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里劳力多,也就三亩地,两亩玉米,一亩高粱。江德贵和江德花太能干,张桂兰也是个种田好手,做完饭就去帮忙。
江德富先前没怎么种过田,干活不得力,他干脆就自告奋勇选择去山打猎或者采摘些野山菇、菌类或者野菜之类的。有时候晚也去转一圈,早起来的晚,家里人也不会叫他。
张桂兰今日也没去地干活,在隔壁房间纺花絮条子,这是前些年江德贵种的棉花。家里有能干女儿的都会纺成花絮条子,然后弄成棉线,再去二大娘家,一群媳妇姑娘的合作织布。
德花干农活很得力,纺线织布这些细活却不得行。张桂兰来之后,这活就给了她。
“你昨天纺了几根花絮条子?”江德花进了她的房间问道。
“二十五根。”
“才弄这点,我听人家说人家都一天三十根呢!”
江德富知道德花这是在扯谎,村里最能干的好手一天也就二十四五根。
江德花这段时间还是对张桂花脸色好了很多,先前基本将她当作外人来防。
洗衣服的时候故意在衣服中夹了一个铜板,测试张桂兰是否会贪财。张桂兰倒是不跟她计较那么多,只是不吭不哈地埋头干活。
江德富有时候看不过去,会批评江德花几句。
“你别一直为难她,她以后会是咱们二嫂,以后你出嫁了小心回娘家不招待见。”有次他忍不住开玩笑说道。
“谁说她会成为二嫂,二哥说了他不想再娶媳妇。”江德花嘴硬。
“你希望二哥这样一辈子一个过,连个后都没有?”江德富脸色严肃地看着江德花,这小丫头虽然事事的,但心肠不坏。
“那好吧!我以后不跟她做对了!”江德花终于说道。
从那后,江德花对张桂兰态度好了很多,虽然偶尔还是时不时挑点刺什么的。张桂兰倒是表现得很大气,把她看作小孩子,不是很在意她的态度。
这场大雨对石匣子村高粱玉米影响很大,虽然很多人全家出动进行了挽救。但到九月收获的季节,很多人发现,玉米杆子长得很漂亮,玉米棒子却是一个比一个小,里面还有很多空空的。
不少人叫苦连连,本想着丰收的季节,家里陈粮也不再那么怜惜,粥也变得稠起来,不想收成还不如往年。有些人为了谨慎起见,干脆喝起了稀粥。
有些人开始山采摘野菜菌类储存,毕竟还有一个漫长的冬季还要过,到时候粮食不够吃怎么办。
江德贵家却喜气连连,地里玉米棒子一个比一个大,并且谷粒饱满。
别人减产,自己却丰收,这个目标可有些大。刚开始没人注意,后来有人发现了,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村里庄稼减产,江家庄稼丰收。不少人都去观看。
“德贵,你这次什么好肥料了,这玉米长得这么喜人!”有人忍不住问道。
“啊!啊!肥!”江德贵也说不清楚。
“德花,你来说说!”有人看江德贵讲不清楚,就让江德花说,小丫头牙尖嘴利。
“农家肥呗!”江德花撇撇嘴说道,“只要粪坑里粪沤好,我二哥就来肥料,你们看我们家地有杂草吗?我二哥基本就是吃住在这两亩地。”江德花很是骄傲。
“也是,要我说咱村种地就没有德贵这么用心的,一份劳动一份收获,明年我也这么干!”有人附议道。
还有人下决心,以后江德贵怎么种自己也怎么种,看这玉米长得,至少要打十几袋吧!这个年代庄稼产量很低,一亩地很多也就打个四五袋子。
“我们的提早将玉米收了吧,玉米粒已经硬了,就是在面生长,也就长杆子,种子不吸收营养了!还有就咱们家丰收太打眼了了!”江德富吃过晚饭提议。
江德贵倒是对三弟所说的什么营养新词不是太了解,他比划的新词自己也不清楚,但他就明白一个理,树大招风,这粮食必须马收。
这几天为了避免有人偷粮食,几个人都是轮流吃饭照看。这会儿天刚暗,江德花吃过饭在地里看着,江德贵吃完饭就会去,晚就睡在地边。
“今天晚咱们就收吧!”一向沉默寡言的张桂兰说道。看着一齐看向自己的俩兄弟,她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那闹饥荒前,也有一家粮食长得比别人好,也就好一点点,跟咱们没法比,结果就差点被哄抢。如果不是保长……”张桂兰想想自己以前村里发生的事情,也不顾害怕直接说道。
“就今天晚收!”几人齐声决议。
江家院子的凉棚的一个角落有个地窖,是早些年江家祖留下来的。遇见匪乱能躲藏土匪,平时则可以储存粮食。地窖口在后院门外,面放着一口大缸和一些乱草。
四人连夜将玉米收了大半抬放到地窖中,因为玉米在枝头留存时间长,其实玉米粒很多已经晒干。
在前世玉米刚成熟的时候就收割,这个时代可能是晾晒的原因,一般收的比较晚。江德贵看着一车车拉回来的玉米,嘴就没有合拢过。
根据目前拉回家的玉米来看,他们一亩地至少打十四五袋,两亩就是三十袋子左右,30袋玉米,对这里的人来说就就是一笔巨财。
“剩下的明天再收!”江德富说道。
“为什么?”另外三人正干得热火朝天,有些惊异。
江德富:“掩人耳目!小心别人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