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5章 天帝四年起(1 / 1)天街小雪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皇帝和民部的大动作映衬下,天帝四年的元日大朝会反而是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该有的程序还是不能省的。

大朝会上,三省六部的大佬挨个宣读了年度总结报告。

虽然在李元喆的强烈要求下,各部的报告中几乎没有了拍马屁的成份,但各项详细的数据仿佛是在对皇帝无声的赞颂,听的到场的各国使者相当无语。

主要是大唐各部报上来的数据好的有些过分了,使者们很难相信大唐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房玄龄代表六部发言,在着重强调了今年的国库收入之后又宣布了过去一年大唐的盐铁产量和粮食产量。

钢铁产量突破十五万吨(两百五十万担),人均钢铁产量十五斤,食用盐产量达到三万五千吨(五十八万三千担),人均食盐拥有量接近四斤,基本解决了大唐所有人口的用盐问题,粮食产量相较于天帝二年增加了近六十万吨(一千万担),人均粮食占有量为四百二十斤……

不要觉得人均十五斤的钢铁少,要知道此时的钢铁冶炼还是种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农民用的还是木制和石制的农具,有限的钢铁产量主要用于军事,放眼世界,能做到让每个百姓都拥有铁器的国家除了大唐可能就只有西亚某个坐在铁矿上的势力了。

在这个时代,钢铁即国力,能有这样的钢铁产量已经很是惊人了,这还只是一年的产量,没有算上往年的积累……想想自己国家那可怜的钢铁保有量,使者们一致认为大唐的宰相是在吹牛皮!

还有粮食的增产,大唐的人口相较于其他国家确实很多了,但要想一年增产上千万担他们也是不相信的……至于去年就公布的高产作物,他们更是认为是无稽之谈,世上哪里有这样的好东西?

粮食是个杀手锏,李元喆没有让房玄龄宣布红薯丰收的事情,本次大朝会上也没有再提高产作物的事情,他怕吓坏这些使者……

其他的不谈,房玄龄的话听在各国使者的耳朵中就一个意思:

大唐有钱有粮有刀子,你们都听话,不要闹事,要不然就让您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大国的风范!

其实他们是想多了,李元喆和朝廷众人都不看好现在就对外扩张,吐谷浑的事情只是个意外而已,大唐现在要做的就是默默发育,和周边各国做做生意,等到自己足够胖了再去考虑其他事情。

所以大唐的实力能隐藏就隐藏,尽量收敛起自身的锋芒,让大唐自家的百姓乐呵乐呵就行了。

李元喆在大朝会上明确表示大唐可以增加对外的钢铁出口,打消了不少使者的紧张情绪。

大唐大量出口钢铁相当于在宣告大唐没有备战的意思,使者们也松了一口气。

此次大朝会增加了一个新的环节——嘉奖过去一年中为大唐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既大唐功勋奖。

第一个接受嘉奖的是司农寺。

司农寺在良种培养、高产作物推广方面的工作成绩突出,去年的红薯推广计划完成的很好,为大唐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第一个拿到了一个一斤重的奖杯和高达两千贯的团体奖金。

虽然在李元喆的授意下没有公开他们取得的成绩,但李元喆亲自给他们颁奖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功绩了。

一向存在感不高的司农寺上下激动不已,来自皇帝的肯定和朝廷给的荣誉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第二个接受嘉奖的团体是原突厥各部的遗民、现在的大唐农牧的突厥雇员。过去两年的时间里,这些牧民向大唐的市场提供了超过五十万口的牛羊马匹和大量的羊毛皮货,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百姓对肉食皮毛的需求,同时出于增强他们对大唐认同感的考虑,李元喆决定给这些新唐人授奖。

大唐农牧的副总执失思力代领了奖杯,李元喆和民部许诺共同出资在草原上的定居点建立新的房屋提供给牧民们居住。

执失思力激动地涕泪横流,要不是程咬金眼疾手快的拦住他,估计李元喆又要见到那一幕隔脸表忠心的血腥场面了。

之后接受嘉奖的便都是个人了。

荥阳郑氏的一个名为郑铎的年轻人因为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玉门担任地方学校的教习,被李元喆树立为典型,颁发了奖杯和奖金,奖杯和奖金由成王妃代领。

孙思邈因推动全民接种牛痘和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被授予功勋奖,还被正式聘请为大唐医学院的院长。

袁天罡修订了新的历法《天帝历》,弥补了之前历法对于农时不准的缺点,也得到了嘉奖,李元喆以皇帝的身份确定了他道门魁首的官方地位。

另外得到嘉奖的个人还有引进占城稻的冯盎,专注于修订出版历代先贤着作并坚持“赔钱”卖书、造福了大唐无数读书人的大唐第一书店股东李客师,建造大师阎立德,修订《武德律》刑罚部分的孙伏伽与刘政会等共计八人。

李元喆将大唐功勋奖设为两年一评,不仅要在大朝会这种正式肃穆的场合专门表彰那些为大唐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还要在《大唐旬报》和《学子周刊》为获奖者发行单独的特刊,以此向天下人展示获奖者的功绩。

该说不说,大唐功勋奖的设立意外的受到了朝中百官的集体赞同,说明培训班的学习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效果,至少在观念上让百官改变了不少。

李元喆心想要不要每年都搞一期干部培训了......

大朝会的最后一项决议是关于吐谷浑的。

李元喆对天发誓,他绝对没有吞并吐谷浑的想法,至少近几年之内是不想吞并吐谷浑的。

但伏允和尊王全都挂掉了,天柱王、右贤王成为大唐的俘虏,大好的机会就摆在李元喆眼前,不吃下吐谷浑又觉得不甘心。

纠结了很长时间,李元喆最终决定继续维持吐谷浑现有的格局......吞下东突厥的大唐已经吃饱了,暂时吃不下这块肥肉。

于是他绕了个弯子,从经济方面下手控制吐谷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