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开课,学校的社团也开始疯狂招新。
莫离第一次知道原来大学还有社团这回事儿,莫离的世界被打开了,同时很多门也是对莫离关闭的。莫离对很多东西一无所知。对别人而言,习以为常的,恰恰是莫离首次才开始接触的。这种一开始就落后的感觉,打击着莫离的自信心。
这种困境也许不是莫离的问题,更不是社团的问题。这就是两个地方不一样带来的尴尬,而莫离偏偏遇上了。
当时社团招新,有一个社团叫模拟联合国,搞得还很好。莫离很想去,可她什么都不了解,也不敢尝试。在知道有些同学中学就开始参加模拟联合国之后,莫离更觉得自己孤陋寡闻。
招新的那天,模联的摊位前面簇拥了太多的人,很多新生都在填报名表。当时的模联主席是一位学长,身着正装,站在那里,彬彬有礼。当时,莫离很想去模联社团摊位前面看看,心里动了试一试的念头。
可当时的莫离觉得自己太普通了,莫离迟迟不敢走上前,就站在那里望了几眼。突然,莫离和那个学长的眼睛,无意中对视了。那个学长个子中等,皮肤白皙,身材微胖,很可爱的那种样子。在对视的那两秒,学长拉了下自己的领带,对着莫离礼貌地笑了笑。莫离很想回给他一个微笑,可莫离的头不听使唤地转了过去。那一刻,莫离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她觉得自己根本不会被这个社团选中。
因为羞怯,因为自卑,莫离总是在被别人拒绝前,先自己拒绝自己。
青春中,也许很多人都有过类似这样的时刻。很多年后,我们也总会遗憾当年没有勇敢一些。
之后,莫离选了一个不那么热门的社团。社团只有八个人。面试的那天,莫离说着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社团的时候,面试她的老社员都在各顾各的玩手机。没有人关注莫离在讲什么,莫离当时说的很放松。莫离心想,这应该不是一个很严格的社团,那自己应该是能待下去的。
在自己不那么厉害的时候,有人想抓住机会变得优秀,而有人只想有个安身之处。刚入学的莫离,显然属于后者。
在整个中学时代,莫离从未主动选择过什么。从小学到中学,一路按成绩分班,只要好好学习,好好考试就行了。莫离没有课余活动,也没参加过什么竞赛。处于班级中等水平的莫离也从未得到过任何老师的特别关注。
记得有一次,高三时,莫离的一篇作文得了全班最高分,语文老师特意夸了她几句,那已经是莫离人生听到过的最大的褒奖。其余时刻,莫离只是一个低头做题的普通学生,没人问她喜欢什么,她也从未想过自己喜欢什么。莫离只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孩子,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
一个向来听从安排的孩子,步入大学后,整个人就开始凌乱了。没人帮你规划学业,没人帮你解决任何你不会的问题。所有的成长和进步,都需要自己去摸索。显然,莫离对这一切很不适应,但谁管你适不适应的。大学课堂需要你做的事情,大学老师都默认你中学时期已培养过类似的能力了,他们只负责提点,剩余的问题由你自己探索。
除了高中试卷上的那些知识,莫离几乎什么能力都不具备。所有人都在问WPS能力,但莫离真的是从大学开课那天才知道WPS是什么。但不会就是不会,没人在意你不会的原因。
当时的莫离想,会有什么社团愿意要这样的自己呢?她也许只能选那些大多数人看不上的。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不是命运让你选择了普普通通的道路,而是你首先放弃了那些自认为遥不可及的选择,然后才拥有了普普通通的命运。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会倾向于问自己一句:“难道我就这样了吗?”
人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自己可能不太甘心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莫离以为自己是在勇于尝试自己真正能做到的东西,其实不然。后来莫离才意识到,当年自己在新社团待得很舒服,是因为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没有人闪闪发光到让莫离觉得自卑。
当时的莫离以为这仅仅是个能力的问题,以为自己够不着,所以干脆不投入任何时间和精力。后来,莫离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心理——想变优秀的同时,也惧怕着那些优秀的人;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糟糕,所以才主动避开了那些竞争激烈的选择。
当时以为那是自知之明,后来才知道那是一种逃避。年少时期,我们总会不断地误会自己。长大之后,我们又逐层解开当年的误会,慢慢认清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