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摆在吴三桂面前的只有一个办法,带着彝丁铁骑与一部分主力突围,然后让其余守军拼死再坚持两日,等到满清的援兵到达山海关。
次日,吴三桂开始了他的突围,往东北进入辽西之地上有唐通这个拦路虎,但二十几天前,吴三桂就是从他手里得到的山海关,实力一般,不在话下。
由于时间仓猝,唐通的营盘扎得并不严密,为了不被吴三桂突破,他只能急急忙忙带着三千步骑前来阻挡彝丁铁骑的突击。
唐通深知不是吴三桂对手,但现在不硬着头皮上,李自成不会饶了他。看到吴三桂的骑兵已经奔袭而来,唐通只能让枪兵在前,火铳手和弓箭手在后,地面上还散下了铁蒺藜,做完了这些准备,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唐通虽然不济,但用彝丁铁骑冲锋也必然会损伤不小,吴三桂现在也没得选择,时不我待,必须尽快击溃唐通。
在吴三桂命令下,彝丁铁骑三千人如而猛虎下山,虽然冲在最前面一排兵将在铁蒺藜和唐军的齐射下人仰马翻,但这些铁骑都是敢死之士,任由身边兄弟倒下,仍不减奔袭速度。
唐通的枪兵和火铳手没有压制住这一波攻击,吴三桂的骑兵很快击散了对手的阵型,唐军四散而去,吴军开始追击斩杀收人头。这一场遭遇战,几乎要演变成一场屠杀。
击溃唐通,吴三桂没时间耽搁,他把牵制唐通的任务交给后续部队,自己要带着彝丁铁骑尽快与清军碰头,虽然他也不知道在这一线的清军将领是谁,有多少人马,但总归遇到便有希望。
就在这时,罗虎送信的使者到了,几经呈报,终于到了吴三桂手里。
吴三桂打开信笺,才知晓顺军的罗虎部已经在宁远挡住了他的退路。
怎么办?回去投降李自成?那是必死无疑。在这一刻,吴三桂迸发出了所有的勇气和决心。
“继续前进,无论是谁,挡我者死。”吴三桂发出军令,他的三千铁骑继续前行。
相同的时间,罗虎抵达宁远城。由于吴三桂带着军队和家属在一个月前迁离,而锦州、松山一带清军的驻守部队也不多,并没有趁机占据,所以罗虎来这里是随便拿捏。当他率领军队到达宁远城下的时候,发现这里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城内只有六十多个老军把守,而且他们未有与震山军作战的意思。
军队好不费力就进了城,罗虎他们发现这些老军一个个半白了头发,大多数还有残疾,询问一番,才知道他们留下来的原因并非吴三桂有意舍弃,而是年纪大了不再想迁徙,毕竟在这里戍守多年。另外这些人中大多数没有家眷,若不是光棍,估计他们也不愿守在此地。这些人对罗虎徐忠这些大顺军并不抵触,谁来坐天下,与他们这些破落军户有什么关系呢?
罗虎也并未为难这些曾经的吴军老兵,划定范围派人看管,然后开始巡查宁远城的城防情况,准备应对满清八旗作战。他站在城墙上,围绕着城墙走了一圈,现在正值春夏之交万物生长的季节,城内生出了很多杂草,空荡荡的,颇有种落寞感。罗虎站在城头之上远眺,左为延绵的山脉,右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狭长的辽西走廊在这里被这座防御系统分成两段,颇有一夫当关之势。
宁远城背倚辽西丘陵,南临渤海,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这座坚城有着对建奴作战的辉煌历史,天启六年,袁崇焕利用红夷大炮击退了努尔哈赤的进攻,也让这座城市声明远播。它呈正方形,城墙高约8米,周长约3200米,城墙四角筑有炮台,向外突出,城墙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开一城门,东南西北分别为:春和门、延辉门、永宁门、威远门。城门上有箭楼,城门外有瓮城,为半圆形,城中心有钟鼓楼一座,和四座城门箭楼遥相呼应。
罗虎巡视完后,对宁远城的建筑构造并不认同,这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四方城,四角带突出角台只是很普通的筑城模式。由于多年随李自成作战,罗虎也见过了北京、西安、大同等城市,这些大型城市不仅四角有台,城墙上还设有很多马面,马面之间距离一般为120步,正好是弓弩和火铳的覆盖范围。相较而言,宁远城的设计缺陷就很大。四个角台距离外瓮城太远,中间未设任何马面,不仅弓弩射程无法覆盖全部墙脚,火器也难以覆盖。
罗虎虽然对曾经发生在天启年间的宁远大战不甚了解,但他的判断是准确的,曾经努尔哈赤攻宁远,后金的盾车在袁崇焕红夷炮的轰击下被打得七零八落,但是当后金军到达两台之间后,这些后金部队却变得安全了,因为两台间的炮火、弓矢和火铳够不着他们,于是他们轻松凿墙,让明军一时很尴尬。
罗虎面对这种情况,他准备了两手预备方案,一则是大量储备滚石、擂木、金汁等抛洒物,还有万人敌等燃烧物,若敌军到达了城墙中部,他们便以此攻击墙根下的敌军;另外就是在角台处设置佛郎机,红夷炮不能俯射,但是更为灵活的佛郎机可以,而且佛郎机的射程远大于火铳弓矢,完全够用。
为了迷惑对手,罗虎还让人砍了一些大树,刷上黑漆,充当假炮。他让士兵把这些假炮架设在宁远城的城墙上,远远望去,却像是火炮林立,碗口大的炮眼对准城外,看着就很吓人。
一切准备就绪,很快夜不收就传来信息,说有一支满清大军正在惊人的速度从锦州方面赶来。
“将军,这支军队是东虏的正白旗,最前面的骑兵速度太快,我等差点被他们的斥候追上。”
罗虎脸上的肌肉紧绷了一下,心道:“一定是那个阿齐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