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重商风潮(1 / 1)悠悠一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三人起床,吃好早饭,继续下地寻找起稻种来。

也许是否极泰来,也许是时来运转,也许是上天眷顾。

弯着腰正在观察稻花的老吴突然听到袁黍的喊声,“老吴,老郑,快来看,这一株是不是我们要找的雄性不育株?”

两人闻声之后,迅速跑向袁黍。看到袁黍手捧着一株水稻,花开了但花药瘦得很,看不到花粉,但是它的雌蕊是正常的。

“你们看,这株稻种花药很扁,和旁边的对比,也没看到花粉。”袁黍说着,摘了一枚雄蕊下来,用手指慢慢的,轻轻的拨开化药。然后又从旁边的一株稻穗上,摘下一枚雄蕊,拨开花药,两者一对比,几人狂喜。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在寻找了将近十四万株稻穗之后,大明水稻产量增收,算是结结实实踏出第一步。

有了第一株的成功经验后,几个人看到了曙光,开始在周边的稻田中不断的寻找起来,一遍寻找,一遍等待稻穗成熟。

有时候就是这样,运气没来,怎么努力都不行;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三人又在后续的几天中发了6株雄性不育株。

几人等到稻穗黄了,米粒水分减少,籽粒变硬后,小心翼翼的将六株雄性不育株摘下来,记录好稻种名称、摘取的地点与时间,惹得地主人十分不满。在出示了锦衣卫令牌并获得一小枚银元宝之后,稻田的主人们毕恭毕敬的将几人礼送出自己稻田。

这就是秦睿在走之前交代的,如果有人为难就发动“钞能力”和“权能力”。至于锦衣卫令牌,想要什么级别的都行,毕竟小朱同志背景深厚。

袁黍三人,就从南到北一路寻找过去,历时两个多月又找到了10多株。

这些都是秦睿不知道的,秦睿本人现在正在刘府做客呢。

刘府,书房,刘健与秦睿两人分宾主落座,秦睿眼睛又直直的看着刘健的博古架,貌似有好东西啊。

刘健哪里还不知秦睿的德性,就冲在紫禁城暖阁前,秦睿向朱厚照索要弘治源御案上的瓷器,刘健就知道了,但凡秦睿能看得上眼的东西,绝对是好东西,自己地留着,不能便宜这小子。

“秦公子,不知今日登门有何事?”刘健开口问道。

“瞧您说的,没事就不能来看看刘公?”秦睿假假的笑笑。

“秦公子通天手段,居然在短短几日内,敛财数百万,还送入内帑50万两,这是内帑自建立以来,收到过的最多一次银子。”刘健脸上无喜无悲,只是淡淡的描述,“此事,朝中群情汹涌,有御史上书,抨击陛下联合‘范氏集团’,行商贾之事,非明君所为。请陛下将钱转入太仓库,以充实国库。”

“这种话也能说得出口?”秦睿有点愕然,这御史真有点脑残,又没偷没抢,正大光明挣的钱,“不知道这些御史是不是闲的蛋疼?”

虽然不知道闲的蛋疼是什么意思,但从秦睿略带鄙视的神色中,刘健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词,略微愠怒,“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劝谏陛乃……”

“得了吧,刘大人。”秦睿打断了刘健,说道,“说白了,就是眼红。商税我可是足额缴纳了的,三十税一。我赚多少那是我的本事,我想给陛下多少,那是我的自由。”

“……”刘健听着秦睿的话,无话可说。秦睿照章纳税,没偷没抢,确实没法指责,“不过你这等行事有些鲁莽,光天化日之下,20多辆马车,浩浩荡荡进入内承运库,你让户部官员如何自处?”

“我就是故意让人看到的。”秦睿嘴角微微上翘,慢悠悠的说道,“他们不看到,我送钱给皇帝干嘛?”

“秦公子这样做有何深意?”刘健听了秦睿的话,面色一怔,问道。

“当然找陛下做背书啊,我要掀起重商风潮。”秦睿咬牙切齿的说道。

“找陛下背书?掀起重商风潮?这之间有何关系?”刘健坐正身体,正色问道。

“本来我可以换成银票直接给陛下的,这样做即安全省力,又不为人所知。但这有什么用呢?除了陛下得了好处,我有什么好处?于大明有何益处?难道就是内帑多了五十万两白银,以后发生天灾了,陛下能够拿出钱来救灾?”秦睿一连串的反问,“我大张旗鼓的给皇帝送钱,就是要天下人看看,这皇帝也是喜欢钱的,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

“天下士人自视清高,号称文人雅士,视钱为最不堪之俗物,还称之为‘阿堵物’。嘴上不上,心里却又极其渴望。所以就造成了一种畸形的商业形态。”秦睿回想着这几天在京城转悠看到情景,说道,“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政府掌控能力弱,豪商巨富无一不是官商勾结,经济集团开始向政治集团渗透。”

刘健听了秦睿的话,默然不语,这些事情他怎么会不知道?怎么说也是帝国内阁成员,掌握信息比常人更多,用秦睿的话说,其中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观念要慢慢渗透,壁垒要从内部攻破。”秦睿慢慢说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先立个榜样,需要刘大人帮忙。”

“帮忙?怎么说?”刘健问道。

“刘公,几天后您会‘偶然’间听说,太子以自有技术入股范氏集团,此次送入内帑的钱是范氏集团的分红,乃是合法所得,正大光明。而且太子已按照大明律缴纳商税。”秦睿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反正自己又不急,慢慢来。“到时候需要刘公到处夸赞一下太子,说太子聪颖,自觉缴纳商税为万民榜样。刘公,记住自觉缴纳商税是重点。”

“这是为何?”刘健不解。

“为全面取消农业税做准备。”秦睿想想后世农民种地拿补贴,就心驰神往,“希望在你我有生之年能让农民过上不交税的日子。”

“这,这怎么可能?”听了秦睿的话,刘健瞠目结舌。

“刘公,我们就是要把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秦睿握紧拳头,淡淡的说道。

刘健心里巨浪滔天,秦睿说话从来不着边际,但吹过牛似乎一个个都实现了,他说要取消农业税,或许还真能实现,若能在自己手里实现,那岂不是名垂青史,千古留名?

文人追求的是什么?金榜题名、出将入相只是手段,万古流芳才是目标。

“或许可以试试?”刘健手端着茶杯,用眼直勾勾的看着秦睿,心里思忖着。

“刘公,大明一年国库收入,折合白银多少两?”秦睿想听听大明现在财政收入数字。

“弘治九年,国库收入约合白银两千万两,其中金银约52380两、户口钞约8843万贯、杂课钞约7393万贯,米约1987万石、麦子约896万石、绵约265万斤……”刘健不愧有能臣称号,对国库数据了如指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