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灯火通明。
聚集在大将军何进麾下的这一群大汉顶级英杰文臣,人心如面,每个人都怀揣着不一样的心思,筹划打算各不相同。
只是因为宦官作为天子推出来的挡箭牌,为祸多年,又有党锢在前。
在诛宦的大义驱使下,性格谋划完全不一的一群人,方才走到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诛宦之事也是大汉传统。
光武帝兴复汉室,为防范再有吕雉王莽一干外戚,夺取刘氏基业,大力打压外戚。
开国之初,外戚无不谨慎自守,不敢有分毫僭越犯禁。
而之所以又有何进这类,以屠户出身,担任大将军之职,权倾朝野的外戚存在。
也是大汉国运跌宕。
中后期,皇帝大多壮年早死,少主继位,而往往即位的少帝又与前任太后没有血缘关系。
加安帝、质帝、恒帝以及本朝天子刘宏,都是以地方宗室,外藩之身,入主北宫,登临大统之位。
正所谓皇统屡屡断绝,权归女主,外立四帝,临朝六后。
而太后以女儿身临朝称制,不得不依赖父兄,所以造成尾大不掉的外戚局势。
外戚助就少年天子坐稳皇位。
等天子年长,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至尊权力,又会以宦官协助士族的力量,消灭宦官。
又等下一任天子,再会重复走这一个循环。
外戚、宦官、士族,本就是大汉朝堂稳定的三角架构势力。
所以天子刘宏一方面放纵大将军联合士族,尾大难掉。
另一方面又宠幸十常侍,支持幼子刘协,与士族们形成对抗之势。
大殿中的诸多英杰。
有一心诛杀天子身侧小人,使朝政清明的汉室忠良。
也有念念不忘消灭宦官,打破大汉朝堂数十年来稳定局势的阴谋家,想要掐灭大汉气运的最后一缕火苗。
是以,面对突兀出现的天道石碑,以及实力曝光的广阳王。
大将军何进麾下幕僚门生,也是怀揣着各自的打算。
“广阳王治下两位内气凝神后期,一个内气凝神巅峰,加他自己,绝顶高手就有四位,汝南袁氏可有此般实力?”
“大宗师可遇而不可求,即使四世三公的家世,也难以培养出一尊大宗师。”
武道修行,步入第四境界,已经可以称之为一代宗师。
而修为卡在内气凝神巅峰,世人便将其称之为大宗师。
“强者只是小小一方面,辽西虽是地广人稀的小郡,但听闻广阳王的封国这几年搞得有声有色,富庶不下邯郸,仅以地盘算来,他已是一方大诸侯。”
“更可怕的是,以往未曾关注于他,尚不能知晓他还隐藏了多少!”
见众人互相低声讨论,不甚在意他,何进面愠怒一闪而过,喝声道:
“对于这广阳王,诸位可有什么看法?”
大臣与士族们彼此互相观望,一时没有出声。
荀彧扭了扭贴在椅子的屁股,眼中意动一闪而逝。
在见识刘裕武将实力后,他当时第一想法就是调广阳王入京,以无匹武力,诛杀宦官,换大汉吏政一个清明。
然虽忠于汉室,荀彧也不是个执拗的傻子。
对他们士族来说,宦官是天生的敌人。
但在大将军眼里,一百个十常侍都,都抵不过一个威胁自己权位的刘裕。
见以往高谈阔论的士族大臣哑巴了一般,何进暗自叹口气,眼底浮现一抹忧虑。
在见风使舵的士族眼里,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家族而考虑的。
若是之前,大汉寥寥几位皇子中。
刘协受天子宠爱,常年养于北宫,亲近宦官。
所以士族们只能选择他们看不起的屠户何进以及他背后的刘辩。
但现在,冒出了个有能力争夺至尊宝座的广阳王。
本来的稳打稳拿,一下发展成五五开。
士族世家自然会开始犹豫。
甚至,何进在召集幕僚前,已经听闻不少士族大臣拜访广阳王之前的两位老师,蔡邕与卢植。
处于某种必要的忌惮,此番秘会,他也没有叫尚书卢植。
“既然无人说话,那就我来提问。”
“广阳王猛将如云,像那辽西太守黄忠,强挚壮猛,为其爪牙,乃灌婴、夏侯婴之辈,他若起兵叛乱,司隶洛阳可挡得住。”
“此外,其占据一方藩国,一方边郡,实力不菲,诸位可有计谋用以削弱?”
面对何进的两个问题,幕僚大臣们冥思苦想。
有人迅速出声作答,乃是城门校尉朱儁。
“大将军,广阳王武将虽众,然战事却不只在一二人的勇力,更在军队精锐。”
“即使霸王项羽,武功盖世,也难逃数万顶级军团的围杀。”
“军队行伍可凝聚绝强意志,融合天地精华,形成远强于内气与精神力的煞气。”
“军团煞气之下,武将文臣力量都将大幅度削弱,顶级军团更是能诞生军团天赋,不下于绝顶强者。”
“洛阳与司隶,有训练有备的西园禁军,更有前朝孝武帝传承的北军八校尉,皆是天下精锐。”
何进眼睛绽放精光:“如此说,广阳王没有胆子敢起兵生事!”
朱儁自信道:“他若敢来,我定叫其跌落武将榜榜首之位。”
荀彧听闻此话,眉头不由一蹙。
朱儁话中之意,俨然是想镇杀广阳王。
犯了大不敬!
又有人起身说道:
“其实论大汉武将,也是和广阳王五五开,甚至数量远超于其。”
“武将榜尚有其他武将,大将军,你位在三公之,若是征辟,鲜有人会拒绝,到时以武力来说,也不畏惧广阳王。”
“如榜刘备关羽三人,官职只是小小县尉,若以都侯司马相待,他们必死心塌地效力大将军。”
紧跟着袁绍眼珠转动,昂然挺胸:
“若事出危急,广阳王与十常侍联手,我们也可招外兵进京,凉州军阀与并州诸侯,可碾压广阳王。”
“这也有先例,天子登基之初,时为大将军的窦武就是没招外兵,致使被宦官杀害,诛宦功亏一篑。”
袁绍语出惊人,堂中众人心中凛然,一时失声。
眼见何进露出意动之色。
幕僚陈琳连忙劝解:“大将军,万万不可,今不同往昔。”
“黄巾之乱后,外地诸侯军阀在地方专权,不听中央政令,若是冒然檄召入京,各方英雄,心思不一,洛阳军力弱于彼辈,稍有不慎,便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曹操、荀彧等人亦是纷纷出言劝说。
见大多数人都一口咬死,何进也只能暂时按下召外兵的念头,转而说道:
“广阳王势力庞大,有藩国生乱之兆,诸位可有计策遏制一二?”
这次,所有人都没有在开口了。
即使一心想搅动朝廷风云的袁绍,也是左右顾盼,闭口不言。
究其原因。
所有人都怀疑或者相信,年仅十五的广阳王三年之内成为天下有数的诸侯。
皆是背后有人支持撑腰。
而能隐瞒何皇后与大将军,倾尽一国之力培养的人。
也只有如今卧病在床的大汉天子,刘宏。
虽然口头都抨击天子昏庸,亲近宦官小人。
但士族群臣都清楚,这是帝王抗争士族的手段。
少年登基,重启党锢,压制士族十余年的当今天子。
其性格自私自利,不理朝政,一心搜刮财物,丝毫不顾大汉黎民。
但绝不是个蠢人。
要不是大汉国运将尽,大权在握的天子某种意义,也算得明君。
保不齐广阳王这个小阴货就是,刘宏这个老阴货的一步后棋。
留在洛阳的刘辩、刘协万一像梁冀时期,造士族外戚迫害。
外放的广阳王就是重整汉室的后手。
也只有如此,才能说清楚广阳王的妖孽!
但现在,天子尚在,广阳王作为天子最后的手段,如果真的对其出手。
说不定,将死绝望的天子刘宏会拉人一起陪葬。
是以,所有人顿时噤声无言。
何进见状,怅然一叹,摆手道:“罢了,今后严加关注,任其在幽州边郡苟且,让幽州牧刘虞留意压制一二即可,不可再让其扩张半分。”
何进视线扫过颔首认同的士族们,暗中鄙夷。
道貌岸然之徒,众目之下,不敢说出犯讳之事。
你们各大世家暗中培养的门客游侠,不就是在这种时候,派出行刺吗?
与其中几个士族领袖对眼神,彼此浅笑以对。
暗地策划行刺的何进垂下脑袋,眸底的骇人杀意溢出。
绝世武将又如何?
能挡住顶级刺客的袭杀吗?!
昔日,始皇帝镇压一世,不也在连续不断的六国刺杀,险些丧命。
你刘裕又有几条命能挡!
……
Ps:新书传,作者菌跪求大大们给点鲜花评价收藏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