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晚伊想了一下,光是自己的三十多亩桃树,还是有些少,满足不了自家糖厂的需求“大伯、二伯,我想让你们跟我一起把农田都种上桃树,你们听我跟你们分析一下,
现在咱们家三家一起置办‘杨记糖果’,大家都忙着做糖,根本没有时间去地里干活,倒不如都种成桃树,形成规模也方便管理,也能满足自家糖果的原料需求”
杨鸿喜沉思片刻之后,心里对于都种桃树这件事没底“晚伊,这样做太冒险了,不如种庄稼更实在”
在杨鸿喜的意识里,现在的糖果生意总归不是很稳定,心里经常担忧,万一市场遇到状况,这糖果就卖不出去,倒不如种庄稼更可控。
粮食卖不出可以自己吃。
况且,杨晚伊一下子盖了这么大一个厂房,还不知道盖好之后,生产这么多糖,能不能卖出去,这么早就把种庄稼这条路断了,以后这日子可怎么过?
杨鸿贵也不赞同晚伊的想法“我觉得你大伯说得有理,咱们不能这么冒险,总归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在他心中,种田就是最好的退路。
从那个动荡的时代走过来,他最清楚饿肚子的滋味。
老太太见自家孙女鼓动大房和二房种桃树,心里从一开始就不赞同。
万一有个差错,这三大家可靠什么生活?
“晚伊,这事你先别着急拉着你大伯和二伯,你自己先种种看,等这事稳了,你咱们再议不迟”
杨晚伊理解这个时代,杨鸿喜和杨鸿贵的想法。
毕竟,田里有粮,心里不慌。
大家都还没有,挣钱买粮食的这个概念。
九十年代敢于抛下种地,下海经商的基本都发财了。
“二伯,那这样吧,您把我家农田,划三亩地去培育桃树苗,等明天咱糖果厂生意稳定后,你们再跟着种植桃树也不迟”杨晚伊想了一下,还是遵循他们两人的思路,让他们看得糖果生意稳定后,再做打算也行。
只是,这样的话,他们就要晚一年。
杨鸿贵思量了一番,又问道“晚伊,那你剩下的农田种什么?”
“种萝卜,简单好打理”
老太太一听杨晚伊要把剩下三十多亩田全种萝卜,第一个就站出来反对“晚伊,萝卜不值钱的,你种那么多萝卜干啥?要我看,不如种油菜,到时候可以收了菜籽榨油”
好像油菜花也蛮漂亮的,还可以在油菜地养点蜜蜂。
杨晚伊有些心动。
就听见杨鸿喜也说道“对啊,晚伊,你就跟大伯一样,也种油菜,到时候我们忙完,就帮你一起种上,也不用怎么搭理的”
“大伯、二伯,咱们村里种油菜的人是不是很多?”
两人点点头。
“晚伊,咱们这儿种油菜收成还不错”
杨晚伊一听种油菜的人很多,瞬间觉得自家田里还是种萝卜。
“大伯、二伯,我就种萝卜,到时候我把萝卜晒干,做出小包装袋的萝卜干去卖,应该比卖油菜籽挣钱”
既然大家都种油菜,那油菜肯定卖不上好价钱,她还是种萝卜,有利于自己小作坊的发展。
听到杨晚伊种植萝卜,是为了做萝卜干,而且不愁销路。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再说话。
杨鸿贵想起安明柱让自己问的事情“晚伊,柱子让我问问你,你种桃树要不要帮着打理果园,他说他有这方面经验,听他的意思是想让你,请他打理桃园,我看他做事也挺实诚的,是个靠谱的小伙”
说实话,杨家三房这么多地,她一直在愁秋收的事“二伯,那你帮我问问看,等咱们新厂地基打好后,看他愿不愿意帮我掰玉米,种萝卜,这些农活原本我也都准备请人来做”
杨鸿贵点点头“行,那我下午就跟他商议一下”
老太太听见杨鸿贵夸赞安明柱是个做事实诚,且靠谱的小伙子,心里有些想法“嗯,安家这个后生确实不错,咱家农活请他来做,我看可行”
杨鸿贵把饭碗放到桌上,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等了许久,还是没有张口,反倒是杨晚伊有些看不下去,直接开口问道“二伯,咱们都是自家人,你想说什么就直说”
真是看他憋得难受。
杨鸿贵讪讪笑“晚伊,听说你跟村长承诺了三十个包糖纸的岗位,分给咱们村里的贫困户?”
“二伯,你可是想要给姑姑她们安排一个包糖纸的活?”杨晚伊把桌上的饭碗叠了起来,帮着杨晚尔开始收碗,手脚麻利的把桌上腾了出来,杨家三房的空间有限,吃完饭的桌子,还要用来包糖纸。
杨鸿贵点点头,脸色有几分不好意思。
“二伯,你放心,就算给村长三十个岗位,咱们三家的亲戚,想要来包糖纸的也都能安排下来”杨晚伊想过,只要她的新厂房盖起来,光是二楼容纳一百多人包糖纸,都绰绰有余。
到时候,只要她和小哥多出去跑一跑,把周围几个大城市的市场都拿下来,工厂能坐下多少人,就能招收多少人。
不过这些话,她现在不准备给大伯和二伯讲,免得他们心里不踏实。
听了杨晚伊的话,杨鸿喜和杨鸿贵脸色都好看了许多。
两家的亲戚,早就在打听包糖纸的活,也早就找他们说情,原本他们已经把话都放出去了,乍一听,晚伊给村里提供了三十个岗位,都生怕自己跟亲戚交不了差。
两人对视一眼,笑意满满。
杨鸿贵比划着说道“晚伊,真有你的,你不知道啊,今天早上施工,咱们村里的人,一个个可积极了,简直比自家盖房还投入,看来这三十岗位没有白给。”
“难怪,昨天那些对我冷嘲热讽的人,今天一个个这么急切关注,咱们厂房什么时候能盖好?还有好几个都跟我打通你小哥的婚事”杨鸿喜一提到儿子杨晚霄,笑得嘴都合不拢,最近明着暗着跟他打听儿子婚事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而且个个条件都还很不错。
比起儿子刚退伍回来时,好了许多。
都是杨晚伊的功劳。
杨鸿喜看着大侄女,眼里满满都是感激之情。
老太太听完之后,笑得嘴都合不拢“鸿贵,厂房的事,就算大家都很积极,你可也不能掉以轻心,这可是我们三房第一次置办这么大产业,可容不得出一点儿差错”
看着杨鸿贵含笑点头,老太太话头一转又问“鸿喜,晚霄的婚事,你有什么想法?”
杨鸿喜忧喜参半“三婶,这孩子出去跑了一段时间,心思跑野了,他说他的婚事不急,要再等多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