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大戏,在开始前繁忙的准备着布置场景与舞台道具,这是目前来说,全华夏规格水准最高的一场月令承应戏中秋。
此时距离中秋刚过才几天,天上依旧挂着一轮明月,皎月的月光像是给太和殿广场画上了一层薄薄的胭脂水粉。
青色的条状地砖在此刻也显得有些白晕起来,巨大的广场四周都亮起了宫灯,广场的黑暗处还有许多宫女提着花灯在来回的走动,有一种万家灯火的感觉。
等到宫女逐一熄灭了距离宾客近处的明亮羊角灯之后,这种人间烟火气息一下子便扑面而来,让整个太和殿广场都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气氛里。
宾客们背后的太和门和远处的太和殿大门全部打开,里面的灯火全部点亮,金碧辉煌的光芒由内而外的散发着,只有一个词语能形容,那就是大气。
会场突然间的光线黯淡,让所有宾客的目光,都被四周的宫灯和两个大殿所吸引,这种民间从未有过的辉煌,是历史文化里的沉淀。
“!”老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类恢弘的异域风景,不由得站起身来,向着四周看去,连连惊呼。
“b!!”又有老外发出赞叹。
“ns!”
就是连华夏国人也都没有见过此类景象,但是骨子里天生的内敛,却是让他们从内心感到自豪,然而并不会在嘴上表现说出来。
汤皖和迅哥儿趁着黑暗,从边角处默默的走到了宾客的身后,两人坐在太和门的阶梯上,聚精会神的盯着台前巨大的帷幕。
在万众瞩目中,帷幕被慢慢拉开,最新映入眼帘的舞台上漂浮的白气,这是营造处于仙界的场景。
老外们看不懂,但是好在有同声翻译先生,可以一边听翻译,一边欣赏,听到即将演的是华夏古典神话故事,一个个顿时都来了兴趣。
接下来出现了一颗桂花树,上面挂有橘黄色的点点桂花,突然的,会场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桂花香。
这是两边身处黑暗中的侍者手里的桂花所致,她们早就采集好了桂花,便是等到这一刻,等为了营造氛围。
等到帷幕全部拉开,在舞台灯光的映照下,一个美轮美奂的女子进入了众人的视野之中,她身披华贵的戏服,脸上画着禁止妆容,这便是嫦娥了。
然后桂花之神前来参拜,忽而背后的配乐开始响起,桂神用高调子开始唱这第一部分曲目丹香飘桂。
第二剧目便是霓裳羽衣曲了,起先是低沉而密集的鼓声,而后加入了编钟的声音,渐渐编钟变成了独奏,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随后竹笛为主,琵琶为辅,编钟为背景,整段在意境上立刻一个台阶,渐渐的,延续到了雍容华贵的高潮段,所有的乐器加入,瞬间就把人拉进了盛唐时节。
往事越千年,这盛唐的宫廷大乐,依然大气磅礴,海纳百川,包含四海之大气魄,汤皖的脑中不禁浮现出极致盛唐,万朝来贺的壮丽景观。
顶尖的艺术家,往往能有把观众代入其中的能力,汤皖和迅哥儿都看的入迷了,就更不用说在场的来宾了,每个人都安静的观看着。
然后终归是有结束的时候,等到乐声渐渐停止,帷幕渐渐拉上,众人才回过思绪来,只觉得意兴阑珊。
周围的羊角灯再度亮起,会场又被一片明亮包裹,帷幕再度拉开,而舞台上已经空无一人,但是众人的眼睛中,似乎还有霓裳羽衣的舞姿。
“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
台下的观众席中渐渐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都是发自内心的鼓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连洋人也情不自禁的一起鼓动的手臂,挥舞着,抒发着内心的震撼。
“真是太壮丽的,我长这么大就从来没见过”后排有宾客对着身旁的人说道。
“那个舞蹈跳的正叫一个绝!”又有人附和道。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有人读过书,瞬间就想到了洛神赋当中的词语。
“巍巍华夏,极致盛唐,万朝来贺,宾朋礼乐,大江大河,华府乐章,四海归来,聚中国矣!!”梁任公先生大声的赞扬道。
“任公,四海归来好是好,就是气势还不够,当用四海八荒,五湖九州,如此才能彰显盛唐气象。”辜汤生兴致颇高,接过任公的话来,补充道。
“汤生,不错,不错!这才是盛唐,应是大气象!”任公在心中细细品位道。
像任公和辜汤生,这种顶尖的学界大拿,俩人在评头论足,国人倒还能理解,就是苦了在场的翻译,这要是按照原有的意思直译,就是相当于在吹牛!
况且这还是任公和辜汤生没有放开了说的缘故,真要敞开了讲,单是俩人就能硬生生的给你口述一部科幻小说出来。
启瑞和黎黄陂撇去正见不同,以前俩人在袁老大手下同事一场,私下交情还是不错的,而且当初黎黄陂能上任一把手,未免没有启瑞在后面推一把的缘故。
今天俩人坐在首排位置,光是聊天就有了不少次,在外人的眼里,这是大当家和二当家和好的征兆,实际上,和好个毛,两人就纯粹当做出来散心闲聊。
黎黄陂和启瑞又聊了几句后,朝着教育部范总长招了手,着重说道:
“像今天这类传统文化,要好好发扬,不能落寞了!”
启瑞接着说道:
“我看不光我们自己喜欢,洋人们也很喜欢,说明还是很有特点的,你们教育部要斟酌一下!”
“嗯!我回去后,会好好合计一下!”范总长点头说道。
等台上霓裳羽衣余波散去,汤皖站起身来,对着有些羞涩的迅哥儿,喊道:
“豫才,该我们了!”
“诶”迅哥儿拗不过,干喘着粗气,站起身来,随着汤皖一起走向台上。
半路钱玄加入了其中,三兄弟一起浩浩汤汤的往台上一站,汤皖居中,迅哥儿居左手位,一脸兴奋的巨右手位。
“刚刚的中秋大戏好看么?”汤皖问道。
“好!”
“好看!!”
“在送一次掌声给他们!”汤皖带头,鼓掌道。
“啪啪啪啪”
待掌声停止后,汤皖继续说道:
“中秋佳节,少不了与家人团聚,但是诸君都是忙碌人士,不乏为生计而每日奔波于其中,诸君中更有天南海北者,聚于此,系家人于薄薄纸张啊。”
“中秋虽已过数日,但是明月依旧高悬于天穹,诸君或许脚踩的非同一片大地,但是头顶皆是同一轮明月。”
“苏子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相思于明月,托明月送问候至万里之遥。”
“于此情此景,我便携好友二人,当为诸君纵歌一首,为此次典礼画上一个圆满的结点。”
来宾们听到汤皖说要以一首歌来作结尾,纷纷都竖起了耳朵,擦亮了眼睛,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汤皖转过头,朝着后面的帷幕,点了点头,片刻之后,就听见了缓缓的竹笛声响起,停止之后,汤皖等三人开始唱到: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首歌,汤皖第一次接触到,是通过小学语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从那时候,就一直记在的心里。
然而,此刻却是被汤皖赋予了另外一种含义,是对同一片大地,同一轮明月,却不是同一片时空的故国的思念、家乡的思念以及家人的思念。
汤皖也是人,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这个举目无亲,到处吃人的地方,谁又能知道他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呢?
钱玄唱的热血,汤皖唱的动情,迅哥儿唱的内敛,三种截然不同的唱法混在一起,再加上全场渐起的大合唱。
在这个时空里,一首别有滋味的我的祖国,就这么悄然而生,歌声也越来越嘹亮,所有的华夏人都渐渐站起了身子,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力量。
这是老外所不能理解的力量,但是没有关系,嘹亮的歌声还在继续,向四周散去,跨过了太和门,飘向了午门。
菊长听到了歌声,停下了脚步,看向太和殿方向,怔怔的出神,然后又低着头,轻声骂道:
“日踏马的,真是矫情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场典礼在歌声中结束了,但是我的祖国高高的飘荡在1916年的紫禁城,已经成为了经典的一幕,依旧值得百年后的人们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