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秦馨怡去找老村长了,杨玉环也去刺绣了,家里只剩下张良和初夏、张露三个人。
恰逢今天是周六,两个小妮子都不用去上学,张良便想着带她们去田里湖边捉黄鳝和鱼。
“风吹稻花香,小河水流淌,看那黑土地里养育着咱那勤劳的爹娘,平凡的模样,可咱的嗓子亮……我叫小沈阳……”呃,这句可以省略!
三个人合计了半天,最后还是方情找出了以前的旧衣服穿上。头上带着草帽,村里至今还在使用青竹编制的斗笠,里面整齐的码着竹叶,隔寒又防雨水,好东西啊。
穿上了这个,张良不禁想起来了以前和师娘在田地里劳作的情景。
村里因为气候的关系,稻谷每年只能收割一次,而且还是人工插秧,对栽种要求非常高,间距的大小直接会影响到粮食的丰收,弯着腰插一天秧能让一个老农都腰酸背痛。
而且田里多泥鳅少黄鳝,在镇子上,黄鳝都能卖到二十五块钱一斤……
村里河里也有虾,龙虾自然是看不到的,一般都是白色的马虾,筷子粗细,约五厘米长。放里锅里一过油,虾子变成红色卷成一团,不用去壳,直接咬进嘴里,味道不比龙虾来得差!
而野生的螃蟹,村里人是不吃的,镇上即便是县城里也不收购,拿去卖也卖不出去。似乎本地的人都不爱吃这些海鲜玩意。
倒是有馋嘴里的小孩扯下螃蟹的大钳子生吃关节露出的筋,味道非常不错。
田螺等倒是可以吃,不过村里人不喜欢,如果要是搁在湖南沿海一带,田螺到是比较受欢迎。
左右一算,村里人也就偶尔吃下青蛙,黄鳝和泥鳅!
“良子哥,要怎么抓黄鳝啊?”首先发问出声是的张露,这小美女对抓黄鳝极为上心!
张良笑道:“主要是有四种办法。一是:钓,把钢丝磨得尖锐弯曲成鱼钩的形状,然后放进黄鳝洞口钓,一般都是在鱼塘或是水库的石缝里面钓,这是个技术活。二是:白天天气炎热,出了大太阳,晚上黄鳝热得受不了就会出洞,然后用电筒照着直接用黄鳝夹子夹就行。三是:直接用手指顺着黄鳝洞滑进去,摸到黄鳝就抓出来,黄鳝非常滑溜,这个难度也不小。四是用弱电烧,背着电瓶用铁兜烧洞口,把黄鳝电着了自己就会爬出来,不过现在我没有烧黄鳝的工具。”
张露一听,嘟了嘟小嘴,出声道:“要不,我们晚上用夹子直接夹吧。”
“张露,晚上田里可危险了,容易踩到蛇呢,而且我们也没有黄鳝夹子。”初夏回应道。
张良一笑,“用三个蓝竹片刻成齿形就可以当夹子用,不过晚上你们女孩子还是不要到田里来。”
张露有些气恼,“那怎么办?”
“直接用手抓,你们在田埂上看着就行,别下来了。”张良嘱咐了一句,然后就往田边的湖里走去。
在村里,只要别人的田里没栽种稻谷,你去抓黄鳝什么的别人是不会说的。更何况这个季节,庄稼都收了,早就没什么稻谷了。黄鳝属于天生地养,谁能抓到,全看本事。
黄鳝虽然比泥鳅长,味道也更好,不过却比泥鳅要细一些,有经验的人一看洞口就知道是黄鳝还是泥鳅。张良在里头走了几步,运气比较好,发现了一个黄鳝洞。
泥鳅好抓,黄鳝难求。一个泥鳅洞里有时候能抓出好几条泥鳅,但是黄鳝一般只有一条,而且黄鳝会咬人的,剧痛无比。
张良把食指滑进黄鳝洞里,这个时候就要靠触感了,因为这里有水,田泥很软滑,食指稍微一用力就可能偏离出黄鳝洞,这时候要抓到洞里面的黄鳝就几乎没可能了。
这洞口差不多食指大小,张良虽然多年没抓黄鳝了,可这经验还在。顺着洞一路向下滑进去,扭了几个弯直到整个手都插进了田里。终于摸到黄鳝,顿时五指一张,狠狠的抓下去,一把扯出了黄鳝,他力气大,扣上了黄鳝就不容易挣脱掉!
“哇,抓到了呢,看起来很简单嘛。”张露欢快的叫道。
初夏这时候也骄傲的说道:“什么啊,那是良子哥很厉害啦!”
下午到田里抓黄鳝的人非常多,老农们大多都是高手,不然就方文一人,抓来自己吃还差不多。
“你们随便玩,要下田也可以,抓黄鳝很好玩的。”张良交代了一句,打算早点把鱼兜装满,抓个十来斤好回去。
“好吧,良子哥,你先把这条黄鳝穿起来。”
“恩!”张良到了田边,随口扯下一根草,直接从黄鳝的鳃帮子里穿进去。这条黄鳝约莫三两左右,不算小了。
张良小时候见过两斤多重的黄鳝,个头跟蛇有得一拼。不过现在因为农田使用肥料,水资料匮乏等等原因,环境被破坏了,在田里几乎找不到上八两的黄鳝,能有半斤的已经是烧高香了。不过鱼塘和湖里面上一斤的大黄鳝到有不少。
张良一路抓下去,泥鳅也抓出了不少,等打算歇口气的时候,鱼兜里已经满了一半。这或许是许久没人下田抓黄鳝泥鳅的原因,一块小田里能让他抓出好几条出来。
三个人提着草,下面挂着黄鳝。初夏和张露吵嚷着今下午一定要把草穿满,这至少得要十几条黄鳝,对三个人来说,难度可不小啊。
一抬头,那里还有初夏和张露的影子。农田成梯形,随着小河弯曲,两个小妮子也不知道去了那个弯道,不过好在大白天的村里的农田不太可能有危险。
张良看了看田里的踩出的脚印,顺着找上去。足足走了十几分钟这才找到两个小妮子,一看,顿时笑出声来。
两个小妮子找到了一块半干枯的农田,正围在一起卖力的挖坑。看周围,这种脸盘大的坑已经挖了七八个了,大有一见到洞口,就挖田三尺的决心。这样一挖,在狡猾的黄鳝也会被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