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督察进程(1 / 1)多多星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今日得招,会见首辅张居正。

陈瓒是嘉靖年间的进士,至今已经过去二十五个年头,他算目前朝堂上少有的三朝元老。

此人为政清廉,刚正不阿。

张居正评价“绝私交,抑权贵,纲纪肃然,人莫敢犯”。

让陈瓒做在这个位置再合适不过。

他历任山西太原府阳曲县知县,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户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可谓在监察的道路上履历丰富。

今日得召见,内心多有忐忑。

首辅公事繁忙,很少过问都察院的事。

茶香袅袅,陈瓒却没有品鉴的兴致。

“敬夫,别来无恙,近日可好。”

陈瓒客气:“让叔大费心了,老夫还好还好。”

张居正虽然贵为首辅,接人待物,颇为客气。

尤其对面坐着的还是三朝元老,更是礼遇非凡。

“敬夫做这个位置,不谷省心多了。”

“哪里哪里,为国家计,老夫不敢有半分懈怠。如今改革正值关键,咱们都察院更是要认真做事,督察地方。”

二人都是过分的客气,说了不少的闲话。

张居正知道都察院的工作非常的繁重,相对比工作,都察院的人并不讨喜。

大部分官员对都察院的人敬而远之。

“今日来,是想跟敬夫你说件事。”

于是张居正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叙述一遍。

陈瓒听的认真,连连点头。

待张居正说完,陈瓒消化吸收了一会。

便问道:“叔大的意思是这份工作交于都察院来执行。”

张居正点点头。

陈瓒梳理了一番。

都察院自有自己的一套选人标准。

规定御史必从进士及监生中有学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吏员出身不得为科道官。

并且年龄上有限制,不能小于三十岁,太年轻缺乏经验,不能年龄太大,太大了没有朝气。

人品上同样有严格的限制。

都察院的人大多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头脑灵活,家世清白。

所以当张居正说完后,陈瓒便想到了增加人员的问题。

他也清楚,张居正既然找了自己,就说明事情八九不离十了。

“你也知道,一条鞭如今在福建,江西两广试行,成效显著,但是里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多,不谷也是着人探查。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些地方大斗换小斗已是屡见不鲜,还有的地方视为踢斗,凡是漏下斗的米麦最后也被他们回收,老百姓拿来足额的米麦,却被收税的差异盘剥,苦不堪言,想比较皇上说的低价收购高价报额手段如初一格,然这些问题恰恰是咱们没有想到的啊。

说来不谷惭愧,如此严重的漏洞,尽然让皇上提醒,不谷做的不到位。”

这正是陈瓒佩服张居正的地方。

不骄不躁,如履薄冰。

“人无完人,叔大不必妄自菲薄。在咱看来,叔大已然不易。偌大的国家,要想做到面面俱到,何其艰难。

远的不说,就说今年的子粒银吧。以驸马都尉许从诚,咱们的武清伯为首的皇亲国戚可是没少告你的状。

咱知道你的压力大,很多事情都不处理啊。尤其是武清伯,毕竟他是皇太后的父亲。

说实话,去年戚继光状告武清伯的事现在还历历在目,好在是你,要不事情也不好收拾,如果这事换成其他人,说灭九族确实过重,杀头点地总也是轻判了。”

张居正点头。

他不禁想起陈彩凤端庄的脸庞。

还记得大隆福寺太后的召见,现在想想那次召见有些不伦不类。

李彩凤并未着华衣吉服,那天她穿了一件大红的天鹅绒长裙。头上高绾的发髻,斜插了三两支翡翠闹蛾儿。

打扮的雍容华贵,身上散发着悠然的兰香,沁人心脾,让人想入非非。

李彩凤说了些自己年轻的往事,问了关于工部尚书朱蘅的去留问题,还说了皇帝最近的变化。

反正问询的有些杂乱,张居正为是有问必达。

他心里知道当今的皇太后内心清明,如果自己没有皇太后的支持,恐怕走不到今天。

改革诚如陈瓒所说,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任何一位皇亲贵胃都是够自己喝一壶的。

他一直都殚精极虑。

记得那次冯保与自己交谈。

自己说的明白。

自己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大明,而冯保作为内相,他将宫里整理的仅仅有条,得益的同样的皇上。

所以皇太后看的明白。不论二人做什么,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大明,都是给她的儿子小皇帝打根基。

二人做什么,李彩凤只要认为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皇上都会无条件的支持。

现在好了,明枪基本都已经解决,但是暗箭却不可不防。

“敬夫兄说的不错,与国与民,武清伯都是罪大恶极。

到奈何,奈何啊。

国法,律法,有时候竟只是升斗小民的枷锁,反而这些皇亲排除在外。

《史记商君列传》里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咱们大明何时能做到。”

感同身受,陈瓒这位都察院左都御史也深深地无奈。

当今皇亲犯法多如牛毛,自己却管不着。

人家有宗人府管理,如果宗正能秉公执法,还好,就怕宗正偏袒,受苦的还是百姓。

“历来咱大明的官场风气不正,捕风捉影望文生义,结党营私拿奸耍滑,好在考成一法推出,人人得而用心做事,风气正了不少。”

二人又是说了会闲话,陈瓒便告辞。

临别,张居正还再三嘱咐,这事要时间紧,任务重,丝毫不能马虎大意。

待陈瓒离开,张居正又开始处理奏疏。

每天面对如此繁重的公务,张居正事必躬亲,看的时间长了,眼睛酸涩,他不得不放下奏疏,揉揉眼睛,推开窗户眺望远处的天空。

此时朱翊钧同样揉着发酸的手腕眺望。

今日无事,自己的母亲,皇太后李彩凤早做自己的功课,抄写经书,放任他自己学习。

这不刚练习书写,歇上一会。

这些天来,朱翊钧颇感无聊,任谁成天的学习也是头昏脑涨。

宫内的积雪早就被扫的一干二净。

宫女太监们忙于自己的工作。

谁也不知道一双轻灵的眼睛看着他们。

朱翊钧被风一吹,精神了不少。

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风葫芦。

这还是万历初年张先生送给自己的。

那时候的自己没有玩过如此好玩的东西,几乎是抢一般的拿在手里。

玩了半天,也不得要领。

后来还是孙海找了个小太监客用学习后教给自己的。

这个风葫芦几乎是自己童年的唯一记忆。

直到现在,也没舍得扔了它。

朱翊钧拿出绳,将风葫芦放在绳上,开始用力的抖动绳索,风葫芦飞了起来。

开始的时候,手法有些生疏,慢慢的朱翊钧找到了感觉。

手腕一番,风葫芦在天空打着转。

待风葫芦快要落地的时候,朱翊钧眼疾手快的接住。

他玩的忘乎所以,全然没发现门口站立半天的李彩凤。

李彩凤静静的看着玩耍的朱翊钧,心里一酸。

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自由自在,就是自己的小时候玩的东西也颇多,想想那时候是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

而眼前的朱翊钧从小就失去了太多的快乐。

这就是皇家的可悲之处。

她心疼,却不知道怎么办。

贴身侍女蓉儿小声的说道:“皇太后可以领皇上出宫走走。”

李彩凤眼神一亮。

对啊。怎么没想到呢。

说着她推门而入。

朱翊钧便放下了风葫芦。

“啊,母后来了。朕就是累了。就玩了一会。”

李彩凤没有怪罪的意思:“没事。母后知道。这眼看着到了饭点了,咱们吃饭。等吃了饭。母后带你出去走走。”

朱翊钧眼神猛的一亮,不过很快又黯然:“皇宫有什么好走的,朕还是看书吧。”

“这孩子。母后说的是带你出宫。”

“真的!”朱翊钧兴奋的问道。

李彩凤点点头。

“行,那咱们开饭吧。朕玩的饿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