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二十八章:这药苦不苦?一更
茑草与女萝,缠绕于松柏而生长,若无松柏,何来的茑草与女萝。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这一句话就是她对他的回答,“你走了,我不会独留于世间。”
说完这句话,她眉眼一弯,轻扯朱唇,朝他抿唇一笑,笑得甚是灵动。
恍然之间,他好似看见了第一次见面之时她冲他笑的场景。
至今他还记得,那是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天气,落下山崖昏迷的他在一个甚是简陋的房子里醒了过来,在他打量房间的时候,刚好进来了一位大约有着二八年华素色布衫的姑娘,“你醒了?”
只见她手上不知端了什么东西走了过来,他神色不变暗自打气十二分的精神警惕的盯着她一步一步的往这边走。
“这是我给你熬的药,正好你醒了,也就不需要我喂了,”看着床上的做起来的人,伸手把药递给他,“喏,你自己把它喝了吧。”
他不接。
“你怎么不接啊?”见他不接,她又道:“你是怕苦吗?放心吧,这药不苦的。”
以为他不接药是怕苦,就把常用来哄骗那些怕苦小孩子们的话来哄骗他,似乎是为了让他相信这药一点儿都不苦,她又一次的说道:“乖啦,这药真的一点儿都不苦。”
他:“”
她说这话时的眼神极为认真,一不小心对上她的眼睛,就相信了她的话。
以前这个村落的孩子们每回生病了都要请她去医治,再知道有些孩子们怕苦不愿喝药后,她就是用这种极为认真眼神的哄着他,告诉他“乖啦,这药真的一点儿都不苦哦”。
而那些被她哄骗的孩子们心思单纯,没有大人们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见这位漂亮姐姐说药不苦,也就真的相信了她。
喝完药后,才发现那哪里是不苦啊,简直就是苦得嘴里都要掉渣子了。
每次喝完后,说“再也不要相信她”,可是到了第二次,哪里还想得起这句话哦,成功的哄骗了一次又一次。
当然,这也只是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管用,可是对于打了一些的孩子,却是不那么管用的,毕竟他们已经记事儿了,药到底苦不苦,他们怎么可能还不知道。
他抬头看她,见她眼中并未有恶意,也未有要想杀他,紧绷的脊背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只是这一放松,他的身体颓然之间犹如那紧绷的山崩塌了一样向下倒。
见他往下倒,她眼疾手快的立马走过去,一手端着药一手扶住他的肩膀。
她一近他的身,就能从她的身上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这种药香他并不讨厌,反倒是有点喜欢。
想到她方才说的话,想来这位姑娘应是一位医者,身上能够有药香也是正常的。
想罢,他闭上眼眸轻轻嗅了嗅。
他的想法她自是不知的,且她现在沉浸在泼洒了一点药汁事儿上,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理会他,
“唉!”侧首看了一眼左手大拇指与食指处一不小心撒出来的药汁,不由得心疼与庆幸,幽幽叹气,“还好没有全部泼洒出来,不然我又得重新去熬药了。”
这药熬出来后本就只有这一碗,若是浪费了这一碗,就又得费时间去重新再熬一碗出来。
当然,费时间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浪费药材。
作为医者,她又和其他医者不一样,她一贯施行的是“节约”二字,从不浪费一丝一毫的药材。
在不耽误病人好的情况下,她是秉承着能节约一点药材就节约一点药材的那种人,在那种极为难寻又特殊草药面前她就更为节约了。
而他的这碗药里面恰恰有那种极为难寻的特殊草药。
“为了不让药继续泼洒出来,还是由我来喂你罢!”这话一说完,她就准备让他轻轻坐靠在床上,打算亲自喂他喝药。
“哎!”只是她才刚一说完话,她手上的药碗就被另一只手夺了过去。
“你慢点喝!”看他端着药一口闷似的仰头就喝了,她不由小心的提醒一句。
喝完后,他把碗递给她,她愣怔了好一会儿才伸手接过空碗。
看了看手上的空碗,又看了看到现在眉头都还没有皱一下的他,她不由有些佩服他,竟然不怕苦。
这药到底苦不苦,又有多苦,作为医者的她自是很清楚的,熬药的时候那苦味都能闻得到了,更不要说喝了。
也不知他到底是真不怕苦,还是在强忍着?
她是个藏不住话的人,有了问题当然是要问出来了,“公子,这药苦不苦?”
通过她单纯的眼眸,他一眼就能看得出她的疑惑,摇头笑道:“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她:“!!!”
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这么一句话,她恍然觉得自己幻听了,居然有人说“这一苦算不得什么!”
这话惊得她瞪着大眼睛直直的看着他,好似要从他俊逸的脸上瞧出什么来。
这还是她行医几年来,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说的。
只可惜,她并未瞧出什么来。
“可是姑娘救了在下?”虽然这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不过他还是问了出来。
“嗯!”她点头,道:“前日傍晚我上山采药,就一个落涯下面发现了你。也幸好我发现得早,若是在晚一点你只怕是”
说这话之时,她不由带了一丝为他的劫后余生而庆幸。
闻言,他笑了笑,她后面一句未曾说完的话,他明白了。
他们要的就是他的命,怎么可能会手下留情?
因伤势严重,他只能轻抬手臂,“多谢姑娘的救命之恩,姑娘有何要求尽管同在下说,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在下一定为姑娘办到。”
“我没有要求,不必”刚想说“不必报答救命之恩”时,她看着他棱角分明的脸俊逸得不像话,温柔而深邃的眼眸正含笑看着她。
不知怎的她的心忽然砰砰的直跳,话锋一转张嘴脱口而出,“既然你要报恩,不如你以身相许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