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会永远记住的(1 / 1)古惑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不是日后还要指望着他们帮着自己治理一下国家。

那朱瞻基非得揍他们一顿不可。

但没办法。

揍不得。

朱瞻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去到皇宫里面的。

反正去的时候。

精神多少有些恍惚。

现在他是真佩服那些通宵达旦改奏折的狠人。

这身体不跨都有些说不过去。

“儿臣~见过陛下。”

有气无力的开口。

“怎么?干了什么了?这么没精神?要不要我叫御医给你开点药?”

朱瞻基怂了一下。

“这,这就不用了,儿臣战斗力还是挺猛的。”

“呵,挺猛的,行了,不和你贫,说说吧,昨晚你和三位大学士之间发生的事情。

你可能不知道,他们现在可是极力的推荐你,似乎你就是未来注定的千古一帝了。”

朱瞻基无奈的叹了口气。

“爷爷,您就别和我开玩笑了。

您看我现在这个样子,那就和他们只聊了一个晚,我都觉得我自己快不属于我自己了。

真要治理天下,那我真不行。”

朱棣吸了一口气。

一时之间倒也不清楚朱瞻基到底是真心实意呢,还是在这里和自己装傻充愣。

不禁有些感慨啊。

而朱瞻基则是显得很正常。

随后开口道。

“爷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杨和您说了什么,其实如果非要说个名字的话,那叫做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将一切的事情都计划下来,然后派发?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理念啊,你为何这个样子?”

朱棣很是奇怪的说道。

而朱瞻基则是长出了一口气。

“爷爷,是,这个计划经济是要比现在大明的体制好不知道多少倍。”

“那为何不实行呢?”

“因为,他的坏处更大,爷爷,大明太宽广了,人力有穷尽,人不可能将任何事情都照顾的面面俱到。

若是稍有一丝丝的遗漏,或者是一丝丝的差池,就是天大的事情。

所以计划经济,真的不行。”

朱瞻基如此开口。

“一丝丝的差池,详细形容一下?”

朱棣开口。

朱瞻基点了点头。

“假设,应天府有这么多人,然后,我们收取和派发粮食,就这一点,爷爷,那些王爷和地主怎么解决?

假设这些解决了,到时候派发粮食出现了一丝丝的误差,原本是明天要到的粮,却拖延了十天半个月。

那这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里面,那些人又如何自处?”

“其实这些都是有解决的办法的,我也知道,但我就是想告诉您,最大的坏处,就是整个国家,如同一潭死水,泛不起波澜,这是很恐怖的事情,若是大明不能够再锐意进取。

失了锐气,又如何面对四处的敌人呢?”

朱瞻基忍不住的叹气。

“爷爷,我知道,不管我怎么说,你都能够看到其中的好处,要比现在好百倍,千倍,但最重要的,始终是人民。

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真正强而有力的保证,若是他们都变成了只知道咩咩叫的羊。那么我们大明,就真的彻底的毁了。”

朱棣沉默了很久。

“我实在是想不到,为何会毁?”

朱瞻基则是开口道。

“计划经济的前提之一,就是需要大规模的集群农场,届时一起耕作,一起收获,一起缴,一起吃饭。爷爷,您说我说的对吗?”

“不错。”

“爷爷您也是带兵打仗的人,若是有人和您同为士兵,您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杀了很多敌人,随后论功行赏。

你发现那个人的奖赏和您一样,您甘心吗?”

朱棣闭了眼睛。

随后挥了挥手。

“我明白了,不患寡,而患不均。”

“但你说,那些人本来就是辛勤耕作,依旧吃不饱饭,只能勉强度日,我让他们吃饱了。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他们本来就是耕作,要么为自己,要么为其余人,换成为了国家,又有何不一样呢?其余人可以惩戒,难道我们不行吗?”

朱棣还是不明白。

朱瞻基又叹了口气。

“爷爷,那我这么给你形容,大家都吃饱了,对吧?

我,农民!为什么要努力耕种?是因为我知道,我要养活一家人,我精耕细作,照顾的田地越好,粮食就越多,我能吃的就是越多。

所以我努力,我奋斗!

但换一下,换成了国家,国家给我发粮食,我种的地不再是自己的,而是国家的,不管多或者少,国家都会收去,而我只有那一些口粮。那我还认真的,仔细的去做这件事吗?

您会吗?

谁都不会的,爷爷,这个策略不能够作为治国的方略,最多最多,只能够应用在面对巨大战争的生死关头才行。

他扼杀的不是所谓的饱或者是饥,而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向的动力!”

“那你知道,这天下还有多少人,饭都吃不饱吗?”

朱棣再一次的开口问道。

而朱瞻基则是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颇有些风凉味道的话。

“他们总会吃饱的。”

“总会吃饱的?”朱棣笑了笑。

“靠你吗?”

“不敢说靠,但,多少有些把握的。”

“需要多久?十年?还是二十年?”

朱瞻基则是思考了一下。

“不敢欺瞒,若是顺利,十年便可。”

“十年啊。”朱棣长出了一口气。

“十年我应该还是撑得住的。”

“记住你今天说的话,知道吗?”

朱瞻基认真且诚恳的点头。

“儿臣会永远记着的。”

求鲜花评价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