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章 七国谈判(1 / 1)龙飞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国开始一边舔舐战争后的创伤,一边继续推进新政,以民休息。

军功封赏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量的爵位,田地,财物等等悉数送到所有立功将士们手中。

这极大的激发了秦军将士们的立功欲望,作战更加勇猛,悍不畏死,每战争先,唯恐落后于人。

河西之地的战争,在六国联军退兵后,留在河西负隅顽抗的魏军便军心涣散,士气大减,再加上秦军士气大增,悍不畏死,魏军根本抵挡不住,纷纷逃亡河东。至此,河西之地也终于全部收复,归于大秦治下。

蒙恬军顺利抵达赵燕北部边境地带,攻陷代地,吞并代城,威胁两国北境。面对已经完成步骑转换的秦军,燕赵两国根本无法出关与之一战,只能紧闭关隘,派遣重兵囤驻北境,严阵以待。

而张仪也凭借着秦昊擒获燕韩两位老祖,俘获六国联军的威势,顺利的在各国之间,施展纵横之道,促成六国罢兵求和,派遣使团赴秦谈判。

八月下旬,六国使团齐聚咸阳。

秦昊当即任命张仪为谈判主使,吕不韦为副,全权负责与六国谈判。

双方激烈交锋十余日,或拉拢,或威逼,或离间,或利诱,在经过反复妥协和利益交换之后,七国终于达成了一致。

作为战胜方,大秦自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只需要在六国履行谈判合约之后,释放人质便可。

而六国作为战败方,不得不向秦国妥协,签下这份不平等条约。

大秦与六国间的谈判是分开的,因为六国攻秦之中,各国出兵人数多寡,国力强弱等因素需要有所区分和考虑,若是一视同仁,有的国家根本负担不起。

同样的,大秦在这场谈判中所能得到的利益亦无法最大化。为此,秦国分别与六国签署了六份不同的条约。

对于楚国主要的要求是,正式承认商於之地为秦所有,尽遣一万童子入秦,双方于武关的驻军皆不得超过五万,开放边市贸易,战争赔款,钱五百万,粮三十万石。

对赵国要求如下,尽遣一万童子入秦,开放贸易,战争赔款,钱五百万,粮三十万石。

对齐国要求,尽遣一万童子入秦,开放贸易,战争赔款,钱五百万,粮二十万石。

对魏国要求,正式承认河西之地为秦所有,尽遣一万童子入秦,双方于函谷关的驻军皆不得超过五万,开放边市贸易。战争赔款,钱三百万,粮三十万石。

对韩国要求,尽遣一万童子入秦,开放贸易,战争赔款,钱三百万,粮十万石。

对燕国要求,尽遣一万童子入秦,开放贸易,战争赔款,钱两百万,粮十万石。

至于燕韩两国使者请求与秦国签订盟约,尊奉秦国为霸主的请求,秦昊毫不犹豫的直接回绝了。

正所谓救急不救穷,燕韩两国还未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秦国凭什么要为他们耗费国力?太容易得到的必然不会珍惜,纵然帮助过他们,他们也绝不会感激。只要其他四国妥协,愿为停战修好,燕韩两国必然还会倒向他们,完全记吃不记打。

秦昊现在在等,等四国大举攻打燕韩两国,将他们打得奄奄一息之时,再出兵襄助。届时,燕韩两国的实力大为削弱,再也无法与各国相持抗衡,便不得不依附于秦国。同时,秦国挽两国之即倒,有扶危救亡之功,两国民心倾向于秦,可为今后一统六国扫除不少的阻碍。

燕韩两国使者见秦王态度强硬,顿时如丧考妣。没有秦国的帮助,他们根本挡不住四国的入侵。为今之计,只能赶紧完成条约,尽快将老祖和数万战俘释放回国,或许那时候,还有一战之力。

各国使团沮丧的带着条约返回国内,只要各国君王确认之后用玺盖印,这份条约便算正式生效。

咸阳王宫,秦昊手持条约清单,乐得合不拢嘴。

张仪和吕不韦两人,一个是谈判专家,纵横鬼才,一个是商贾之王,杂家之主。竟然硬生生的从六国身上,薅出如此庞大的羊毛,远远超出了他的期望。

若是六国能够如实履行条约,大秦将能得到超过两千多万钱财,以及一百三十万石粮草。

如此之多的钱粮,几乎是大秦两年的钱税收入和一年的粮税收入。

有了这些钱粮,之前因为几场大战而消耗的钱粮,不仅能得到补充,还能用于民生建设,军队的赏赐和扩建。

总之一句话,有了这些钱粮,大秦终于能阔绰一回了。

还有各国一万童子的到来,同样让秦昊颇为期待。

这些童子皆是各国遴选出来的最有天赋的孩子,原本是准备进献给长鸣仙门的。

之前的谈判中,各国使者对此还身怀疑虑,不怎么情愿将孩童交给秦国。最后还是秦昊亲自出面保证,一旦长鸣仙门问起,可将责任全部推到他头上来。

见秦王如此作死,各国使者也没有太过坚持,便同意了。毕竟这些孩童早晚都是要送往长鸣仙门的,如今被迫交给秦国,只会让长鸣仙门将矛头对准秦国。

若是长鸣仙门震怒,一举荡平秦国,那更是六国之幸。

六国使者暗中幸灾乐祸,安知秦昊此时正是嘲笑六国目光短浅,自取其祸。

这数万童子入秦,将大大充实大秦的人才储备。不出十年,稷下学宫便能为大秦培养出十数万治国良才。

届时,六国已为大秦所并,幅员辽阔的疆域仅凭数百万秦人,根本无法完全掌控。

而这数万童子有原六国身份,若是将其投入原六国之地治理地方,必然比由秦人统治更能让六国之人容易接受。

这些童子常年生活在秦国,接受大秦独有的诸子百家学说的影响,其心性习惯已和秦人没有多大区别,忠诚度远比六国贵族来得高。

且这些童子绝大部分都出身寒门,此举更是能够打破历代以来实行的世卿世禄之制,让底层阶层得到晋升的通道。

秦昊对大秦未来的发展,早已有了全盘的考虑,只是碍于当前特殊的社会背景,知识基本掌握在士族公卿手中,平民百姓几乎都是文盲。

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实行科举制等选拔人才的改革,无异于是空中阁楼,最终选出来的除了贵族,就是士家。

秦昊就是想以这数万童子为基础,逐步向底层百姓推广学识,选拔人才,一步步挤压士族权贵的权力空间。最终实现人才机制的上下流通,不断为大秦补充新鲜血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