩猎的时候,就是这些猎犬大显身手的时候。

后来大青入关了,那些旗开始称爷了,狗爷的祖上就是狗官的一员,而且是当中的佼佼者。当年狗爷的祖上在京城是十分风光的,据说就连清太祖打猎的时候,用的都是狗爷培育出来的猎犬。

可是后来不知道得罪了谁,狗爷的祖上被赶出来了京城,然后流落到江海,那个时候江海可是东西方冒险家的乐园,斗狗也是很多有钱人的最大爱好,狗爷的祖上重操旧业,在江海也是风光一时,慢慢的狗爷也是子承父业,成了新一代的狗爷。

在后来打仗了,东洋人来了,当初东洋人可是找上了狗爷,让狗爷帮忙培育警犬,东洋人的警犬肯定是用来对付中国的抗日英雄,狗爷虽然是狗爷,可那也是爷们,肯定不能做汉奸贼。

狗爷走投无路之际,忍着巨大的悲痛,把自己狗园里面,辛辛苦苦培育了几十年的,百十条一流的好狗,全部毒死了。东洋人一气之下,用刺刀挑断了狗眼的两条腿,让狗爷名副其实做一条狗,所以狗爷在江海滩还是有名气的。

狗爷从那以后就流落街头,帮别人擦皮鞋讨生活,不过狗爷后来又收留了一条土狗了,土狗向来都是炖汤喝的,没人看得上,不过狗爷把土狗教育的好,土狗简直比狼都精明,经过可以游过黄浦江,经常去乡下偷别人家的鸡。

很多人都知道狗爷的狗偷鸡,刚开始有人还找过来,可是狗爷不认账啊,鸡都没有了,你又没有证据,凭什么算在狗爷身上。

再说,狗爷虽然是一个擦皮鞋的,可是没几个人敢和狗爷动手,街面上几个大佬,像朱爷,牛海洋和洪师傅,每次看到狗爷,都主动给狗爷递烟了,你去找茬,不是找死吗?

上次逛街的时候,正好看到狗爷,大牛和主动给狗爷打招呼呢,大牛给李家华介绍过狗爷的传奇,所以李家华记在了心里,这次看到鸡身上的狗牙印,忍不住联想到一起,不过看到这个小贩的表情,知道自己猜的不离十。

那个小贩还在死撑的说道:“我的鸡都买来的,就算是狗爷的,我也要花钱买啊?总不能让我亏本吧?”

李家华嘴也挺馋的,上次被水煮肥肉泡子恶心了,现在特别想吃鸡,只好让一步说道:“那我加100,真的不能再高了?”

那个小贩还是不松口的说道:“不行不行,这个价格太低,我的本钱都不够啊?你要诚心要的话00元吧?”

李家华不屑的说道:“万师傅是吧,我不是西北的冤大头,鸡的价格我清楚的很,你要是不愿意卖就算了,过几天朱爷要下乡收生猪,让他帮我带几只回来就可以了?”

那个小贩有点动容的问道:“小兄弟认识朱爷?和朱爷有交情啊?”

李家华没好气的说道:“朱爷在这条街道卖肉的,有几个人不认识他啊?不过,我和朱爷挺熟,和牛海洋更熟?”

那个小贩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李家华,在猜测李家华的话的真假,能够只呼牛爷大名的人不多啊,李家华应该没有那个胆子来冒充吧?

那个小贩过了一会,委屈的说道:“好吧,看到朱爷的面子,400元就400元吧,就当请你吃鸡了?”

李家华不领情的说道:“别,生意就是生意,成就成,不成拉倒,不用卖朱爷的面子,朱爷的面子要是就值一只鸡,他估计要跳脚了?”

那个小贩马上认错的说道:“对对对,小兄弟,我说错话了,既然大家都是熟人,400元就400元,你是付新币吗?”

李家华点头说道:“当然啊,现在政府强制要求用新币,我们总不能和政府作对吧?”

老骡头看到李家华谈拢了价格,立马付钱,提着鸡就走了,生怕小贩反悔了,一边走一边骂:“娘的,黑心的江海人都不是好东西,老子过来买鸡,要老子3000元,小李过来买鸡,400元就够了,这帮黑心的小贩,都应该拉出去枪毙十次都不够。”

老骡头想到前几次,自己出来买菜,花的那些冤枉钱,气的心都疼了,要不是公共场合,老骡头打人的心思就有了。

李家华不知道老骡头已经把所有的小商贩都打上“黑心商贩”的标签了,前几天老骡头也想吃鸡,问了一下价格3000元,吓得老骡头直哆嗦,这个价格吓死人啊,这个价格是鸡的价格吗?一头牛几个也不过如此啊?

其实这个不怪小商贩的事情,那些投机者把大洋的价格抄的那么多,一比2000多,小商贩担心新币继续贬值,肯定要多要点价格,因为他们收了新币,都是要换成大洋的,然后去乡下收货的啊。

这个其中有一天的时间差,新币还会贬值的,到了晚上,新币的兑换比列也高了,所以小贩要3000也不为过啊,你还要还价呢,然后让个几百元,最后2500元成交,折成大洋就是一元多一点,对于外乡人来说,这个价格不离谱啊。

外地人麽,肯定要多砍你一刀,这个都是现实情况啊,江海人到了西北,他们西北人还不是一样,下刀子一点都不手软。

现在大洋贬值了,600元就能换到一个大洋,李家华可是本地人,而且还是地头蛇,做生意的小贩肯定要让点价格,总不能和外地人一个价格吧?

老骡头是西北的汉子,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城市的生活经验,而且一直在军队上,都是供给制,哪里知道小商小贩这里面的勾当啊,以为人家欺负他是外地认呢,所以只能把自己气的要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