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的死讯瞒不了多久,渐渐传开。
随着各地消息纷至沓来,江东的局面变得日益复杂起来。
有地方官员直接叛乱的,有地方武将拒不接受指挥调度的,有打拖延牌,观望局势的。
各式各样的消息不断传到吴郡,孙翊和众文武大臣冷静面对,见招拆招。
庐江方面,李术暂时表现出来的,就属于典型的观望态度,各种扯理由,就是不照办,但也没有撕破脸。
只是庐江部分县城叛乱失败的叛军残党,大多遁逃至李术所在的庐江郡治舒县。
孙翊传话让李术把这些人抓起来,李术表面答应的十分响亮,实际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毫无半点诚意可言。
豫章方面,豫章太守孙贲是孙翊的堂兄,武艺颇为不俗,且早年随着孙坚作战,是个经验丰富的中年将领。
且手下还有周泰蒋钦分别镇守宜春和葛阳,虽是叛乱多发地带,可孙翊对这里比对庐江要放心的多。
除了庐江和豫章两郡外,剩下的庐陵郡和会稽郡,孙翊也对其做出了相应的布置。
会稽郡原是王朗的地盘,后孙策攻伐王朗,将其击败,王朗在功曹虞翻的庇护下逃脱了孙策的追杀。
等王朗安全后,虞翻去见孙策,孙策不计前嫌,继续任用虞翻为会稽功曹。
功曹是掌管地方官员功绩,负责统计报的职位。
虞翻对孙策的信任十分感动,效忠了孙策。
所以这次面对江东乱局,孙翊除了在张昭的建议下安排顾雍前去担任郡丞,还给他配备了相应的帮扶人手。
其中就以虞翻为重中之重。
要知道虞翻这人,除了文治不俗,武功也是当世高手,善使长矛,日行两百里,孙策骑马他跟在后面跑步,从来不掉队。
把虞翻配给顾雍,文治武功都有了。
除此之外,孙翊还把之前孙策的贴身护卫,祖茂的儿子祖安也给送到了顾雍那儿,祖安的武艺虽然不算顶尖,但胜在年轻,心中还有对孙策之死的愧疚,放到基层去锻炼锻炼,说不定能收获一名不错的将领。
和祖安一起过去的,还有刚刚被朱治送到自己身边效力的朱然。
朱然比孙翊大两岁,今年刚刚十八,才华倒是不缺,就是有些年轻人都有的毛躁。
把朱然送到会稽去磨练磨练,朱治倒也满意。
毕竟会稽算是叛乱比较少的地方,不用太担心儿子练级的时候被野怪搞没了。
正好朱然的堂兄朱恒也在会稽郡的余姚县担任余姚长,两人还可以相互有个照应。
本来孙翊想把诸葛瑾也塞过去的,可现实不是玩游戏,诸葛瑾之前没当过官,骤然提拔的太快,对诸葛瑾也不是好事。
身为主公,要对所有跟随自己的人一个相对公平的工作环境。
即便再看重诸葛瑾,也要顾及一下其他人的感受。
反正以诸葛瑾的本事,以后总能熬出头的。
所以孙翊决定还是先把他放在身边当个幕僚,有机会再给他安排合适的官位。
鲁肃就不同了,孙策周瑜花了多大心思把人给弄到江东来,孙翊需要鲁肃赶紧成长起来,帮他应对将来纷乱的时局。
而且鲁肃来江东时,变卖家产,组了一支私兵过来,属于带资进组,孙翊给他大一点的官,其他人也不会反对。
所谓财大气粗,大概就是这种情况了。
因此,孙翊暂时把鲁肃安排到了朱治手下,担任吴县县尉。
一来方便自己随时找的到人,二来也能让鲁肃边干边学,有些东西你再有天赋,不去实际演练一下,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江东没有许都那样结构完整的朝廷,也没有用来锻炼基层官员业务能力的尚书台,只能就这么硬,看各人造化了。
一想到尚书台,孙翊不由羡慕起了曹孟德。
虽然曹操此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弊端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可天子在许都,给曹操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就比如许都朝廷沿用的尚书台,就把孙翊给馋哭了。
大汉朝的查举制度,在灵帝时期,所有被举孝廉的人,都要前往洛阳,在尚书台当郎官。尚书台的新人干满一年称尚书郎,干满三年称侍郎。
尚书台处理天下政务,这些进入尚书台的年轻人在这里干几年,基本就能掌握当官的大部分常识和技巧,等三年之期已到,便可继续升官,或升作议郎,或外放地方当官,就像后世大学毕业了,要么出去找工作,要么留在学校继续考研。
江东草创,只能一切从简,选拔官员,也没有尚书台这种岗前培训机构。
这大概也是曹魏后期人才没有出现断层,而东吴和季汉却逐渐人才凋敝的原因之一。