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城王宫之中,
帝乙看着东伯候姜桓楚要入京的锦帛,忍不住皱了皱眉,随手把奏疏扔到案上,然后靠在了座椅上,片刻之后,又将那锦帛打开,拿起笔来,写下了批语。
“也不知道他这个时候来干什么!”
这东伯候姜桓楚,乃是上古姜氏部落的首领,而姜氏部落,源自于地皇神农氏。
神农氏生于姜水,因此其后人以水命姓,因此便有了姜姓部落,姜氏部落作为神农的后人,是人族数一数二的大部落,即使到了商代依然是如此。
作为神农氏的后人,姜氏部落对于历任人皇向来都是鼎力支持,帝乙征战四方的时候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可以说少不了姜氏部落的支持在里面,所以帝乙对其大加赞赏,也就封了其东伯侯的爵位。
姜桓楚为人正直,可以说是忠君爱国,而其怎么与比干相识,这故事可就长了,比干小时就聪慧,才华横溢,在多年的征战之中,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天下平定之后,虽然比干在朝为官,虽然姜桓楚远在东方,但是两人的情谊却依然深厚。
因此,此时比干想要借助外力来帮微子启的时候,比干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东伯候姜桓楚。
不过,虽然比干是想要让东伯候姜桓楚来帮微子启争夺王位,但是,以他对姜桓楚的了解,比干知道如果自己直言让他帮微子启争夺王位,那么即使以自己和姜桓楚之间的交情,姜桓楚把忠君爱国封为至理,因此,这一次,比干没有明说。
作为东伯候姜桓楚的多年好友,比干知道,姜桓楚有一个女儿,正是到了待嫁的年纪,只是由于姜桓楚甚是疼爱这个女儿,因此尚未许配人家。
比干在给姜桓楚写信的时候,专门提到了姜桓楚的女儿,说要帮忙做个媒比干的想法很简单,他想要在中间周旋一下,让东伯候姜桓楚把女儿嫁给微子启。
这样一来,姜氏部落自然而然的就会绑到了微子启身上,到时候有了姜氏部落的支持,微子启完全可以和子受相争。
听闻比干说要给自己的女儿做媒,出于信任,姜桓楚也没有多想,当即就带着女儿奔着朝歌来了。
所以这让帝乙有些触感,这个姜桓楚,在他早年征战四方的时候,可以说是他最重要的盟友。
“算了!等到姜桓楚来朝见的时候再说!”帝乙想到。
从东边到朝歌城,约莫走了好几天才到朝歌城,一进城,
“月娥!父亲要去王宫拜见大王,你就先去驿站休息或者在朝歌城里转转,也都可以!”姜桓楚对着自家女儿说道。
“知道了!父侯!”马车里传出一道柔声细语。
“红袖!”
“小姐!怎么了?”在一旁侍奉着的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孩问道。
“父侯去见大王了!我不想去驿站!我们在城里去转转?”
“小姐想去哪里?”
“先转转看吧!”
朝歌王城,龙德殿中,
“东伯侯参见大王!”
“桓楚!快起来!”说着王座上的帝乙起身,下了御阶,来到姜桓楚身边,拉着他的手,
“你我之间!何必这般生疏?”
“礼不可废!朝堂之上,大王和我乃是君臣!”
“好好好!平身吧!”帝乙无奈,这姜桓楚就是这般固执,不过帝乙也就很安心,也不怕造反。
“谢大王!”
“传旨!摆宴重华宫!孤要与东伯侯痛饮一番!”
重华宫中,帝乙会退左右,两个人坐在一起吃饭,
“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怎么今天来了!”帝乙说道。
“比干说要给我家女儿做媒,所以我就来了!”姜桓楚吃了一口桌上的御宴。
“比干?”帝乙听说后眉头一皱。
“是啊!”姜桓楚点点头。
“是他传书让我来的,说月娥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了,要帮我做个媒,怎么,这其中有什么不对?”
“看来你是让比干给忽悠了!”帝乙道,
“我说你怎么会突然来朝歌!比干说要给你女儿做媒,这倒是没错,不过,你知道他要给谁做媒?我都能想到他要给你做媒的是谁!”
“谁啊?”姜桓楚一愣。
“当然是我的大儿子了!”帝乙道。
“微子启?你这儿子,都说他打小聪慧,而且极为贤明,我把女儿许配给他,不正好么?”姜桓楚道。
“哎!”帝乙叹息一声,随后放下手中筷子站起身,
“桓楚!不瞒你说,我老了,也没多少时间了,眼下也该考虑把王位传给谁了,我三个儿子之中呼声最高的便是微子启还有子受,微子启贤名远播,子受则是身为嫡子,两人各有优势。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子受却是逐渐展现出丝毫不逊色于微子启的才华,再加上他嫡子的身份,现在朝歌之中的局势已经难以避免的朝着对子受有利的方向倾斜。
这个时候,比干想要让你把女儿嫁给我那大儿子,你这下明白了?”帝乙说道。
顿时姜桓楚的脸色不禁变得有些难看,对于王位争夺,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但是比干想把自己女儿和自己拉进去,那必然不可能。
“还有,你如今才四五十岁!正是壮年!怎么这么早要择储君?”姜桓楚不解。
“哎!”帝乙摇了摇头,脸上充满着无奈之色。
“我也就不绕弯子了!我想让你把女儿许给子受!”
“你确定把王位传给谁了?”
“嗯!”帝乙点点头,毕竟,子受才是嫡子,只是,比干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些迂腐。
帝乙已经把话说的这般直白,但是姜桓楚却依然没有轻易答应,只是不断的一盏一盏的往嘴里倒着酒,帝乙也没有催促,一边喝着酒一边静静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