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灯找出了医院给病人提供的平板——季天羽毕竟是个国民度不低的明星,虽然自己卡上常年就几百,但是她爸妈还不至于把她送进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都很好的医院,所以她才能拿平板连接鬼灵幻术。
她个人挺喜欢这种科技,而且很不喜欢鬼灵幻术那种全息侵入到别人思想里的术。她才从季天羽的记忆里沉浮了许久,还是放过她吧。
虽然季天羽的父母确实控制欲很强,但普世认为的“爱”也并不少。
爱和私欲,本来就很难分清,而罗盘大陆整体的文化氛围,都很喜欢把私欲美化成爱,导致人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想要去占有别人,还是在爱别人。
薄俊灿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作为原书的最终boss,他不仅有着超强的家庭背景,还有一些远超于普通人的经历和学业设定。
比如明明是个天才,却不愿意好好学习。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自学完了高中课程并靠关系参加了高考,然而距离国内排名第一的玄灵大学差了8分,最终没能被录取。
他的骄傲被打击的体无完肤,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日渐颓废。薄俊灿的父亲看不下去,就安排他去上了正常的高中。谁知道他一蹶不振又目空一切,觉得高中知识没什么可学的,而且他也不想再高考了。
十四岁考上大学,十六岁修完学分大学毕业去考研究生,这就是他给自己设立的目标。
如果不能完成,那上大学这件事本身就没什么意义了。这是一种病态的思想,但又不能只把它归为一种病态的思想。
虽然很多人没有薄俊灿这么极端,可这种思想其实是非常普遍的。
太多人看着同龄人都考上了好大学,对着自己差几分就到一本线的成绩咬牙,最后也没有选择复读,而是挑了一个不心仪的学校。
最后往往在之后的四年里郁郁寡欢,再也不会拼搏。
因为那已经是他或她不喜欢的地方了,又怎么可能有兴趣去努力呢。
但如果,如果没有那份来自年龄的压力,重读的时候不会经历其他同学小心翼翼的眼神,是不是就能再一次为自己心中那所学校加把劲儿呢?
没有如果,因为东临国的人都很不擅长试错。
比起再读一年说不定就考上了,大多数人都害怕再来一年也考不上怎么办?
那自己年龄就很大了,还要再来吗?
18岁没上大学,22岁没能找到工作,24岁没能结婚,26岁没能生子。
这是社会衡量失败的准则。
没有人愿意去接受这种想法,所以只能拼命的退而求其次,拼命的逼自己,但终有一天,这种病态的思想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燃,愤怒,焦虑,无时无刻不侵占着你的大脑。
薄俊灿只是这种“同龄人压力”的最极端的一种模型——他必须要大幅领先同龄人。
至少领先四年,之后再把这个差距越拉越大,他的心理才能接受,不然他宁愿背道而驰。
就像有的人一定要把书摆的整整齐齐,如果有一本放错,他可能就会表达自己的愤怒,特别严重的,还会毁坏掉一整个书架,让它们完全被打乱。
于是从高考落榜那一年开始,薄俊灿的每一刻都在被那种焦虑、阴郁所笼罩着。当薄俊灿的父亲把他送进普通高中的时候,情况就更糟糕了。
他成为了学校里最顽固的混混,并且留了三级。
十五岁入学,二十岁了还在高三。
也就是那一年,他在大荧幕上看到了季天羽的第一部电影,由厄俄斯导演的《无声之息》。
剧中的女主角是一个轻度智力障碍,从小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低,然而有意思的是,区别于一般涉及这种角色的作品,《无声之息》既没有把女主角写成那种逗大众笑的丑角,也不是去描写被写烂了的她虽然有障碍但是她很努力,从而赢得了某方面的成功的励志题材。
它是从女主角的角度,去看人生百态。
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养女兼长女的妈妈,为了不被抛弃委曲求全却又会在暗地虐待智力障碍的妹妹的姐姐,觉得自己无能的父亲,害怕公布自己性取向的哥哥。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私心和痛苦。
季天羽饰演的智力障碍的女主,并非一个傻呵呵笑的傻大姐,而是一个天真而残忍的刽子手。
亲手杀死了抑郁的姐姐,公布了哥哥的性取向,告诉父亲他融不进去集体是因为他这个人真的很烂,也真的很无能间接导致了哥哥和父亲的自杀。
然后她用她天真的眼神和笑容告诉母亲,“我都是为了大家好呀?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哦。”
一直到她逐渐长大,经过了多年的治疗,开始对世界有了一些认知,找到了爱人,生下了孩子,抚养孩子长大。
她一直是用那种最直白,最残忍的方式告诉她的亲人和朋友,她看到的,那些真实。
姐姐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她的精神状态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家里的人都有在关注自己眼前的那点事儿,没有人关心她。整个姐姐的部分魔幻且压抑,即便是观众也忍不住想,快点让她解脱吧。
而女主角真正把姐姐推下去的一幕,却也震撼着观众。事实上没有人觉得这一幕的她残忍或是恐怖,只觉得姐姐终于不用再面对内心的那些怪物了。
但当人物一个个死去,女主角跪坐在母亲身边说出那句,“我是为了大家好呀。”才真正震慑到了观众。
由于故事一直以女主的视角推进,所以观众也能看到母亲和父亲对待孩子们的不公,以及那种实现自己梦想的深深的渴望,那种疯狂的,欲望。
她把姐姐推下河是好心,在学校公布哥哥的取向也是好心,对父亲直言还是好心,真真切切为了他们好。
这个故事,不仅在西方引起了各种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在东方尤其是东临国以及它的邻国,更是热议不断。
因为这个故事,很明显在罗盘文化地下的人们会感触更深。
整个影片恐怖的地方在于女主角的行为吗?不是的,在于女主角的父母和孩子们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其乐融融”。
那句“我是为了大家好”,不仅没让东临国的观众感觉恐怖,反而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报复感。
因为这,正是东临国扭曲又畸形的爱意的表现形式。
甚至,也有大批的东临国观众觉得这就是“爱”,而《无声之息》是一部催泪神作。
而其中,季天羽又是东临国人,更为这部电影引发了各种讨论。
有人说这是西方在歧视,但事实上,编剧就是一个东临国移民的孩子,这个电影,写的就是她的童年的投影。
只不过在她的家庭里,没有这样一个指出“真实”,把扭曲具现化的妹妹罢了。
这也让妹妹这个角色染上了半真实半虚幻的色彩。
加上导演的分镜运镜,以及季天羽本人的演技加成,让这个角色在另外几个故事性更强的角色当中仍然压倒性的突出。
那年暑假,那个夏天,薄俊灿在影院里,一眼就被屏幕上的季天羽深深地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