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这心里啊,才好受一些。”
孟婆擦擦眼泪道。
正在此时,两人刚收拾好心情,刘彩娟就抱了个小包袱过来。
“孟姨,你看。
我把桃花的给你拿了四件,杏花的有点少就两件。
你看行不?”
刘彩娟笑着到。
“行啊,怎么不行。
孟姨还要谢谢你呢。”
孟婆此时也收拾好了心情,看到这个小包袱笑了起来。
在这边,小孩子的旧衣服都是宝,不会随便乱扔的。
这边的人相信,小孩子只要穿着百家衣长大,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平平安安的长大,一生无病无灾,健康长寿。
所以这边的人家里,多多少少会把小孩子的衣服收拾好,留在家中备着,要是有熟人来要,也能拿的出来。
“孟姨,等我吃完早饭,就带你去镇子上,把户口的事办了。”
这时李建国插嘴到。
“哎呦,瞧我,都没看时间。
那村长,王大姐,我就先走了。
大侄子,我就在家等你算了。
正好你姨我家住在村头,也水库”
孟婆笑着把小包袱放进簸箩里,挎在胳膊上,走了出去。
“行啊,孟姨。
走,我送送你。”
李建国快步跟上。
院子里的狗,听到了动静,也从窝里走了出来。
虎视眈眈的盯着孟婆和怀里的孩子。
刚想开口叫两声,就被李建国喝止住了。
“回去,去。”
李建国边说边轻踢了几下。
“建国啊,你家这两条狗看着,真是厉害。
是看家护院的一把好手啊。”
孟婆夸到。
“哪里哪里,这还不都是二弟找的好。”
到了院门口,李建国继续说到。
“那孟姨,我就先回去了。
有空常来坐坐哈。”
“一定,一定。
回去告诉你娘,上次她让我画的几个花样子,我画好了。
过两天,等我把送她的帕子绣好了,就顺便一块送过来。”
孟婆说到。
“好嘞,姨。
我回去就跟我娘说,我娘她肯定很高兴。”
李建国笑着说。
能不高兴吗,孟姨的刺绣水平在县城都能排的上号。
她的一个绣品最少也能卖个几块钱。
其实村里的人不知道,她们口中的孟姨的刺绣水平,在全国上都能排的上号。
只是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小老太太,十分朴素。
住的房子也是简简单单,也就比村里人住的好上那么一点。
别看这个小老太太才五十岁左右,头发就已然花白,可她的身体健康着呢。
都这把年纪了,眼睛不花,耳聪目明的,这腿脚也利索的很。
本来这孟姨二十多年前搬到这里,他们还在猜测,这是打哪来的。
毕竟他们这个小地方,穷乡僻壤的,不是村里的亲戚来串门,很少有外人来。
但孟姨凭借她那一手的刺绣功夫,再加上村里的妇人前去请教一番,孟姨也不会藏私,还会指点一二。
更是跟村中的妇人说,镇子和县城上有收绣品的店铺。
也可把村里的女人乐坏了,毕竟这年头,谁不缺钱。
哪怕不缺钱,这绣出来的花纹也煞是好看。
要是绣的好话,还能给女儿做陪嫁,或者给儿子当聘礼。
这面子上也好看。
这就让整个小村庄的人瞬间接受了孟姨这个外来户。
只是令人惊讶的是,二十多年前孟姨来的时候,她的头发就全白了。
之前村里有人问过,孟姨也只是笑了笑说少年白,所以啊,这人到了中年,头发就全白了。
村里人也就不再过问。
孟姨为人温和,再加上会做人,短短几年就和村里人打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